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鞋文化你了解多少?探寻中国古老手工艺——“千层底”布鞋

现在说到布鞋,想必绝大多数人都很陌生吧!其实有些布鞋要比现在的一些胶鞋好穿的多,只是时代变了,不流行穿布鞋了,渐渐的这门古老的手工艺也被边缘化了。

布鞋文化你了解多少?探寻中国古老手工艺——“千层底”布鞋

今天小编要和大家聊的是被我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收录的“千层底”布鞋,这种鞋穿的人已经很少了,很大一部分人也是买来收藏。根据前几年出土的文物推测,我国最早的千层底布鞋始于3000多年前的周代,到清代时,“千层底”布鞋进入全盛时期,造型、材料和技艺都有了较大发展。

布鞋文化你了解多少?探寻中国古老手工艺——“千层底”布鞋

我记忆中的布鞋不是买的,是母亲一针一线亲手做的,重提这个话题一方面是为弘扬传统文化尽一点绵薄之力,另一方面也是向我那操着传统工艺做鞋的母亲致敬。

布鞋文化你了解多少?探寻中国古老手工艺——“千层底”布鞋

“打袼(gē)褙(bèi)”是纳鞋底的“第一道工序”。冬天是农闲季节,挑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家人会搬出饭桌、招出木板,在饭桌、木板上刷上一层面浆,再将平时积攒的破布条、布块、碎布头铺在上面,如此反复六、七层的时候,拿到太阳底下凉晒。晒干了,就可以做鞋底的坯子了。所以做成的鞋就被形象地称之为千层底”。

布鞋文化你了解多少?探寻中国古老手工艺——“千层底”布鞋

纳鞋底有几件“装备”是必不可少的:针线自不必说,还得有顶针、锥子、小钳子。因为鞋底厚,用针不容易扎透,可以先用锥子扎个眼,针就轻易地穿过了。顶针的作用是往里顶,小钳子的作用则是往外拉。这边顶进去,那边拉出来,这一针才算完事。纳鞋底时,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会拿针往头发上轻轻的蹭几下,动作十分娴熟、优雅。听大人们说,这是为了在针上抹些头油,起到润滑的效果。

布鞋文化你了解多少?探寻中国古老手工艺——“千层底”布鞋

千层底布鞋的做工十分复杂,工序繁缛、技艺高深、难度大、耗时长,而且工艺要求也比较严格,每双鞋的制作都要经过剪裁鞋样、填制千层底、纳底切底边、剪裁鞋梆、绱鞋、楦鞋、子修抹边、检验等近百道工序,制作一双鞋往往要花上四五天的工夫。所以现在很少有人从事这样原始的劳动了。

布鞋文化你了解多少?探寻中国古老手工艺——“千层底”布鞋

手工纳底要求每平方寸纳81针以上,一双鞋至少2100多针,并且麻绳粗、针眼细,加工时得用手勒得紧,针码还得分布均匀。手工缝绱鞋时,则要求必须紧绷楦型,平整服贴。绱鞋的针码更得间距齐整,鞋帮与鞋底的结合要严合饱满。 千层底布鞋鞋底的制作,就要经过七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明确严格、一丝不苟的要求。

布鞋文化你了解多少?探寻中国古老手工艺——“千层底”布鞋

千层底的加工更讲究,袼褙必须用好的纯棉白布打成,不用麻质、丝质和红布打袼褙,纳底时选用上等麻绳,锥铤要细,勒得要紧,针码要匀,拉力要大,每平方寸要纳146针。纳好的鞋底要放到80℃一100℃的热水中煮,然后用棉被包严热闷,闷软后再用木锤锤平、整型、晒干,这样就使几十层布和十几层袼褙组成的鞋底变成一个整体,穿着柔软舒适,吸汗、不走样。

布鞋文化你了解多少?探寻中国古老手工艺——“千层底”布鞋

多年前的一首春晚老歌《中国娃》中唱道:“最爱穿的鞋是妈妈纳的千层底呀,站得稳哪走得正,踏踏实实闯天下。”如今,在眼花缭乱的鞋市上,想找一双传统“千层底”手工布鞋,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布鞋文化你了解多少?探寻中国古老手工艺——“千层底”布鞋

以上就是制作千层底布鞋的大致流程,尽管十分复杂,但做出来的鞋自然是要比很多胶鞋穿着更舒适。随着会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少,也许再过几年这门手艺就失传了,而我所能做的就是让更多的人关注到这些操着原始工艺的劳动者。

布鞋文化你了解多少?探寻中国古老手工艺——“千层底”布鞋

我个人认为中国和印度最大的不同就是我们的文化几千年来一直没有断,我们是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所以这些传统的手工艺自己不能丢,该保护的保护,该申遗的申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