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袍加身,登基稱帝,這個人卻不是趙匡胤,卻比趙匡胤更早

導讀:歡迎收看阿大歷史之旅,我是泛中流。黃袍加身,登基稱帝,這個人卻不是趙匡胤,卻比趙匡胤更早

說起黃袍加身成為皇帝的人,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宋朝的開創者太祖趙匡胤,但其實在此之前,就有人上演過這一戲碼,如果我們認真的翻看那段歷史的話,我們就會發現,趙匡胤導演的黃袍加身,簡直就是對原創的翻版。那麼這個人究竟是誰呢,接下來就有請我們的主角登場。

黃袍加身,登基稱帝,這個人卻不是趙匡胤,卻比趙匡胤更早

郭威,後周太祖,後周的開創者。在成為皇帝之前,郭威的幼年很不幸,雖然郭威的父親是晉王李克用的順州刺史,但很早就被殺害,郭威在隨母親逃亡的途中,母親也不幸去世,靠著別人的撫養,才得以成人。由此看來,童年多經歷一些磨難,未必就是壞事。

黃袍加身,登基稱帝,這個人卻不是趙匡胤,卻比趙匡胤更早

郭威在沒有父母陪伴的環境下長大,勇猛好鬥,這是他長期需要自我保護而鍛煉出來的一種本領。後來郭威得到了澤潞節度使的欣賞,開始從軍,再後來李繼韜被李存瑁所滅,郭威被編進了後唐軍。至於李繼韜和李存瑁是誰,我們不用去管,因為他們都是跑龍泰的,只有這一次露臉的機會,我們需要記住的是郭威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而郭威這個人又粗知軍事,在軍隊中如魚得水,屢立戰功,地位也開始飛速上升。

黃袍加身,登基稱帝,這個人卻不是趙匡胤,卻比趙匡胤更早

公元947年,郭威迎來了人生的轉機,因為擁立劉知遠建立後漢、稱帝有功,升戳為樞密副使、檢校,成為統帥大軍的將領,位至宰相。後來劉知遠病逝的時候,郭威又被任命為輔佐少帝劉承佑的大臣,此時郭威被任命為樞密使,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全國的兵權,榮耀之至,但凡人到達頂點的時候,轉瞬即至就是深淵,郭威亦不例外。

黃袍加身,登基稱帝,這個人卻不是趙匡胤,卻比趙匡胤更早

功高震主,主必除之,歷史告訴我們這條規律很難有人打破,少年繼位的劉承佑,對郭威那是怎麼看都不順眼,因為郭威的聲望要遠高於他,在這個被後人稱為"槍桿子裡出政權"的亂世,擁有軍隊那才是權力的代表。劉承佑沒有,郭威有,於是劉承佑不滿與這種現狀,開始謀劃,如何扭轉目前這種局勢。

黃袍加身,登基稱帝,這個人卻不是趙匡胤,卻比趙匡胤更早

郭威並非不知道自己的處境,在開始的時候,郭威有意避開這種局面,於是常領兵在外征戰,避免和皇上有直接的碰面。其實從另一角度看,郭威也正是在利用這種方式一方面掌握住軍隊,另一方面是想向皇帝表示忠心,自己只願為皇上開疆拓土,守護邊疆。郭威認為自己做的很好,於是郭威放心的把自己的親人都留在了京城居住。

黃袍加身,登基稱帝,這個人卻不是趙匡胤,卻比趙匡胤更早

但劉承佑不是郭威,更何況劉承佑身邊的人那是更不願郭威如此威風了,於是在公元950年,劉承佑與親信李業密謀,暗刺郭威等人,清楚前朝勢力,奈何密謀敗露,郭威見事情已不可轉圜,便偽作詔書,起兵誅殺住將,劉承佑不聽太后勸阻,派兵阻之,被郭威殺敗,劉承佑於亂軍中被殺。

黃袍加身,登基稱帝,這個人卻不是趙匡胤,卻比趙匡胤更早

郭威入京之後,並未立刻改朝換代,而是請太后出面主事,穩住朝廷舊將,擁立劉氏宗室武寧節度劉贇為帝,隨後使人詐報契丹南下,於是領兵北上,抗擊契丹。在郭威領兵經過澶州的時候,郭威被手下的部將,擁立為帝。史料記載:諸軍請為天子,或有裂黃旗已被帝身,以帶赭袍。也就是說郭威的士兵,請求郭威做天子,有的人把黃旗撕裂,披在郭威的身上,代替赭色龍袍。

黃袍加身,登基稱帝,這個人卻不是趙匡胤,卻比趙匡胤更早

郭威稱帝后,建立後周,改元廣順,此時的他正忙著在穩固自己的政權,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在僅僅十年之後,就有另外一個人(趙匡胤)用幾乎同樣的方法取代了後周政權,而這個人此時就正在他的軍中,有時不得不為歷史的相似而感到驚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