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他的地位比四大天王还要高,没人不服

在香港,他的地位比四大天王还要高,没人不服

每个成功人士背后都可能要付出别人看不到的努力才能达到今天的成就,对黄子华而言,他出道的经历就是充满血泪的辛酸史。从出道初期的寂寂无闻,到后来凭栋笃笑一炮而红,事业如日中天,他中间经历的辛酸多少人知?套用那句老套的话,「神之所以是神,是因为神做到人做不到的事」。

谁可以用自己在娱乐圈的痛苦经历转化为充满智慧的凭栋笃笑材料?谁可以用自嘲式的方法将自己的痛苦升华到化境,在可笑之处看到社会的可悲? 他就是栋笃笑之神。

1 ·.自小破碎家庭成长

黄子华成长于破碎家庭,小时候父母离异,跟随母亲生活的他对父亲认知不多,更得不到后父关心,与三名同母异父的弟妹因年纪差距太远而少沟通,令他思想变得负面。也可能因为这原因,他从小便学会不轻易屈服,长大之后更在加拿大考获「哲学学士」,读一科别人看起来离经叛道的科。

子华的童年过的并不快乐,和亲人时不时吵架,外婆又对他不好,来自破碎家庭的他从小就缺乏家庭温暖;可能因为家庭原因,子华小时候非常叛逆。在小三时曾经试过逃学和偷窃,被继父发现之后「打镬甘」,中三和同学出海玩又擅自开别人的船出海,被船主发现后报警,被判守行为2年,成为人生的污点。

他说过: 「我看到的世界充满痛苦,或者因为这样,世界才充满好笑。」喜欢从自身思考他与世界的关系,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事情可能就是他栋笃笑的创作泉源。

在香港,他的地位比四大天王还要高,没人不服

2 ·.结束是另一个开始

黄子华是以编剧的身份在娱乐圈出道,从编剧做到小演员再演话剧甚至电台DJ,尝尽娱乐圈辛酸,但没有一样是成功的。他甚至自嘲式地对某个剧组的导演说:「请不要在演员名单上写上我的名字,因为写上我名字的剧没有一部能红的。」

他自编自导自演的《一蚊鸡保镳》在上映后只有11万票房,无声无息上映了5日,但之后重看反而评价更好。面对演艺事业的不顺,黄子华毅然在1990年引退。但他并没有在娱乐圈上从此销声匿迹,面是用另一种方式继续自己的演艺事业:栋笃笑。

在香港,他的地位比四大天王还要高,没人不服

1990年8月30日,在香港文化中心仅能容纳300人的场馆里,一场名为《娱乐圈血泪史》的表演让全场观众在90分钟里爆笑不断,也从那一天起,这个被娱乐“鬼才”黄子华自称为“栋笃笑”的独白剧目就此红遍香江,风靡一时。 “栋笃笑”源自美国的Stand Up Comedy,就是站着说笑的意思,黄子华是第一个用做“栋笃笑”的人,“栋笃笑”则是黄子华自创的名字,成为了祖师爷。

在二十年之后,他又创作《娱乐圈血肉史2》,同样充满智慧,赚人热泪。

在香港,他的地位比四大天王还要高,没人不服

当时在筹备子华第一场栋笃笑《娱乐圈血泪史》的时候,子华非常担心销情,毕竟前车可鉴,他的好兄弟林祖辉跟他一起四围贴街纸,又仗义帮忙幕后工作,连申请文化中心开骚的表格都是他帮子华取得,「栋笃笑」这个名字更是两人一起想出来,今年黄子华在香港举行最后的栋笃笑,看到好友和恩人林祖辉还是忍不住流下男儿泪。

在香港,他的地位比四大天王还要高,没人不服

面对众多的质疑与冷嘲热讽,子华并没有放弃,努力终于得到回报,奠定他在香港「栋笃笑鼻祖」的地位。当问到他做栋笃笑快不快乐时,他认为讲词必须把他先逗笑,他才收货,他每天都在逗自己笑,怎么会不开心。当然,在很深刻的层面来说,当然不会觉得快乐。他认为世界必然是充满痛苦,才能看见世界是充满好笑事情的。

栋笃笑成功令黄子华重回电视和电影的大银幕,他在2000年与郑裕玲合演的处境喜剧《男亲女爱》成为该年TVB的最佳剧集。这部为他度身订做的电视剧让他有充分展现嬉笑怒骂的风格,探讨黄子华的爱情观。

在香港,他的地位比四大天王还要高,没人不服

3 ·.娱乐圈血肉史

子华曾经因为拍剧抽离不到角色而一度患上抑郁症,在2001年他在内地拍摄电视剧《溥仪和他的五个女人》时,出演溥仪一角,因为太过投入角色不能自拔,而且因为角色需要拼命减肥,所以患上抑郁症。

在香港,他的地位比四大天王还要高,没人不服

在拍摄《一蚊鸡保镳》期间的一幕飞车场面差点闹出人命,幸好掉落海的特技师傅有惊无险拾回性命。对于第一次执导的子华而言这是惊心动魄的经历。从拍摄到把电影放上大银幕的过程确实不易。

黄子华的成功有血有泪,但没有一定的才华也不可能造就的神话。看看近期他的栋笃笑场场爆满、一票难求,就知道他在香港人心中的神位是无人能代的。

2018年7月黄子华在红磡体育馆举行26场「金盆口」栋笃笑,这是他最后一次举行栋笃笑。男神引退,有人说他在事业最高峰时退下是江朗才尽,有人说他因为创作的精神压力太大不得不退下。但他充满智慧的说词、笑中带泪、言之有物的栋笃笑风格是独一无二的,而他奋斗的经历更是值得年轻的一辈去学习。

在香港,他的地位比四大天王还要高,没人不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