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2782
蒙古民族的族源是東胡。這是自1979年亦鄰真(Irinčin)先生的經典之作
《中國北方民族與蒙古族族源》一文發表後學界形成的共識。
亦鄰真先生的判斷其實是基於豐富的考古學、語言學知識。例如,他在否定白鳥庫吉等人提出的“蒙古族源匈奴說”時,就指出對方用零星的所謂“匈奴語”與蒙古語構擬的做法並不可取;在漢文史籍中雖然有用漢字記錄了部分匈奴單詞,但是“用秦漢魏晉古韻譯寫的匈奴專名”的做法是很牽強的,譬如《漢書·匈奴傳》有云:“ 匈奴謂天為撐犁。” 白鳥庫吉就將“撐犁”構擬為蒙古語的tngri。但是,tngri這個詞是阿爾泰語系的通用詞,無法據此區分匈奴屬於哪一個語族。總而言之,企圖把匈奴語說成是蒙古語的嘗試,沒有一個獲得成功。
亦鄰真先生認為蒙古的族源是東胡。東胡人及其後裔的居住地大體就是內蒙古東部地區。從昭烏達松漠到額爾古納河流域,這是以東胡人和他們的後裔——包括鮮卑人、契丹人、室韋-達怛人為主體的語言相近、地域相連、風俗相似的各個部族的居住地。最初的東胡人是鮮卑、烏桓,並逐漸形成東部鮮卑、拓跋鮮卑等不同集團。後來,鮮卑人遷徙到內蒙古西部和內地後,北魏時期在東胡古地居住的主要有契丹人和室韋人。
亦鄰真先生根據當時國內對契丹語的研究,注意到契丹語與蒙古語在記錄相似性:例如,蒙古語的taulai,意思是兔、卯,《遼史·國語解》則作“討裡”(taolia);蒙古語的noqai,意思是狗、戌,《遼史·國語解》作“捏褐”(nekhei);蒙古語的takiy_a,意思是雞、酉,契丹語作dakhaia;蒙古語的tabun,意思是五,《遼史·國語解》作“討”(tau);蒙古語yisun,意思是九,對應契丹語的is;蒙古語的ebül,意思是冬天,正是契丹語的u-ul。這些詞語都是數詞或者代表生肖、動物的名詞,很難受到外來文化的侵染。
除此以外,亦鄰真先生還注意到室韋-達怛人。據《隋書》記載,其為“契丹之類也,其南者為契丹,在北號室韋”,他們主要活躍於呼倫貝爾草原,大興安嶺東西,額爾古納河與黑龍江兩岸。
有唐一代,突厥、回鶻的統治使得室韋-達怛人與內蒙古西部、外蒙古高原聯結在一起;突厥的覆滅,回鶻的西遷,以及契丹人對外蒙古高原的遠征,使室韋-達怛人大批湧入內蒙古西部、外蒙古高原,給蒙古民族的登場提供了一個歷史的機會。
HuiNanHistory
君子不器 周而不比,大家好我是東方不器
蒙古族是我國的少數民族之一,蒙古族的起源有三千年的歷史,有文字記錄的有一千年,現在普遍的認為蒙古起源於東胡族系。
公元前209年東胡被匈奴打敗,受匈奴人奴役長達300年之久。
公元前127年—前36年漢匈之戰,匈奴人被趕出西域,分為兩支向東北方向遷徙並改稱鮮卑人。一支在潢水,老哈河流域定居改稱“契丹”,另一隻定居於大興安嶺以西(今呼倫貝爾地區)自稱“室韋”。(在唐朝的文獻裡就有記載蒙古部就是室韋人的一支,中唐以後文獻又成他們為"達怛""韃靼")
公元5-9世紀室韋人進入迅速發展時期,隨著與中原的互通交流,開隋朝時期的原始公社社會向大部落聚居發展,唐中的高原動盪局勢把室韋人也捲入戰爭,室韋各部落開始了長達幾百年的征戰融合。
840年黠戛斯人南下室韋—達怛人趁機遷入漠北,9-10世紀一部分室韋人遷到鄂嫩河、克魯倫河與土拉河三河的上源肯特山一帶。
12世紀前後室韋人在蒙古高原經過幾百年的修生養息開始遍地開花。
直到1206年鐵木真一統蒙古草原,建立蒙古國,從此一個強悍到令世界顫抖的國家登上舞臺。
東方不器
蒙古族的出現,在歷史上是很晚的事情,眾所周知,公元13世紀初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高原,奠定了蒙古族的形成,我就不多說了,但要弄清蒙古族的起源,關鍵的不是知道成吉思汗的歷史,而是要弄清楚所謂的蒙古族出現以前,草原上的這些遊牧部族是些什麼人?
事實上,蒙古人並不是今天被叫做蒙古高原的那個地方的土著人群,13世紀蒙古人崛起以前,蒙古高原上活躍的人群主要是說“突厥語”的突厥人、回鶻人等等,但隨著突厥汗國、回鶻汗國的崩潰,說突厥語的人群大量向西遷徙進入西域和中亞,蒙古高原上的人口銳減,出現了一個很大的權力真空地帶,我們看遼朝和宋朝對立的時代,蒙古高原上就沒有什麼故事可說,即是蒙古高原在這一時期嚴重衰落的表現。
那麼蒙古高原上說突厥語的人群大量西遷以後,原本生活在今天東北呼倫貝爾草原的室韋諸部人群開始西遷進入蒙古高原,因為當時一方面突厥語部族大量離開蒙古高原,另一方面室韋諸部身邊的契丹人又強勢崛起,在被契丹人的擠壓之下,室韋諸部不得不向沒有強大力量的蒙古高原遷徙。而室韋諸部的語言相近,他們說的話大多類似於今天的蒙古語,所以11世紀以後,蒙古高原的人群結構發生了鉅變,由以前的說突厥語的諸部族變為說蒙古語的室韋系諸部族,室韋系諸部沒有“統一”的實體,人群中間也沒有統一的共同體觀念,各自為政的同時,也各有各的族群認同。有的是遊牧部族,有的是森林狩獵部族,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都不一樣,內部各有認同,比如克烈部、塔塔兒部、蒙兀部等等,其中蒙兀部就是後來統一蒙古高原的蒙古部的前身(名稱一樣,只是漢字的音譯不一樣而已)。
那麼11世紀以後到13世紀蒙古族形成以前,蒙古高原上的室韋系諸部有沒有一個共同的“稱稱”呢?是有的,雖然室韋系諸部人群沒有一個共同體的觀念,但由於他們的語言和風俗非常接近,和他們交往的突厥人和契丹人都把他們看做是一類人,突厥人把他們叫做“韃靼”,契丹人把他們叫做“阻卜”,其中“韃靼”這種叫法比較流行,後來中原漢人也這麼叫他們。
最後,蒙古部以武力征服蒙古高原上的各室韋系部族,建立統一的政治實體,此後所有的室韋系諸部的人群都開始把自己稱為“蒙古人”,所以後來的蒙古人,並不是只有最初被稱為“蒙兀室韋”的那部分人,而是差不多所有的室韋系部族都把自己叫做蒙古人,他們開始了有了自我的共同體認同。在別人看來,蒙古人和韃靼人是相同的,但蒙古人卻很反感韃靼這個名稱,因為“蒙古”代表的是各部族的統一和成吉思汗偉大事業的榮耀,而韃靼則是別人強加給他們的名稱,讓他們覺得不舒服。
只愛潘多拉
我估計問和關注這道題目的大多數人是關心蒙古人與之前北方草原上叱吒風雲的各種遊牧民族的關係。亦鄰真先生有一篇文章《中國北方民族與蒙古族族源》講的很詳細。
北方遊牧民族和蒙古族的關係是由各種不同說法的。有匈奴-蒙古說,有匈奴-突厥-蒙古說,也有突厥-蒙古說,
我簡單說結論啊。無法證明匈奴和蒙古有關。突厥和回鶻人明顯不是蒙古人。
蒙古人的祖先是室韋-韃靼人,也被稱為原蒙古人。他們原本居住在內蒙古東部地區的呼倫貝爾草原、大興安嶺東西、額爾古納河與黑龍江兩岸。
在匈奴時代,居住在這片地區的遊牧民被稱為東胡。戰國時期東胡就經常與燕國作戰。燕國因此修築了長城抵禦敵人的入侵。東胡的後裔是烏桓、鮮卑、契丹以及室韋-韃靼。
鮮卑貴族曾在南北朝時期進入內地,建立了好幾個政權,最後統一黃河流域,建立北魏。鮮卑人進入內地之後,東胡故地居住的主要是契丹人和室韋人。契丹人建立遼朝之後,大部分被漢人同化,小部分分散入正在形成的蒙古族中。
之後就是隻愛潘多拉老師所寫的,蒙古高原上的權力真空造成東北的原蒙古人進入外蒙古高原和內蒙古西部,受到突厥文明的影響。因此《元朝秘史》記載說:成吉思合罕(皇帝)的根源,是有命於上天而生的孛兒帖赤那(人名,意為“蒼狼”)與其妻豁埃馬蘭勒(人名,意為“慘白色鹿”)。他們同渡著騰吉思水來,到斡難河源不兒罕山做營盤,生子巴塔赤罕。
在巴塔赤罕之後記載了一連串只有人名的世系。直到成吉思汗第十世祖朵奔·蔑兒乾和他的妻子阿闌·豁阿這一世時,分裂出尼倫蒙古和迭列列斤蒙古兩個分支,並分別在之後形成諸多部落。
阿闌·豁阿有一個著名的感光生子的故事,感光而生的三個兒子中最年幼的一個名叫孛端察兒,《元朝秘史》記載,孛端察兒的後代成為孛兒只斤氏。因此他被認為是成吉思汗家族的始祖。
從孛端察兒之後,各氏族的祖先起源以及彼此關係都在傳說故事中交代出來。傳說故事中,基本上每個兒子都形成了一個氏族。這種繁衍速度當然是不可想象的,表現得其實是原蒙古人進入蒙古草原後,同當地的突厥人混合,掠獲其他部落和民族人口,迅速擴充自身規模的過程。
成吉思汗崛起之後統一了蒙古高原上的各部落,形成了現代蒙古族的前身。不過也有人認為真正的蒙古族是元朝滅亡之後才形成的。那時候來到北方草原上的人,別管之前有什麼血統,之後就都是蒙古人了。
pku小動物
自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一統蒙古草原後,蒙古族作為一個獨立的民族,開始出現在世界歷史舞臺。從成吉思汗開始,經過數代蒙古大汗的東征西討,南征北戰,蒙古鐵騎打下了工業革命之前人類歷史上最龐大的帝國。
蒙古帝國的疆域橫跨歐亞大陸,東西距離數萬公里,在冷兵器時代,堪稱絕無僅有的奇蹟。到今天為止,黃種人也被稱為蒙古利亞人種,其中的原因,未必沒有蒙古西征時給西方人留下的深刻印象的原因。
在工業革命之前,包括中國中原政權在內,世界各地的農耕民族普遍受到了遊牧民族的威脅。憑藉騎兵這一天然優勢,遊牧民族雖然經濟、文化都十分落後,但武力十分強大。而在眾多的遊牧民族中,武力最強、打下的疆域最大、影響力最為深厚的,莫過於成吉思汗麾下的蒙古族了。
那麼,蒙古族是怎麼來的呢?
中國北方的蒙古草原上,由於特殊的地理和氣候,並不適合農耕,也因此,它一直是農遊牧民族的樂園。從強盛一時的匈奴開始,不同時期都有不同的遊牧民族在草原上興起衰落。如鮮卑、契丹、突厥、回鶻、蒙古等等遊牧民族,均曾強橫一時,給中原政權帶來了極大的威脅。
蒙古民族的起源,多數人認為是出自東胡,東胡是跟匈奴在同一時期的遊牧民族。公元四世紀,遊牧於興安嶺以西的一支鮮卑人,被稱為“室韋”。而“蒙古”的稱謂,最早見於《舊唐書》,此時,他們被稱作“蒙兀室韋”,“蒙兀”,就是蒙古在歷史文獻中最早的記載。此時的蒙古,尚且屬於龐大的室韋諸部中的一員。
到了公元十二世紀,隨著蒙兀室韋的發展,氏族和人數逐漸增多,它們分佈於克魯倫河、鄂嫩河、肯特山等地。到公元九世紀時,黠戛斯人的南下,回鶻人被迫西遷,蒙古族的先人們趁虛而入,大舉遷入漠北草原,並逐步發展壯大。
蒙古族的先民逐步形成了幾個龐大的部落,最著名的如乞顏部、札答蘭部、泰赤烏部、兀良合部等,還有遊牧于貝爾加湖的塔塔爾部,位於色楞格河流域的蔑兒乞部等等部落。
公元12世紀,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崛起,他逐步統一了蒙古諸部,並將位於今天東北、蒙古草原,乃至於部分西伯利亞的遊牧民族幾乎全部征服。公元1206年,鐵木真在忽裡勒臺大會上被推舉為蒙古大汗,號成吉思汗,建立了政權蒙古汗國。隨著蒙古汗國的建立,它所佔領的疆域被稱為蒙古地區,而他麾下的遊牧民族,也被統稱為蒙古人,蒙古族徹底形成。
鳶飛九天2018
草原上的民族風俗語言相似,是各個部落聯合體,而不是血緣傳承。公元89年,竇憲和耿秉率南匈奴和鮮卑聯軍打敗了北匈奴,北匈奴戰敗西遷,剩下十萬戶加入鮮卑,自稱鮮卑人,鮮卑人中的宇文部就是這批人。東胡人被匈奴冒頓單于擊敗後形成烏桓和鮮卑兩部分。三國時期,曹操打敗袁紹諸孓和烏桓聯軍,張遼陣斬烏桓酋長踏頓,從此烏桓部眾星散。鮮卑人南遷後進入中原逐漸融入漢民族中,留在草原上的鮮卑人建立的柔然帝國在六世紀被興起的突厥帝國擊敗。部眾分成兩部分,逃到老哈河流域的演化成契丹和溪。十世紀時在首領耶律阿保機帶領下建立起強大的國家縱橫中國北部,十二世紀時被女真國皇帝完彥阿骨打的大金國滅掉,耶律大石西遷後建西遼帝國被西征的蒙古人滅掉,契丹族做為一個民族總體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矛然人另一支逃到興安嶺,經過幾百年的休養生息,到隋唐時期又以室韋人的身份登上歷史舞臺。其中一支蒙兀室韋又叫萌古子是蒙古族的祖先,1206年在翰難河源,蒙古貴族推舉鐵木真做大汗一成吉思汗,標治著統一的蒙古民族和蒙古帝國正式形成。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孫建立一個疆域遼闊的蒙古帝國對世界歷史產生深遠的影響。法國科學家對古代匈奴貴族墓中遺骸進行DNA研究,認為現代蒙古人同匈奴人有血緣關係。還有一種說法,成吉思思汗黃金家族為炎黃子孫。
關東俠客
我認為蒙古人屬於紅山先民的一支,不是後來的從中原走出去的,跟中原的聯繫是從紅山先民時期開始的。蒙古人壓根就沒進過中原,雖然氣候比呼倫貝爾舒適,但是呼倫貝爾也非常的富饒,雖然冬天冷,但是穿厚點就很暖和了。呼倫貝爾物產這麼豐富,為什麼要去中原之地呢,中原也不比呼倫貝爾富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