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掉大别墅用来办学校,一生捐出十几亿,自己却住在租来的小房子

现在许多人做善事都是非常高调的,至少都要先开个新闻发布会,深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捐了款。不过还有不少富豪做善事是非常低调的,他们一生捐出了不少的钱,但是却很少人知道,比如说被誉为百校之父的田家炳。田家炳的事情直到他去世之后才得以被世人知道,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其实说田家炳是百校之父,还是有点保守了。田家炳从62岁开始放下生意,专注于慈善事业。在中国许多地方都能看到田家炳中学,只是许多人都不知道田家炳这三个字背后的故事。

卖掉大别墅用来办学校,一生捐出十几亿,自己却住在租来的小房子

田家炳一生资助了93所大学,163所中学,44所小学,另外还有20所幼儿园。田家炳还花巨资建设了1800所乡间学校图书馆。田家炳累计捐出了十几亿元,大部分都是用于教育事业。田家炳直到98岁高龄的时候,谈起教育,两眼就闪烁着光芒,在他的眼里教育才是中国的希望。

为了资助教育,田家炳可以说是倾其所有。晚年的时候,田家炳为了再捐几座学校,田家炳不惜卖掉了自己住了37年的大别墅。本来这座别墅市价达到了1亿元,不过由于田家炳急于卖出,最后只以5000万的价格卖掉。不过买主知道田家炳的故事后,特意给多了200万的费用,这笔费用被田家炳拿来又盖了几个学校。田家炳自己则搬到了租来的小公寓中去居住。

卖掉大别墅用来办学校,一生捐出十几亿,自己却住在租来的小房子

田家炳名下的80%的资产都捐了出来,他说留财富给儿女,不如留知识给儿女。这一点跟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可以说英雄所见略同。

田家炳是香港的皮革大王,但是他从来都不是李嘉诚、李兆基这个等级富豪,但是他在慈善的路子上,走得比李嘉诚、李兆基更彻底,田家炳的精神更值得传颂。李嘉诚只是捐出了三分之一的财富,李嘉诚更多的时间还是用在生意上。李兆基做善事更像是为自己家族积功德,每每家族有什么大事,他就会捐出巨资。田家炳则完全不一样,他对于教育是毫无保留的资助。

田家炳出生于1919年,他是广东梅州客家人。梅州大埔这个地方,山多田少,跟相邻的广东潮州非常像。潮州也是山多地少,所以许多人纷纷下南洋,才有如今潮商的辉煌。田家炳18岁的时候,分析了家乡的情况之后,也决定去海外谋生。

卖掉大别墅用来办学校,一生捐出十几亿,自己却住在租来的小房子

田家炳当时独自去了越南,那个时候有不少老乡在越南做窑厂的生意,田家炳从老家把瓷土做成面浆,然后卖给在越南开窑厂的老乡。田家炳的瓷土都是自家生产,货源充足,质量稳定,很快他的生意就在越南打开了局面。田家炳后来创办了泰安龙瓷土公司,占据了越南6成以上的市场。田家炳逐渐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当时市场上还有三家同样的公司,他们都竞争不过田家炳的公司。田家炳不愿咄咄逼人,他信奉有钱大家赚的策略。田家炳牵头组建了茶阳瓷土公司,把另外三家公司都纳入进来,大家的产品都以同样的价格出售。不过后来另外三家公司退出,田家炳独自垄断了越南的全部生意。

几年之后,日本入侵汕头,田家炳的瓷土没办法运出来,田家炳被迫中止了瓷土的生意。这个时候田家炳的哥哥在印尼发展,于是田家炳去了印尼帮忙照顾哥哥的生意。不过田家炳刚到印尼,哥哥就染病去世,于是田家炳只能自学印尼话,全盘接下哥哥的生意。几年之内,田家炳积累了庞大的家产。

卖掉大别墅用来办学校,一生捐出十几亿,自己却住在租来的小房子

不过后来日本入侵印尼,田家炳的家产没办法运出,于是就就地掩埋,然后两手空空离开了印尼。几年之后,日军战败,田家炳回到印尼,当初他埋钱的地方已经物是人非,田家炳变成了一无所有。

田家炳只能去了老乡的工厂打工,后来获得了老乡的资助,在印尼办起了超伦树胶厂。在南洋的历史上,有几个华人巨富都是靠树胶起家的。第一个就是南洋巨富陈嘉庚,第二个就是新加坡首富李光前。到了1956年的时候,田家炳已经成为了印尼橡胶跟塑料界的龙头。不过当时印尼的排华情绪越来越高,于是他就转战去了香港。

最初在香港,田家炳夫妻带着9个孩子,住在一间80平米的房子中。后来田家炳在香港填海建下了皮革城,奠定了事业的基础,随后他逐渐发展成为了香港的皮革大王。田家炳把自己一生的大部分资产都组建成田家炳基金会,只给子女留下了一小部分。田家炳的子女都非常支持父亲的做法。

卖掉大别墅用来办学校,一生捐出十几亿,自己却住在租来的小房子

带9个孩子住80平米的房子,发家后却把大别墅卖掉,钱用来做善事,田家炳的精神值得每一个企业家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