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产早稻收购进度较快 局部托市启动能否支撑价格继续上涨

新产早稻收购进度较快 局部托市启动能否支撑价格继续上涨

今年南方主产区的早籼稻相对来说,成熟要早一些,收获上市的时间也比去年提前了1-2周。但在播种面积下降及不利天气影响下使得减产预期比较强的情况下,市场各方对新稻的收购积极性比较高,截至目前,主产区早稻收购进度较快,并对其价格也起到了很强的支撑作用,价格上也呈现出持续上涨行情。

根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计,截至8月5日,主产区早籼稻累计收购334.4万吨,同比增加55.6万吨,增幅20%。其中江西和湖南两大主产省收购量为232.5万吨,占总收购量的比重高达70%。尽管收购进度较快,但从产区来说,在2018年产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格下调10元/百斤、国标三等120元/百斤的大背景下,而且托市收购预案中要求的收购标准更加严格,相比往年符合质量要求的早稻数量偏少,使得市场出现了抢购的情况,这也是价格出现迅速上涨行情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湖南长沙地区新产普通中等早籼稻收购价121元/百斤,江西南昌地区120元/百斤,比上周保持稳定;安徽芜湖地区120元/百斤,上涨2元/百斤;湖北枝江地区120元/百斤,上涨3元/百斤。

从价格上来看,大多产区目前的收购价格已经高于了托市收购底价水平,仅有部分地区在政策底价之下。为更好的保护农民收益,日前江西省率先启动了早稻托市收购执行预案,自8月9日开始,9月30日截止。江西省确定的第一批共319个委托收购库点,有效仓容127.5万吨,其中可以入市收购的库点仅有82个,其余237个库点整改到位后才可入市收购。其他的省份目前还没有启动托市预案的消息,但不管启动与否,今年早稻托市收购的数量预计将大幅低于上年水平。

由于早稻上市期相对比较短,而且又是储备稻谷的主要采购品种,随着各级储备轮换收购任务的完成,以及价格上涨到最低收购价水平之上后,大米加工企业及贸易商的收购态度可能会逐渐趋于谨慎,届时启动托市收购的地区,托市收购将成为市场收购的主要力量,但由于品质要求及粮源减少,收购数量会有限,收购价格也将保持在这个价格水平,继续上涨的空间有限,特别是随着中籼稻、晚稻等的收获上市,市场采购的焦点也会逐渐转移过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