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深度贫困,我拿小镇拯救你——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诊断纪实

重磅|深度贫困,我拿小镇拯救你——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诊断纪实

7月23日,应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政府和四川宏达世纪房地产有限公司共同邀请,笔者前往喜德考察调研。

重磅|深度贫困,我拿小镇拯救你——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诊断纪实

宏达公司张亮总经理在成都双流机场接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到喜德要跑6个多小时。我一惊,知道会远一点,可是没想到会这么远。张总见状,马上又接着道,京昆高速是中国最美的高速公路。路虽远,但老师绝不会寂寞的。

果然,沿途的流沙河、大渡河、盘泥山……一个个只在书本中认识的地名和风景,一闪一闪地和我们擦身而过。远处层层叠叠的山峦在云雾中起伏跌宕,幻化成美到极致的风景,严重地冲撞着我“灰暗”的心灵,果然,一路没有困意。

重磅|深度贫困,我拿小镇拯救你——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诊断纪实

下午3点多钟,终于到了喜德县城,映入眼帘的是“青山相对出,白水绕小城”的独特美景。惊叹之余,心中无比感慨,守着这么好的自然资源,喜德却是深度贫困县。

首站是登相营古驿站,我更领略到喜德的原始与质朴。因为闭塞,这里的文物较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因为闭塞,这里仍保留了纯朴的风土民情。

这是一片浅坡谷地,群山环抱,云雾缭绕,苍松古柏,溪流叮咚,好一个世外桃园,好一处静养仙境。绕过高大的长满青苔的一排城墙,沿坡而下,一个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展现在眼前。孩子们自由嬉戏,大人们坐在路边悠闲聊天,几只小鸭在沟边戏水,一条花狗吐着舌头躺在一棵大樟树下,有一眼没一眼地瞧着我们这群陌生的访客。

一路陪同的什邡市扶贫协作喜德县脱贫攻坚的副县长刘灿,津津乐道地讲述着喜德的人文、历史、风俗民情。这位老师出身的县领导,对当地文化的了如指掌,显然做过很深的功课:登相营是诸葛亮南征孟获时,登台检视军情的高台。后来,这里就成为联络外地,传递信息的驿站。

刘副县长说,这个小村子的街道在铺水泥路面时,县政府考虑到今后可以做为旅游开发用,所以,没有破坏原先青石铺就的老街,只是在其基础上铺了一层水泥,随时就可复原。

重磅|深度贫困,我拿小镇拯救你——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诊断纪实

高手看来不一定都在大都市啊!我原来还准备提醒刘副县长,对于古建筑要尽量保护它们的原貌,不怕残缺与沧桑。看来,这话是多余了。

之后,我们前往拉克乡,一个典型的彝族村。一走进村子,跃入眼帘的是令人惊艳的视觉冲击,这种冲击似排山倒海般涌来!彝族特有的“红黑黄”三色文化符号充斥着整个街区、小道、墙壁、灯柱、门楣、屋檐,简单而质朴、粗犷而细腻的装饰图案和神秘的异域色彩,彰显一个民族的伟大。

重磅|深度贫困,我拿小镇拯救你——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诊断纪实

在我们沉湎于彝族古老文化与历史长河中不能自拔时,刘副县长的故事又如期而至。

彝族人由于世居深山,与世隔绝,在解放前仍实行的是土司制、封建地主制。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一举跨越了千年文明,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所以有句话叫:一步跨千年

在1956年之前,彝族人一直沿用“夷族”的称谓,有歧视蛮夷之意。毛主席得知这一情况,建议改“夷”为“彝”,并风趣地说,有吃有穿有房住,这可是兴旺发达之兆啊。

刘副县长继续介绍道,喜德有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彝家文化。这里是彝族人的发源地,是全世界彝族人的老家,是现代彝语标准语音所在地。彝族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漆器,还有彝绣、银饰、雕刻等极富特色的民族手工艺品。

精美的彝族文化深深地震憾着我们。这还不算完,第二天,喜德县县长黎平一大早就过来邀请我们去参观位于县政府大院里的“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还没有迈进门槛,桌子上精美绝伦的漆器作品紧紧牵动着我的视线。

还是红黑黄三色,简洁明快,倔强的色彩,不同的器型,大到桌椅板凳,小到花瓶茶壶,看似简单,实为巧中藏拙的大美之象再次让我震撼。原来,这个大山深处的民族竟然蕴藏着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由此,我心中立刻找到了久违的感动——彝族文化,一个清晰的思路逐渐在脑海中明朗起来。

重磅|深度贫困,我拿小镇拯救你——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诊断纪实

24日上午10点,考察诊断会如期举行。县长黎平、副县长刘灿、郑家义及其他县领导端坐一排。首先由黎县长介绍县政府拟以孙水河流域打造一条生态旅游景观带,通过本地宜人的气候条件,原生态的植被和人文景观,以及田园综合体的营造,来吸引旅游观光人群的构想。

县政府这份报告,主打生态旅游牌。诚然,这么好的青山绿水,这么优越的气候条件,当然要利用。但是仅仅是观光旅游能根本改变喜德的贫穷落后吗?

喜德,该用什么来拯救你?

喜德是深度贫困县,深锁于大山之中。正是基于这一点,它的自然环境和植被,还有民族文化都得到良好保存。另外,预计在2021年前后,成昆高铁线将开通,届时,成都到喜德将由原来的6小时缩短为2小时。

喜德位于低纬度高海拔地区,最大的资源优势是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4°,夏天最高气温在28°,冬天平均气温在16°左右,非常适合康养度假。

每年冬天,成都、重庆等四川几大中心城市每天都会有大批的老人前往攀枝花、米易、西昌三城避寒和躲雾霾。喜德与攀枝花、米易、西昌就像一根藤上的四个葫芦,而喜德却是离成都最近的一个点。

喜德自然环境优美,山峦叠嶂,峻秀峰美,且浅丘缓坡较多,一条小河绕城而过,不疾不徐地蜿蜒而去,水宽波平,优雅舒缓。两侧的高山在这里突然俯身后退,留下大片绿毯似的浅坡地。散布着独具彝族特色的民居,恰似绿翡翠中点缀的红,宁静而详和。

喜德彝族人口占总人口89.5%,彝族文化传承久远,彝族文字相传早过汉族的甲骨文,迄今仍在使用;彝族的十月太阳历在秦末汉初时期就已使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彝族漆器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彝绣绝美而浪漫。

重磅|深度贫困,我拿小镇拯救你——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诊断纪实

除了彝族文化,这里还有:司马相如出使西南夷,在小相岭留下“逢山开道,遇水架桥,施恩泽于山民”的传说;有诸葛亮与孟获激战后,书“今日山头”四字碑立于主峰,以纪念南征的小相岭;有红军长征时期,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的“歃血之盟”。

可以说,喜德的文化资源得天独厚,彝族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各具特色,底蕴醇厚。但是,这里是深度贫困县,经济落后,地广人稀,如何将这些资源转化为资产,拯救深度贫困的彝族同胞们呢?

仅靠旅游景点开发就能脱贫?到此一游、到此一照,走马观花似的观光游览解决不了根本性的问题。

如今,各类特色小镇风起云涌,此时我更深深感到中央决策的英明,喜德缺钱、缺人才、缺产业、缺技术、缺思维,什么都缺。

但,扶贫送钱,只能让懒人更懒;

地处偏远,产业难以引进;

人才可以暂时支援,但长久却无法挽留;

技术可以学习借鉴,操作实施却非一日之功。

所有这些扶贫措施都只浮于表象,注定不能长远。只有授人以渔,才能解决脱贫和可持续性发展的根本问题。

扶贫需要信念,脱贫需要思维。

特色小镇就是为扶贫量身订制的“马鞍”,只有因地制宜,因技制宜,因人制宜,才能让脱贫之路走得更平稳、更快,只要我们打开思维,就一定能找到脱贫的“缰绳”。

此次,四川宏达拟在喜德打造一个康养文旅小镇。我觉得恰逢其时,眼光独到。喜德县委、县政府一套班子,决心大,力度强,头脑清醒,把特色小镇、乡村振兴作为脱贫最主要的抓手,可谓是喜德之福,彝乡之福。

但是,特色小镇开发非朝夕之功,如何将喜德独特的核心优势挖掘、表达出来,首先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因此,喜德当前最主要的工作是做好以下七件事:

1、首先要做好全域旅游规划设计,将喜德设计成“一城一河、两区三镇”

的规划格局:一城是县城,一河是孙水河;两区是以小相岭和十二海为生态旅游区;三镇是三个不同的特色小镇。

根据喜德地域特点、地形条件、区位优势、片区功能等规划的不同,合理合利地利用现有资源,打造集生态旅游、民俗风情、康养休闲、科普教育等多位一体的产业结构。根据定位不同,进行差异化布局,避免同质化。

重磅|深度贫困,我拿小镇拯救你——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诊断纪实

2、着力挖掘和弘扬文化主题。将彝族文化、历史传说文化、红色文化这三条主线进行分类梳理,

让文化成为喜德经济发展的灵魂,让文化形成产业和产业链,成为喜德脱贫的助推器。

彝族文化——彝族漆器是独特的民族瑰宝,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为其注入更多的商业因子,使之成为高档礼品和工艺品,让文化价值向商业价值转换,我相信会有很大市场。

彝族音乐、舞蹈等可以与国家级音乐、舞蹈类艺术院校合作,以彝族原生态的歌舞为蓝本,创作出原始与现代交融的歌曲和舞蹈,甚至可以组建彝族歌舞团和民族歌舞剧院等。

彝绣、壁毯、壁画可以成为民俗民风馆的主打文化产品,也可以与院校合作衍生出更多既具有民族气息,又与当代元素相融的工艺品、装饰类饰品;彝族文字、十月太阳历等都可以包装成文化产品;彝药可以成为康养单元里的养生理疗产品来推广。

彝族“根”文化更是有着非凡的号召力和吸引力,可以深度挖掘、表达和推广。

历史传说文化——搜集整理彝族古老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通过艺术家们的整理和再创作,创作出新的歌舞剧、话剧、音乐剧等,让古老的文化释放出新时代的光彩。

可以以司马相如、诸葛亮等历史文化名人在彝区发生的故事为雏形,举行文学笔会等艺术形式,开展采风创作交流活动,吸引更多不同类型的人走进喜德。

红色文化——主打刘伯承与彝族首站小叶丹的“歃血之盟”以及建立了第一支少数民族地方红色武装“中国彝民红军果基支队”的故事。

小叶丹一直坚持与国民党斗争,直到1942年遇害。这个故事同样可以搬上舞台,同时,可以在这里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重磅|深度贫困,我拿小镇拯救你——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诊断纪实
重磅|深度贫困,我拿小镇拯救你——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诊断纪实

3、喜德占得天时,有独特的自然资源,气候温润宜人,冬暖夏凉,这是喜德的核心优势。虽然有竞争,但是这是高铁开通后,成都到这里的第一站,可以吸引高铁沿线城市老人来这里康养、度假。因此,完善康养度假配套设施成为当务之急。可提前做好规划,争取在高铁开通之前形成一定规模,后期可以边营业边建设。

4、产业是脱贫的根本。产业有内生与外引两种,可以将彝族漆器、彝绣、彝药这三个独特的文化遗产作为文化产业来经营,这三个文化遗产拥有大量的彝族本土能工巧匠。

政府可以鼓励彝族的能工巧匠们融入到政府脱贫规划中来,使之转变思维,转变观念,制定相关激励、保障措施和办法,通过他们以点带面,授之以渔,使广大的彝族同胞既能分享政府脱贫的经济成果,又能实现脱贫最大化。

外引方面,可以将登相营古驿站打造成汽车、房车营地,还可以在合适的区域修建民俗客栈等等。

5、整合优势资源,营造人气小镇。吸引人气的核心是品牌,品牌又取决于定位。定位就一定要有高度,否则,就是极大浪费,就对不起这块土地!我们要有勇气和信心将喜德打造一个“国家级脱贫攻坚样板镇”,站在这个高度进行顶层设计,充分利用国家、省、州的多级政府部门提供的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入,强塑“喜德脱贫品牌”并将其推向全国。民族的,一定是独特的,无形之中吸纳了更广泛的支持与人气。

对内,在着重打造小相岭、十二海、孙水河等区域的旅游风光带,完善交通、酒店、餐饮、商业、街道、等各项配套设施的同时,创建个性化服务平台,确立“彝式服务”的标准和规范,服务人员穿戴彝族传统服装用两种语言为游客提供服务。这种新颖的民族服装与特殊的民族语言,营造了一种异域风情,既能满足游人猎奇的心理,又能达到宣传推广彝族文化,营造人气氛围的作用。

另外,彝族“根”文化是喜德的特有品牌,彝族老家是全中国独一无二的文化名片,其亲和力和感召力会在区域外的彝民之中产生强大的归属感和吸引力。

重磅|深度贫困,我拿小镇拯救你——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诊断纪实

6、突出“商、养、学、闲、情、奇”新旅游元素:提高游客观光与体验的质量。利用特有的地理优势,打造“高海拔森林乐园”“高寒地带冷热温泉康养基地”,使之成为喜德特有的旅游和康养品牌。可在风景宜人的古驿站、小相岭等风景区开展美术写生、摄影创作、文学创作与交流等文艺活动。晚上,可以举行彝族火把节、民族风情等表演,以丰富而新奇的旅游产品赢得游客的青睐。

7、整合资源,拓宽推广渠道和宣传力度,在塑造“喜德品牌”的同时,将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社会资源以及独特的民族风情一起“打包”,对外广为宣扬和传播。可以取得州、市、省级电视台、报社、自媒体等新闻宣传机构的大力支持,成系列、全方位地展示品德独有的魅力。

还可以邀请外地新闻媒体、文化艺术、民间团休等机构和组织前来喜德观光考察、采风创作,打开喜德“走出去、请进来”的文化交流通道。只有敞开大门,通过融合与交流,才能真正让喜德这块天赐的美玉走出深山,成为华夏大地人所共知的“小家碧玉”。

重磅|深度贫困,我拿小镇拯救你——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诊断纪实

黎县长听完我的点评,对“打造国家级脱贫攻坚样板小镇”的定位非常赞赏,认为格调与立意都很高,而且十分契合喜德当前的情况。他说,让彝族同胞们投入到本民族的文化产业中去,实现自我扶贫的创意实为喜德脱贫开了一剂良方。

副县长刘灿说,2021年左右,喜德将通高铁,我们只争朝夕,争取在通车前,能在孙水河流域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最后,我感慨地说,来喜德有三件事让我放不下:喜德的扶贫事业让我放不下,没想到时值今日,大山深处还有这么多少数民族贫困人员,令我心酸,心情沉重。每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都有责任有义务帮助他们脱贫。喜德县领导心系民众,在如此简陋的办公条件下,依然心系彝族兄弟姐妹们,想的是尽快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这种奉献精神值得钦佩。有这么好的领导带头,我也为当地百姓而感到高兴。短短两天的考察,我被喜德的山水震撼,被喜德的文化震撼。扶贫济困,人人有责,这了这一方美丽的山水,为了还没有脱贫的彝族兄弟姐妹们,我愿意为喜德县脱精准扶贫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话音一落,会议室响起热烈的掌声。

正在携手中大举办培训、游学活动

详细信息扫描二维码:

小镇实战读本

中旗战略咨询·核心文章

最新分享:

仁科诊断:

仁科考察:

仁科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