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指标开年遇冷 “信任危机说”是否危言耸听?

成交量、活跃借款人、活跃投资人等反映网贷行业冷热度的数据在今年1月全线下滑。据数据统计,1月P2P网贷行业成交量为2081.99亿元,比上月下降7.39%,创近11个月成交量新低。活跃投资人数、活跃借款人数分别为423.83万人、444.17万人,下降至半年以来的最低值。其中,1月借款人数量较2017年12月下降6.73%。分析人士指出,网贷行业疲软的数据与备案有关,一方面,备案在即,超标资产消化使得平台业务发展越来越谨慎;另一方面,节前资金回流,投资者在备案结果揭晓前谨慎投资。

网贷指标开年遇冷 “信任危机说”是否危言耸听?

指标遇冷的背后

网贷之家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月底,P2P网贷行业贷款余额为12493.9亿元,1月P2P网贷行业成交量为2081.99亿元,比上月下降7.39%,创近11个月成交量新低。从1月成交TOP 100平台看,有61家平台成交量出现环比下跌,报告分析,主要原因在于监管政策不断落地,有些平台部分项目暂停发标或下线,导致成交量下降。

活跃投资人数、活跃借款人数分别为423.83万人、444.17万人,下降至半年以来的最低值。其中,1月借款人数量较2017年12月下降6.73%。麻袋理财研究院总监路南表示,这是行业规律,每年春节前都是网贷行业的业绩低谷。临近春节人们消费集中,资金量需求大,容易出现“资金荒”。

网贷整改验收进入倒计时,网贷行业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大部分业务量集中在北上广地区,而这些地区的投资者越来越成熟,在备案登记这种大事未落定之前,谨慎投资在所难免,后续,不排除月度成交量增长缓慢甚至乏力。

是否信任危机待观察

部分分析人士指出,1月份网贷成交量下降的同时,部分平台存在流标现象,反映了网贷平台在备案未卜的情况下,投资人对平台能否持续经营产生了疑虑。

对于流标情况的出现,一般网贷平台较少披露,分析人士指出,一来是担心流标披露较多会显得资金流不足,二来是害怕暴露平台所发的借款标的吸引力较弱,三是顾虑一旦流标披露较多,会导致更多流标的出现。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称,就当前市场状况来看,投资者的离场背后反映的是投资人对于中小平台认可度和信任度的下降,随着行业的继续分化,这一趋势还会增强。就单个平台而言,若这一趋势得不到遏制,可能会爆发更为严重的流动性问题,引发平台的经营危机。

路南指出,平台如果持续出现流标较多的情况,极易引起连环的负面效应。

对于近期出现的流标现象,站长认为,谨慎投资是否引发信任危机还有待观察,不过,行业分化应不会太远,优质资产支撑的平台将会获得更多的市场关注与资源,未来投资会更集中在首批备案登记的平台中。

关注行业演变

1月21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根据银监会发布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信息披露指引》、协会出台的《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 个体网络借贷》团体标准以及《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信息披露自律管理规范》,披露了全国互联网金融登记披露服务平台相关会员机构接入情况以及对2017年信息披露情况进行公示。

根据公示,截至目前,累计已有五个批次117家网贷类会员机构接入上述登记披露平台,其中:试点批次10家、第一批18家、第二批22家、第三批39家、第四批28家。“我国境内还有接近2000家P2P网络借贷平台,合规情况不一,有人预计约有100家企业在备案后可以生存下来。我们的态度略乐观,能够备案的企业也许比100家要多,但是会分批分阶段进行。”中国科技金融法学研究会理事肖飒估计,网贷行业将可能最终剩下200家左右,即现在行业中的10%。

之前的网贷资金银行存管、信息披露、小额分散等政策如今看来只是淘汰赛的开幕式,若真的如一些业内人士预测未来只有200家平台存续下来,那么,是不是残酷的淘汰赛还在后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