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養生這幾項更重要!「防秋燥」與「貼秋膘」皆有講究

今日立秋!

立秋自古以來就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舉重輕重的一個,

它是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

不僅意味著暑去涼來、氣候變化,

也是極佳的養生時節,

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便是“防秋燥”和“貼秋膘”了。

立秋养生这几项更重要!“防秋燥”与“贴秋膘”皆有讲究

防秋燥

尤其是北方的網友感受會尤為明顯,過了立秋,空氣一下子變得乾燥起來,手部皮膚等突然變得乾燥發緊。

按照《黃帝內經》“秋冬養陰”的原則,此時人體缺水,應以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為主,可適當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潤食品,益胃生津,有益健康。秋天易燥,宜多喝水、粥、豆漿,多吃些蘿蔔、蓮藕、荸薺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

在水果方面,宜多吃梨、葡萄、桃子等秋季水果,特別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潤肺去燥等功能,很適宜有內熱,出現肺熱咳嗽、咽乾喉痛、大便乾結的人食用。同時,可以適當多吃一些酸味果蔬,生津開胃。

但也應謹記,儘量少食或不食辣椒、蔥、姜、蒜、胡椒等燥熱之品,少吃油炸、肥膩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狀,還當少吃秋瓜和生冷的食物,以防溼邪更甚,損傷脾陽,引發腹瀉、下痢等急慢性胃腸道疾病。

人的五臟六腑中受秋燥傷害最大的當屬肺和肝,因此“防秋燥”除了需多吃上述食物來潤肺外,還需注重肝臟的保養。肝主情志,疏洩氣血,肝氣受制的秋天,人們容易出現情緒低落等表現,表現在生理方面則為容易引起氣血失調等疾病的發生,比如:內分泌紊亂等問題,像月經失調、心慌心悸、失眠問題等。當出現此類現象時,可通過養陰、柔肝、疏解等方法調理。

立秋养生这几项更重要!“防秋燥”与“贴秋膘”皆有讲究

貼秋膘

“貼秋膘”一說由來已久,可能有的網友會說,“我已經夠胖了,不用再貼了”,實則非也,“貼秋膘”並不是真的讓你脂肪變厚,如果確實長胖了,很有可能是因為你方法不當,或相對運動不足,消耗的熱量過低而導致。

“貼秋膘”很有必要!專家介紹說,經過一個漫長酷暑的煎熬,人體內的蛋白質、微量元素及脂肪等營養耗損不少,而適當的“貼秋膘”有益於恢復體力。那到底怎麼“貼”就成了關鍵。

需注意的是,在立秋之後,豆芽、菠菜、胡蘿蔔、芹菜、小白菜、萵筍等營養豐富又不容易發胖的蔬菜適宜多吃,但與此同時,不同體質的人在選擇食材時也應有所區別:

1、脾虛患者。脾虛的人常常表現為食少腹脹、食慾不振、肢體倦怠、乏力、時有腹瀉、面色萎黃,這類朋友進補前不妨適度吃點健脾和胃的食物,以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如茯苓餅、芡實、山藥、豇豆、小米等都是不錯的選擇。食粥能和胃、補脾、潤燥,因此,若用上述食物煮粥食用,療效更佳。

2、胃火旺盛者。平素嗜食辛辣、油膩之品的朋友,日久易化熱生火,積熱於腸胃,表現為胃中灼熱、喜食冷飲、口臭、便秘等。這類朋友進補前一定要注意清胃中之火。適量攝入苦瓜、黃瓜、冬瓜等,待胃火退後再進補。

3、老年人及兒童。由於消化能力較弱,胃中常有積滯宿食,表現為食慾不振或食後腹脹。因此,在進補前應注重消食和胃,不妨適量吃點山楂等消食、健脾的食物。

立秋养生这几项更重要!“防秋燥”与“贴秋膘”皆有讲究

最後,小編還想溫馨提醒各位網友牢記“春捂秋凍”,儘管最近因為連日的陰雨天氣,高溫情況得到緩解,晚上睡覺習習涼風吹得還挺舒服,但“秋老虎”的威力不容小覷,且立秋之後,室內外溫差越來越大,因此,建議大家準備一件輕薄的小衫,在室內可少穿些衣服,出門後加上這件小衫,以防感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