六七十年代條件艱苦,卻搞成“兩彈一星”,強壯了中國人腰桿子

六七十年代條件艱苦,卻搞成“兩彈一星”,強壯了中國人腰桿子

六七十年代條件艱苦,卻搞成“兩彈一星”,強壯了中國人腰桿子

為抵制帝國主義的武力威脅和大國的武力威脅和核訛詐,毛主席指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搞原子彈、氫彈、洲際導彈,我看有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1956年在周恩來等領導人主持下,制定了《1956至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研製導彈、原子彈被列入我國的12年科學技術發展規劃。

廣大科學家、科技人員克服技術、科研設備、工作環境、生活條件等等難以想象的困難,連續作戰,持續攻關,終於拿下來一個又一個陣地,完成了目標任務。

1960年我國就成功地發射了第一枚自主研製的導彈。1964年10月16日,我國研製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又爆炸成功第一顆氫彈。從爆炸第一顆原子彈到爆炸第一顆氫彈,美國用了7年多的時間,原蘇聯用了4年,英國用了4年多的時間、法國用了8年多時間,而我國只用內容兩年零八個月,速度世界一流。1970年4月24日,我國用長征號運載火箭,成功地發射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 ,成為繼蘇聯、美國、法國、日本之後,世界上第五個能獨立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

六七十年代條件艱苦,卻搞成“兩彈一星”,強壯了中國人腰桿子

“兩彈一星”為我國建立戰略導彈部隊提供了裝備技術保障,增強了我軍在高技術條件下的防禦能力和作戰能力,而且極大推動了我國高技術及其產業的發展,促進了經濟建設和科技進步。“兩彈一星”事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國人民挺直腰桿站起來的重要標誌,極大地鼓舞了全黨全軍全國人民的鬥志,增強了民族凝聚力,激發了振興中華的愛國熱情。

在“兩彈一星”的推動下,我國國防科技工業不斷髮展壯大,先後掌握了中子彈設計技術和核武器小型化技術,研製和發射了各種型號的戰略戰術導彈和運載火箭,潛艇水下發射成功,發射多顆返回式衛星、地球同步軌道及太陽同步軌道衛星。至今,相關科技技術和裝備水準居於世界領先地位。

鄧小平說過:“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這些東西反映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誌。”

在“兩彈一星”的研發中,形成了令國人驕傲的“兩彈一星”元勳。這一支優秀科學家的團隊,堪稱頂起民族脊樑的團隊,不僅取得了令人稱奇的業績,也為我國培養了大批科技精英,為科技強國作出了傑出貢獻。

同時,形成偉大的兩彈一星精神——“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登攀。” 兩彈一星精神是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重要構成,值得我們代代相傳。

歷史永遠不應忘記讓我們揚眉吐氣的人,你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