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的人口問題還有救嗎?

東北的人口問題還有救嗎?

從來沒有哪一個地區的人口流動會吸引那麼多關注。東北人才流失。這個令人焦慮的現狀,從何講起?

1. 東北歷史上的人口變化

東北地區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大量文物表明,在史前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在東北地區勞動、生息和繁衍。大約在公元前23世紀的堯舜時代,全國劃分為九個州,當時東北地區為幽州境內。

東北的人口問題還有救嗎?

▲燕國區域圖

在中國的周代 ,周天子分封諸侯以屏藩王畿,賜周召公姬奭以東北之地,是為燕國的始祖。燕國是西周至戰國時期的一個重要封國。《史記》卷34《燕召公世家》有明確的記載,稱:“周武王之滅紂,封召公於北燕”。當時燕國的人口約有100多萬,鼎盛時期的兵力就多達40萬。

遼金元時期,契丹族建立遼王朝;女真族入主中原建立金王朝。這對於各民族的融合和發展,對於東北地區的社會經濟文化發展,都產生了深刻影響。

1287年,元朝設立遼陽行省,統轄東北全境。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同年滅元。在遼東都司,農業、手工業都得到很大發展。遼東的三萬衛與四川的龍州、順天的遵化,是當時全國聞名的三大冶鐵中心。人口劇增。

1644年明朝滅亡後,清軍大舉入關,統一全國。之後頒發了《遼東招民開墾條例》,規定“招至百者,文授知縣,武授守備”,23年間“魯民移民東北者甚多”,許多地區因移民而“地利大辟, 戶益繁息”。

隨著人口增加,土地開墾,中原先進生產技術的推廣,東北農業生產的基本輪廓大致形成。在農業發展的同時,商業、手工業隨之興起,出現了瀋陽、遼陽、錦州、長春、吉林、寧安、遼源、哈爾濱等經濟中心。

清廷在1907年,裁撤盛京、吉林、黑龍江三將軍,改置奉天、吉林、黑龍江三省,設巡撫,並設東三省總督。總人口1942萬人。

2. 東北的陷落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統治後,被袁世凱竊取了勝利的果實,各地勢力見狀則紛紛乘機改旗易幟。張作霖成為獨霸三省的大帥。

軍閥混戰,則導致一切正常的社會生產生活陷入巨大的動盪與混亂之間,生產力水平大幅度下降,因為糧食不足,導致各種死亡,饑荒不斷,餓死病死,總人口增長極慢,或者停止。

1931年,日本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東北淪陷。數以萬計的中國民眾為避戰亂被迫進行遷移。據統計,遷入關內的民眾“不下五六十萬”。

東北的人口問題還有救嗎?

▲移民關內

日軍佔領東北後,為維護其殖民統治,1932年建立了偽滿洲國,定都新京(現長春市)。日軍在淪陷區實行以戰養戰,急於恢復生產,開發戰略資源。開始採用懷柔政策,引誘四周難民的遷入,並且採取鼓勵甚至強制關內青壯年勞動力遷入東北。

東北的人口問題還有救嗎?

▲偽滿皇宮

但是由於東北地區飽受侵略,日軍在多地製造“無人區”,人口大量外遷,據統計抗戰期間東北三省的總人口約為3000萬,而湖南一個省就有3800萬人口。

3. 共和國的長子

1946年4月28日,哈爾濱成為新中國第一座解放的大城市,為解放東北乃至全國做出了重要貢獻。1950年2月27日,毛澤東稱讚哈爾濱為共和國的長子。後泛指整個東北工業基地。

東北地區曾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是中國的經濟重心,是“新中國工業的搖籃”。在中國現代工業史上,東北地區曾創造過數不勝數的全國第一。在這裡,生產出了中國第一輛國產汽車。

東北的人口問題還有救嗎?

▲第一輛國產汽車

1949—1957年,在東北的建設和開發過程中,大量外來人口遷入一直使東北地區人口增長速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自發遷移和計劃遷移都比較活躍。

自發遷移中,延續了傳統的“闖關東”路線,山東、河北等地移民主要遷往東北北部農業資源條件比較好的地區,尤其是人口密度較低的黑龍江省。

東北的人口問題還有救嗎?

▲闖關東地圖

計劃遷移主要是吸引全國各地的勞動力遷往東北,開墾荒原。其中數十萬名解放軍復員官兵、知識青年和革命幹部,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把過去人跡罕至的“北大荒”,建設成為美麗富饒的“北大倉”,譜寫出“北大荒”開發史上燦爛輝煌的一頁。至今,東北平原仍然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

據統計,1954—1957年,黑龍江省累計遷入了146.51萬人。

4. 孔雀東南飛

1978年,是東北人口流動的一個分水嶺。

在此之前,由於戶籍制度監管十分嚴格,全國範圍內的人口流動不算明顯。但是隨著1978年改革開放的進行,我國人口流動的數量逐年增加。

不同於建國初期,關內人口流向東北。自20世紀80年代來,這種情況就發生了改變。全國絕大多數的人口流向了東南沿海地區,東北人口大量流出,人口開始出現負增長。根據人口普查的結果,九十年代東北人口淨遷出40.4萬人,本世紀頭十年淨遷出量達到219.1萬人。

其中大部分人口流向長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地區等經濟發達地區。以吉林省為例,2014年,吉林省淨流出人口約為70.8萬人,其中大部分人口流向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隨著新一線城市的崛起,也有越來越多的東北人流向了杭州、南京等地。

21世紀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

不同於河南、安徽、江西等勞務人口遷出大省,東北地區的人口遷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多為高素質人口遷出。

2014年吉林省跨省流出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為10.78年,同時跨省流入的則為9.37年。吉林省高端人才的流失嚴重,僅2014年大學生流向外省的便比2012年高一倍,人才流失的形勢不容樂觀。

對於東北地區留不住人才的窘境,吉林大學校長李元元並不否認這一事實。“我承認東北地區確實有人才流失的情況,而且在某一段時間裡還比較嚴重,就吉林大學來說,在過去有一段時間裡流失的人才完全可以再辦一所‘211大學’了。”

東北的人口問題還有救嗎?

而隨著東北三省人口淨遷出規模不斷擴大,社會保障體系運行的財力支撐風險逐漸擴大,許多城市面臨空心化的風險,對東北地區社會、經濟等方面將造成嚴重的威脅。

數據顯示,指出東北地區人口淨流出不是季節性的人口外流,而是持續性外流,是青壯年勞動力、高學歷的人才大量外流。這會使東北經濟發展的後勁變得嚴重不足。

“闖關東”成了“出關東”。

5. 緣何外流

根據雷文斯坦的人口推-拉規律。人口遷移是由於遷出地的推力和遷入地的拉力共同作用的結果。

東北作為計劃經濟的弄潮兒,在建國後出現了大量國企。在改革開放後,東北依然沒有有擺脫計劃經濟的模式,體制的束縛太大,這種體制最終趕在東北的希望。

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投資在東北地區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但近年來東北投資卻連續下滑,嚴重的國企思維,逐漸演變成了“投資不過山海關”。

面對經濟的持續低迷和投資下滑,其背後原因始終引人關注。

一是產業結構失衡,傳統產業佔到90%以上,而新興產業則不到10%。

二是從投資主體角度來看,2016年下降66.5%,同時國有企業包括政府投資都在下降,民營企業不投資,外資也引不進來。

三是從營商環境來看,“重大輕小、重國輕民”的觀念根深蒂固,政府與市場關係處理得不好,政策與法律環境也都存在一些問題。

反觀南方,市場經濟如火如荼。不少南下經商的東北人淘到了第一桶金,嚐到了甜頭。從而吸引了更多的東北人南下。

東北的人口問題還有救嗎?

▲東北人口南遷

像海南、珠海等南方城市的宜人氣候也一度吸引東北人去那裡購房、定居,特別是在海南。而像深圳那類既不排外、門檻又低的新興開放城市則更是聚集了大批的東北人群,也成為很多人的最終歸宿。

6. 路在何方

如何留住本地人才、吸引人口流入是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的途徑之一。

很多出去讀書的大學生留在北上廣等經濟發達地區,這是正常的人才走向。相比把去外地讀書的本地人吸引回來,留住本省高校學生更有效。盤活本地人才資源,人盡其才,人盡其用。

人才流動有自然的規律,但隨著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政策的落實到位,經濟回暖,人才也終會迴流。

節流也要開源。東北三省的人才引進計劃誠意滿滿。瀋陽“零門檻”落戶,中專生亦可落戶瀋陽。通過一系列的人才優惠政策,吸引了大量人才落戶。

可喜的是,最近三四年,“出關東”的形勢已經開始逆轉。在瀋陽、大連等東北地區的一些中心城市,人才流動出現了明顯的“燕回巢”。

2014年至2016年,瀋陽平均每年接受高校畢業生6.4萬人,其中淨流入2.6萬人。2017年的在沈就業的大學生更是達到了7.8萬人。外地在瀋陽就業人員2016年約12萬,是2014年的兩倍。瀋陽今年春季的求職者競爭指數為53.3,排全國第四位。

東北的人口問題還有救嗎?

他們返回東北,有的是因父母年邁需要照顧等家庭原因;有的是因大城市房價高、擁堵嚴重,生活、工作成本較高;也有看中了東北地區物美價廉的創業、生活成本以及優厚的政策。

但是在他們而言,白山黑水,才是他們最後的歸宿。

—(End 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