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舉了,來狂歡啊

進入高考錄取階段,考生們開始陸續收到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了。十二年寒窗苦讀總算要開花結果了,學子們都忍不住興奮地搓搓手。

大家現在都覺得高考很艱難,其實回到唐朝,想要中個舉就更艱難了。考生多,名額少,所以很多牛人都屢試不中,一旦中了,就跟范進中舉了一樣,要歡喜得發狂。

中举了,来狂欢啊

唐朝詩人孟郊有一首《登科後》:

中举了,来狂欢啊

昔日齷齪不足誇,

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

一日看盡長安花。

中举了,来狂欢啊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遍長安花”,好高興的一個孟郊!杜甫是聽到官軍收復了大片的土地,才發出“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做伴好還鄉”的豪語,而孟郊中舉後比杜甫聽到結束戰亂的消息時還高興。

孟郊與賈島並稱“郊寒島瘦”,他比賈島大了二十八歲,是賈島的前輩。他還有個稱號叫“詩囚”,這是後世的元好問送給他的。據說孟郊寫不好詩就不出屋子,因此得了這麼個稱號。他早年生活貧困,多年屢試不第,中舉時已經四十五六歲了。

而這首詩表明,唐代科舉十分難考,才子太多,名額太少。只要中了舉,肯定會像孟郊《登科後》一詩中所寫的樣子了——考中了就想瘋狂一下,是後世范進中舉樣子的前身。

中举了,来狂欢啊

來講講唐朝文人具體在中舉後都幹些什麼吧。

在唐代長安城的東南角有一片水域,名叫曲江池,簡稱曲江,是由泉水形成的。這裡碧波盪漾,種植了大量荷花,江邊又長滿了菖蒲和蘆葦。曲江池的東邊,有一大片地稍微高出一點,這裡叫芙蓉園,建滿了亭臺樓閣。而曲江池的西邊,就是杏園和大慈恩寺,大慈恩寺有一座高塔,就是大雁塔。這一大片的地方都叫作樂遊原,從漢代起興建。每逢春天,上至皇親國戚,下至黎民百姓,都要到曲江江畔遊玩。姚合在《杏園》一詩中寫道:“江頭數頃杏花開,車馬爭先盡此來。”人們摩肩接踵,熱鬧非凡,那場景就像是唐代的遊園大會。當然,人群中有騎馬的,又有坐車的,人太多了也會擁擠不堪。

到了唐玄宗年間,他為了去芙蓉園方便,就在長安城的城牆處修建了“夾城”,即兩邊是城牆,中間夾著一條大路。從大明宮到興慶宮再直接到芙蓉園,大隊人馬在“夾城”中走,人們就看不見了。在那裡,唐玄宗令群臣作詩,因此留下了大量寫杏園、芙蓉園、曲江這一帶的“應制”詩。後來,曲江池的泉水漸漸枯竭了,周圍的亭臺樓閣也成為了農田。現在隨著城市建設的擴大化,農田也沒了,但從大雁塔往東,還能看到一些芙蓉園和曲江的遺址。

按照唐代的習俗,中舉後先是要依次拜見主考和宰相大人,然後要去曲江畔,到芙蓉園、杏園等地參加大規模的宴會。宴會的名目繁多,有大相識、次相識、小相識、聞喜、櫻桃、月燈、打球、牡丹、看佛牙等等。在宴會上,人們一起飲酒作樂,然後登上附近的大雁塔,並且在大雁塔上題名。

大雁塔正名叫大慈恩寺塔。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太子李治為了紀念他的母親長孫皇后的“慈母之恩”,在長安修了大慈恩寺。寺廟在唐代規模宏大,有十三個院落,一千九百多間房屋,有三百多僧侶長住。玄奘法師取經回來後在這裡翻譯佛經,並口述了《大唐西域記》,效仿印度的模式在寺廟中建了這座高塔。當時是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塔只有五層,不能登上去。到了武則天時期,大雁塔經過改建增高到十層。公元931年,大雁塔被再次改建,降至七層,以後又加修整,成了今天的樣子。而大慈恩寺早已經毀掉了,只留下了大雁塔。現存的大雁塔高為六十四點五米,塔基南北約四十八點七米,東西四十五點七米,可以粗略地算作正方形。塔在每層四面的正中各開闢一個磚拱券門洞,各層都有樓板,可以從樓梯盤旋而上至塔頂。中國最高的塔有八十多米高,而六十米以上的塔就算很高的了,離得很遠都能看到。

中举了,来狂欢啊

大雁塔與大慈恩寺

早在天寶十一年(公元752年),岑參、高適、杜甫、儲光羲、薛據五個人一起登臨大雁塔,每人寫了一首詩,除了薛據的以外都保存了下來。其中,岑參詩云“塔勢如湧出,孤高聳天宮”,杜甫詩云“高標跨蒼穹,烈風無時休”,角度不同,各有一番風骨。章八元是大曆六年(公元771年)的進士,在及第後登大雁塔寫了首《題慈恩寺塔》,有“落日鳳城佳氣合,滿城春樹雨濛濛”之語,頗能結合剛中舉的心情。

曲江宴會、雁塔題名都是唐代讀書人夢寐以求的事情,也是他們永遠的追求。從唐僖宗年間開始,科舉發榜正好在櫻桃成熟的時節,中舉的宴會也叫櫻桃宴。那時,凡是中舉的進士,到長安的平康里中的風月場所去遊樂,只要出示表示中舉的“紅箋名紙”,就可以免費作樂。像孟郊那樣“一日看遍長安花”其實是狂歡的開始,接下來就由他們自己去享受了。

不過,唐人並非中了舉便能授官,還要經過吏部的考試,經過身、言、書、判的選拔方可。身是指相貌豐偉,言指言談舉止,書指書法行文,判指明辨是非,是對人綜合形象能力的面試。

韓愈也曾多年通不過吏部考試而不得做官,壓抑多年。

文| 侯磊

中举了,来狂欢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