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疫情防控第35場發佈會:出院患者佔確診病例的99.51%,防控境外疫情輸入壓力巨大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盛銳 朱麗珍 俞任飛 張蓉 陳曦

今天(3月12日)下午3點,浙江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舉行第35場。

浙江省疫情防控第35场发布会:出院患者占确诊病例的99.51%,防控境外疫情输入压力巨大

出席今天發佈會介紹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的有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孫黎明,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陳建忠,省經信廳副廳長岳陽,省文旅廳副廳長楊建武,省僑聯副主席張維仁, 青田縣縣長周和平,食品安全專家、省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所長章榮華。

發佈會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李杲主持。

首先由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孫黎明介紹最新疫情情況——

2020年3月11日0-24時,浙江省無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新增出院病例4例。

截至3月11日24時,浙江省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215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10例),現有重症病例2例(其中危重1例),累計死亡1例,累計出院1209例(其中劃歸外省病例12例)。

全省共追蹤到密切接觸者42387人,當日解除醫學觀察14人,尚有992人正在接受醫學觀察。

從通報數據來看,我省疫情防控持續明顯向好,已連續多日無新增本地病例,至今未有因復工復產導致的病例。出院患者佔確診病例的99.51%,寧波市、金華市、衢州市、舟山市、台州市、省十里豐監獄已實現住院確診病例數清零。

當前國際疫情形勢複雜嚴峻,浙江作為僑務大省和對外開放大省,防控境外疫情輸入壓力巨大,各地要進一步把握好分區分級精準防控策略要求,完善十大防控機制,把防控境外疫情輸入蔓延作為當前疫情防控的首要任務。一要加強疫情形勢分析研判,發揮好僑團商會和僑胞家屬的作用,依託大數據技術,全面摸排境外入浙人員,建立清單表格,並嚴格落實國內外聯繫人制度,實現量化細化閉環管理。二要加強出入境防控,堅持關口前移,強化首站負責制、屬地責任制和信息共享機制,對來自或去過疫情高風險國家的入浙人員,依法嚴格落實入關篩查檢測、居家觀察、集中隔離等防控措施,確保輸入病例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管控。三要嚴格落實“點對點”受控接送和“應隔盡隔”等硬管控措施,確保入境人員全過程受控。

接下來,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陳建忠介紹了我省出臺五減行動的方案——

昨天,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印發了《大力實施減稅減費減租減息減支共克時艱行動方案》,下面,我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行動方案》的主要內容,該方案包括正文和附件,正文有以下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總體目標:深入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兩手都要硬、兩戰都要贏”的決策部署,通過省市縣聯動、政銀企協同,大力實施減稅減費減租減息減支共克時艱行動,緊密結合“三服務”活動,落實落細惠企助企活企政策,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減負降本,以最大惠企政策對沖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力爭全年新增減稅減費減租減息減支1500億元左右,確保完成今年各項目標任務,確保“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

第二部分是主要任務,共五方面18條具體舉措。

第一方面,落實減稅政策,力爭減稅90億元。迅速落實落細對重點保障物資生產企業全額退還增值稅增量留抵稅額;對運輸疫情防控重點保障物資,提供公共交通運輸服務、生活服務以及為居民提供快遞收派服務的收入,免徵增值稅;對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徵收率從3%降至1%;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企業實施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困難減免等等國家一攬子稅收優惠政策。

第二方面,增強減費支持,力爭減費930億元。包括全面實施階段性減免企業社會保險費,減費549億元;全面落實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減費105億元;全力減免公路通行費和港口收費,減費139.7億元;全力降低企業水電氣成本,減費98.9億元;全面落實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減免政策,減費20億元;全力減少政府性收費,減費19.5億元;全力降低政策性融資擔保成本,減費2億元。

第三方面,落地減租費用,力爭減租80億元。包括全面落實國有資產減租政策,減租27.54億元;切實降低承租商場經營戶租金,減租46.6億元;切實降低開發區企業租金,減租3億元;切實降低非國有商品交易市場租金,減租3.5億元;切實降低科技創新企業租金,減租1.8億元。

第四方面,擴大減息優惠,力爭減息170億元。包括大力降低部分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企業應付貸款利息,減息50億元;大力降低中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減息90億元;充分發揮央行專項再貸款等政策性低息資金的降成本作用,減息27.3億元;大力降低重點項目融資成本,減息2億元。

第五方面,加大政府減支,力爭減支230億元。用於疫情防控和穩企業穩發展。

第三部分是保障措施,明確建立體系化推進、閉環管理、優服務促落實等3項機制,確保“五減”目標有效落實。

附件是1張省級部門減稅減費減租減息減支政策兌現服務清單。

以下為記者提問環節——

問題1:省發改委介紹了我省出臺的五減行動方案,疫情發生以來,我省已出臺一系列惠企政策,為什麼還要出臺這個方案,如何確保這一方案真正落地收效?

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陳建忠:疫情發生以來,我省已經出臺了一系列的惠企政策,這些政策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力推進了復工復產工作,但是當前企業依然面臨著不少的困難和問題,再次出臺這個行動方案主要是基於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

一是以更大的政策力度來對沖疫情影響,首先是這個行動方案的五減範圍大,從一般的減稅減費擴大到了減息減租減支,其次是五減的金額大,在保持原有減負力度的基礎上,今年再新增五減金額1500億。還有是執行力度大,每一條五減的舉措都有明確的減免規模,執行期限和責任部門;二是需要我們政銀企協同來共克時艱,在抗疫情抓發展的非常時期,我們要以非常之策應對非常之勢,來激發市場的內生動力,這尤其需要政銀企協同。因此,這個行動方案中,我們不僅有政府部門強有力的政策舉措,還有我們銀行和企業的擔當作為。比如,我們銀行主動為企業提供減息優惠,非國有企業也積極響應號召減租號召;第三,需要省市縣聯動來共克時艱,行動方案要求省級有關部門把五減目標分解落實到市縣,實施分級定量管理,同時,也要求各市縣結合實際,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並且抓好落實,形成強大的合力。我們相信,大家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一定能夠打贏疫情防控的阻擊戰,發展的總體戰。為了落實好我們這個政策落地有效,我們採取了4項強有力的舉措來確保企業政策有獲得感。
第一個舉措是建立體系化推進機制,行動方案健全工作體系,政策體系和落實體系,比如說在落實提攜中提出了目標量化、進度晾曬、績效評估、先進推廣、落後約談等落實手段。第二個舉措是建立閉環管理機制,我們通過明確省市縣分級定量管理的目標,設立線上問題反饋窗口來暢通政企溝通渠道,開展第三方評估,迭代完善落實舉措,實現無檢工作的閉環管理;第三個措施是建立優服務促落實的機制,我們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引領,通過深化三服務活動確保五減政策一次能看懂,一次能辦好,一次能兌現;第四個舉措是公佈了一張五減政策兌現服務清單,這張清單公佈了18條五檢舉措對應的審計部門聯繫人、聯繫方式及工作內容。讓我們企業,在兌現五減政策的時候,如果遇到困難時能找到人,找對人。

問題2:2月初,省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出臺了支持小微企業渡過難關的舉措,3月10日又發佈了進一步支持小微企業渡過難關的十八條政策舉措,中間間隔才一個多月時間,這是基於什麼樣的考慮?有什麼新的針對性措施?

省經信廳副廳長岳陽:省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先後出臺了兩批支持小微企業渡過難關的政策舉措,充分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對小微企業的關心,體現了黨和政府與企業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的決心。制定出臺《進一步支持小微企業渡過難關的意見》,簡稱“支持小微十八條”,是為了貫徹落實中央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工作部署,以及省委“兩手都要硬,兩戰都要贏”的要求,進一步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具體來講就是為解決疫情給小微企業帶來的困難和問題而量身定做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針對小微企業資金週轉難的問題,意見當中明確,從2020年2月到6月,對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單位繳存部分予以免徵,對基本醫療保險單位繳費部分予以減半徵收,緩交公積金,加大稅費的優惠,返還工會經費等等政策舉措,以此來減輕企業資金支出的壓力,同時要用足用好再貸款、再提現以及疫情防控專項再貸款資金等等,鼓勵金融機構在疫情期間,減免貸款的利息,免除金融服務手續費等,以此來緩解小微企業資金週轉難的問題。

第二,針對小微企業勞動用工難的問題,這個意見當中明確提出,要加強外省員工返崗的保障,對企業通過政府指定包車客運方式,接送返崗員工所產生的包車費用,給予一定比例的補助。

第三,針對小微企業疫情防控難的問題,意見中明確,要制定行業防疫指南,發揮省企業服務綜合平臺的作用,推動疫情防控物資供需的有效對接,同時還鼓勵各地與保險機構合作,開發相應的保險產品,發揮保險對因疫情導致企業停工停產造成的損失的風險分散和補償功能。

第四,針對小微企業矛盾化解難的問題,意見當中明確,要引導各類社會機構積極為小微企業提供公益法律服務,幫助小微企業解決因受疫情影響造成的合同履行、勞資關係等法律風險問題,此外意見當中還就降低小微企業要素成本,支付小微企業賬款等方面作出了明確。總的來說,支持小微十八條是針對小微企業復工復產面臨的難點和痛點,頂格落實國家近期出臺的政策意見,同時也為設區市和縣市區政府進一步加大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制定出臺符合當地實際的,更精準、更具體、更具操作性的政策提供依據。

希望廣大小微企業能夠充分地瞭解和享受這項政策,加快復工復產的步伐。

問題3:受疫情影響,各地景區景點已經關閉,客流量銳減。請問我省文化旅遊行業恢復情況怎麼樣?省裡又有哪些針對性的措施?

省文旅廳副廳長楊建武:的確,新冠肺炎疫情對文化和旅遊企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重創。按照以往的經驗,春節黃金週是文旅消費最為旺盛的時間節點,如去年春節我們全省的旅遊總收入就達到232億元,接待遊客的總量達到了2400多萬人次。而今年春節,由於疫情的影響,全省文化和旅遊行業實施了三個一律:文化和旅遊公共領域聚集活動、文藝樂團表演,營業性演出一律延期或取消;圖書館、博物館、非遺館、劇場等公共文化場館一律關閉;網吧、娛樂場所、A級景區、賓館飯店、民宿一律暫停營業。

疫情面前,全省文旅人講大局,有大愛,湖州長興水口鄉有近千家民宿,自發向全國所有戰鬥在一線的醫護人員,提供3萬多間客房免費入住。台州市在全國率先提出,轄區內所有A級景區,全年向全國醫護工作者免門票。

目前全省還有500多家景區響應號召,出臺了同樣的政策,為社會注入了正能量。危難時刻,方顯擔當,全省文化和旅遊系統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共克時艱,幫行業熬過來,幫企業挺過來。為解決文旅企業資金困難,我們與中國農業銀行浙江分行、杭州銀行等金融機構聯手,簡化審批流程,專門安排了400多億元的信貸資金,出臺了10條措施服務文旅企業,設立了文化和旅遊企業紓困資金,重點支持A級景區、星級飯店、旅行社、網吧等文旅企業和項目,協調開通審批綠色通道,指導文旅企業做好各類減免稅、降費、免租和退換保證金等優惠舉措,共同協助他們咬緊牙關,渡過難關。

二是復工復產,把時間搶回來,把損失補回來。疫情防控期間,我們全力指導景區做好開放的基礎性工作,在全國率先印發《浙江省新冠肺炎防控旅遊景區有序開放指南》60條,按照省委省政府兩手硬、兩戰贏的決策部署,之江文化中心、世界旅遊聯盟總部、太湖龍之夢等一批重大文旅項目,第一時間復工復產。就在前天下午,全省文化和旅遊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在安吉白茶小鎮隆重舉行。當天,全省11個市聯動,文化和旅遊的新開工重大項目共計287個,總投資3078億元,年度計劃投資457億元,截至目前,全省文旅在建項目總投資超過2萬億元,今年計劃完成超過2000億元。這樣的投資規模,在我省文化和旅遊發展進程中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在全國範圍內也是遙遙領先的。

三是謀劃未來,讓產業熱起來,讓市場冒起來。疫情較緊張時,我們充分發揮我省在智慧旅遊領域的優勢,依託社交媒體,推出了雲遊浙江。讓宅在家裡的廣大人民群眾足不出戶,就能在線上網上,遊覽我省的A級景區,瀏覽各類博物館、美術館。疫情積極向好後,我們積極推進景區開放和企業復產。截至昨天全省95%的星級賓館,82%的A級景區,74%的省級民宿,53%的旅行社都已開放或營業。

為搶抓五一節、端午節可能出現的報復性增長的旅遊消費高峰,目前,我們又在積極謀劃“疫去春來”浙江文旅消費季一攬子促進消費的組合拳活動。比如,推出一批生態旅遊、健康旅遊、鄉村旅遊的線路和產品,通過省市縣三級聯動,推出總價達10億元的文旅消費券和一億元的文旅消費大紅包。推出非遺趕大集、非遺養生購、龍舟盛會,浙江好腔調等系列文旅活動,盡最大努力恢復和提振文旅市場的消費。在這裡需要注意的是,當前圖書館、影劇院、演藝場所、音樂廳、網吧等場所,還繼續按照疫情防控的有關規定,暫緩開放或暫不營業,具體開放時間另行通知。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密切關注疫情發展的情況,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文化建設旅遊發展,努力把浙江早日建成全國文化高地、中國最佳旅遊目的地和全國文旅融合的樣板地。

問題4:大家都知道青田是華僑之鄉,請問疫情發生以來,針對海外華僑的防疫工作具體是怎麼做的?而且當前國際疫情形勢也非常複雜,部分海外華僑也碰到了各種困難,有哪些幫扶的具體辦法?

青田縣縣長周和平:青田有33萬華僑,分佈在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意大利就有近10萬個,西班牙有11萬人。一直以來我們廣大僑胞與家鄉的人民是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疫情發生以後更是如此。

海外疫情發生以來,我們迅速部署涉僑疫情防控工作,形成全過程、全通道的管控閉環。

一、源頭防控。通過“一書一熱線一僑眷一干部”,指導海外華僑疫情當前不要恐慌,廣泛告知家鄉的防疫經驗,居家是最好的防護,少流動就是最大的安全,出門戴口罩,勤洗手,不集聚。

一書:發送疫情防控告知書。

一熱線:開通了4部24小時熱線電話,現在每天都能接到600多個越洋電話諮詢。

一僑眷一干部:通過網格幹部走訪所有的僑眷、僑屬,讓僑眷、僑屬告知海外的親朋暫緩回國。通過這樣做,先把海外華僑的心態先穩下來,流動性靜下來。

二、實名報備:特殊情況確需要回國的華僑,我們要求必須實名報備,對隱瞞的行為還要追究法律責任。告訴華僑,身體有症狀的時候,為了家人和他人的健康,千萬不要急於回國,回國後要主動申報。

三:全程服務:上海、杭州、溫州等10個口岸機場派駐了專門的工作組,華僑從入境到機場有專人接送,機場到青田有專車送達,不允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確保有風險不擴散。

四:做好隔離:回國返青的人員一律隔離14天,確保每一位華僑均能得到妥善安置。

五:群防群控:在國外,以500人為一組,組建若干微信群,通過僑團組群,幹部進群、醫生駐群,在微信群上開展服務工作。像這樣的微信群,我們在意大利有60個,西班牙55個,基本覆蓋到所有的華僑家庭。在國內,在做好村社繼續看好小門的基礎上,建立幹部包戶聯繫制度,全縣所有的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幹部,每人聯繫2-5戶海外的親朋好友,每天聯繫一次,及時掌握海外華僑的動態,要求我們的華僑,要絕對配合當地政府,做好居家防護。

在這裡我要特別感謝,在國內疫情防控物資緊缺的時候,海外華僑給了我們無私的幫助,現在海外華僑遇到了困難的時候,我們必須盡最大努力去幫助他們。

一幫防控指導:指導海外僑團迅速成立疫情防控工作組和應急突擊隊,並公佈聯繫方式,把我們防控的經驗告訴僑團,把鬆散的華僑組織起來、守望相助。

二幫遠程問診:通過雲問診服務平臺,及時為海外華僑提供健康諮詢和就醫的指導。讓華僑真的出現症狀之後,心理不恐慌。

三幫物資馳援:不斷給我們海外華僑送口罩、中藥等緊缺物資,目前青田已安排出兩批次88萬隻口罩、8.2萬貼中藥送往海外。我們還將繼續寄送,直到疫情結束。

四幫困難資助:設立了救助資金,目前已接受各類捐款近600萬元人民幣。海外受到感染的青田人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救助,對因為疫情出現生活困難的華僑給予幫助。

相信所有的困難都是暫時的,我們守望相助、同心協力,一定能夠共克時艱,渡過難關。

問題5:目前海外疫情蔓延,海外僑胞的身體健康牽動著全省人民的心,請問省僑聯在幫助海外僑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方面有哪些服務性舉措?

省僑聯副主席張維仁:我省在海外有202萬浙籍華僑華人,分佈在歐洲是最多的,如意大利有30多萬人。

3月8日,意大利封城後,旅居意大利的僑胞更加恐慌,因為當地民眾防護意識和措施,相比國內較弱,僑胞較擔心海外疫情得不到控制,生活醫療得不到保障。

僑胞當前最大的需求是口罩,目前國外口罩還是比較難買到。

國內疫情發生以來,海外僑胞一直千方百計採購防疫物資,以各種方式支持家鄉的抗疫,如今,海外同胞有困難,非常需要家鄉的支持,所以昨天,省委統戰部、省僑辦、省僑聯、省慈善總會等社會各界就一起組織了一次性口罩、防護服等物資馳援意大利僑胞。

除了組織運送當前最需要的防疫物資外,省僑聯在2月24號和3月4號,已先後向海外僑胞發出家書和溫馨提示,告訴大家五個“最”,即居家隔離是最好的防護,交叉感染是最高發的風險,融入當地是最正面的形象,守望相助是最溫馨的支撐,主動申報是最負責的擔當,以此引導僑胞評估風險、減少流動、居家防範。

此外,我們還做了幾項工作。

一是開通24小時服務的熱線。安排專門人員24小時在線回應僑胞問題,幫助解決困難,各地市和縣市區僑聯也全開通了服務熱線。

二是開通互聯網醫院海外僑胞健康關愛諮詢平臺。我們在省衛健委支持下,組建了呼吸、感染、中醫、心理等方面的專家團隊,為海外僑胞提供諮詢。同時,在微信群隨時回答僑胞關切。

三是發佈海外浙江人防疫手冊。在浙江僑聯微信公眾號上,開設了守望相助防疫攻略等專欄,向海外僑胞傳遞防疫知識,指導僑胞在海外居家防疫。

四是實行回國健康信息的預申報制度。設立申報網絡以方便僑胞回國海關檢疫和後續的浙江健康碼申報。

五是在機場派駐僑聯工作人員。省市縣各級僑聯組織都在機場專班派駐人員,讓回國的僑胞第一時間就感受到家鄉的溫暖,做好隔離等防疫工作。

另外,清明節也快到了。本來這段時間正是海外僑胞回鄉祭祖的時節,當前處於疫情特殊的時期,所以我們建議廣大的僑胞採取網上祭祖、居家追思等方式,來緬懷先祖、減少流動、確保安全。

作為僑胞的孃家,我們將全力以赴,解決好僑胞的所需所盼,守望相助,風雨同舟,共同戰勝疫情。在此,我也代表廣大的海外僑胞,呼籲公益組織、商會企業、社會各界能夠馳援海外僑胞,捐贈口罩等防疫物資。

問題6: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公眾對健康生活習慣更加重視,各地也積極倡導使用公筷、公勺,請問我們在公關場合和家庭中,尤其是家有孩子的家庭,應該如何正確使用公筷、公勺?

食品安全專家、省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所長章榮華: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研究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的講話當中指出,要更好的滿足居民健康生活消費需求。我們要以這一次疫情應對為契機,進一步培養居民健康生活習慣,為助力健康中國建設,不斷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現在我省各地積極倡導使用公筷、公勺,那麼使用公筷公勺,主要有兩個好處:一是乾淨衛生、預防疾病。使用公筷、公勺可以避免共同就餐時,本人使用的餐具接觸公共食物,可以減少病從口入的風險。混用餐具最大的隱患是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在疫情期間避免混用餐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二是減少浪費、文明餐飲。使用公筷、公勺可以幫助大家養成定量取餐、按需進食的習慣。在外用餐,沒有吃完的,大家儘可以放心打包回家,減少浪費的同時還培養了人們環保節約的良好風尚。

關於如何使用公筷、公勺?在家吃飯時,家庭成員最好要有自己固定的碗筷、勺和水杯等,每個人都用公筷、公勺來盛食物。對不能進食的嬰幼兒,撫養人可用適當的方式感覺孩子食物的溫度,嚴格禁止用嘴嘗試給孩子餵食食物、禁止幫助孩子咀嚼食物、口對扣餵食孩子、與孩子共用餐具這些做法。

在外就餐時,應與個人使用的餐具有可識別性,如根據顏色、長短、形狀和材質等明顯區別,上桌的每道菜都應配備的分餐的餐具,做到一菜一勺或一菜一筷。公筷應放在筷架上,不應放在個人使用的骨碟上面。火鍋或必須在餐桌熟制的菜品,應提供生料專用公筷,對尚未推行公筷制的餐館,顧客可以主動要求在每個餐盤等食物的容器上配備公筷、公勺,或帶上自己的筷子和勺子,把餐館的餐具作為公筷、公勺。總之,無論是杜絕病從口入、保護家人健康、還是倡導餐飲文明,使用公筷公勺都是很有必要的。改變傳統的中式共餐的習慣,關鍵要轉變觀念和認識,要積極踐行,更需要每個人堅持不懈的努力,久而久之使之成為代代相傳的健康生活方式。

問題7:當前疫情防控戰處於下半場,但處在傳染病高發季節,市民健康飲食方面還有哪些問題需要注意?

食品安全專家、省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所長章榮華:相信很多人在前段時間進入居家模式,吃什麼、怎麼吃成了大家格外關心的問題。一個多月下來,很多人逐漸養成了與以前上班時完全不同的,不好不壞的飲食習慣。疫情之後如何做到健康飲食?參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對一般人來說,在平衡膳食、合理營養方面,主要有幾個原則。

第一,食物多樣,穀類為主。平衡膳食每天應有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禽畜水產蛋奶等多種食物。

第二,要多吃蔬菜水果,特別是深色蔬菜要多吃,豐富奶類肉類,堅持做到餐餐有蔬果,天天有奶類。適量的吃豆製品和堅果。

第三,要適量吃水產品、畜禽肉類和蛋類,少吃肥肉、煙燻和醃製的肉製品。

第四,飲食要清淡,要控油、鹽、糖,飲食要清淡,儘量選用一些原味的,比如蒸煮燉這一類的烹調方式,控制油鹽糖的攝入。

當然還是要提醒大家,不要吃野味。此外在食品安全方面要注意食材新鮮,易腐的食品要及時冷藏,飯菜要燒熟煮透,生熟要分開,防止交叉汙染,要防止有毒動植物和毒蘑菇中毒,做到不採、不買、不吃不認識的野菜野果。

春節確實是呼吸道疾病多發的季節,預防春季傳染病,首先要從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做起,合理安排飲食,可以提高免疫力。飲食一定要規律,不可暴飲暴食。生食生冷的食品,滷味的食品,最好少吃或者不吃。要多飲水,多吃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c和b,要多吃富含優質蛋白和微量元素的一些食物,比如說雞蛋、魚類、蝦、牛肉、奶製品等等,可以起到提高人體免疫力的作用。

對於老人、兒童和身體虛弱的人來說,換季的時候攝入充足的蛋白質尤其重要,世衛組織公佈的資料表明,兒童在春季生長最快,尤其要注意營養的供給,特別是蛋白質和鈣的攝入,要鼓勵孩子多飲奶,建議每天飲奶300-400毫升或者相當量的奶製品。鼓勵每天一個小時的戶外運動,保證優質蛋白質,像禽肉、魚肉、蛋的供應。

特別要提醒大家的是吃動要平衡,疫情過後建議大家給自己制定運動計劃,要保證每週運動5次以上,累計150分鐘以上的中等強度的身體運動。中等強度的運動可以自我判斷一下,就是在運動當中可以感覺到微微的氣喘,但還是可以說出一個完整的語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