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臣第一人,八國聯軍推舉他爲帝,俾斯麥、伊藤博文評價極高

晚清名臣李鴻章用人不拘一格,他重用洋人,開了中國千年未有之局。當然,他也有一個轉變的過程。李鴻章建設那支著名的洋槍隊“常勝軍”時就堅持:不管這支軍隊的領袖是英國人還是法國人,都必須“呈請歸入中國版圖,願受節制,方可予以兵柄”。他和朝廷的想法一致,希望這支軍隊的西人領袖能像常勝軍第一任管帶華爾那樣“歸化中國”,娶中國女子為妻,始終效忠清廷。

晚清名臣第一人,八國聯軍推舉他為帝,俾斯麥、伊藤博文評價極高

然而,第二任管帶戈登很快就與李鴻章發生了爭執,那是破蘇州後李鴻章“殺降”引起的。在戈登看來,這不僅違反人道對待俘虜的國際慣例,也違反事先關於降將人身安全的保證。可李鴻章卻認為,身為部將,戈登沒有資格質疑主帥的決定。蒙受羞辱而憤慨的戈登揚言要將蘇州交還太平軍,並且用他的常勝軍攻打李鴻章的部隊,還一度威脅李鴻章說自己要加入太平軍。在這場爭論中,列強的代表都站在戈登一邊,英國公使甚至禁止戈登繼續留在李鴻章軍中。

如果李鴻章像之前清廷辦理外交的大臣那樣固執,“常勝軍”將會星散,朝廷與太平軍的戰鬥也將加倍艱難,中國歷史或許就會改寫。但這時的李鴻章表現出了實用主義的一面,在海關總稅務司赫德的幫助下,他主動與戈登聯絡,並承諾給他更大權力,終於讓戈登重新回到戰場上來。要知道,在當時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因為無論是湘軍還是淮軍,早就看這幫外國佬不順眼了:他們一點也不仰慕中國文化,甚至不肯學習中文,常勝軍士兵穿著外國軍服,應答口令都用英文,薪餉豐厚,卻粗暴好吵;而且總有謠言說他們一旦壯大,就將幫助西洋人推翻清廷。

晚清名臣第一人,八國聯軍推舉他為帝,俾斯麥、伊藤博文評價極高

在戈登身上,李鴻章的招攬的確相當成功。1880年,清廷在“伊犁危機”中,面臨與俄國開戰的危險,赫德打算徵募英國軍官100人來教練中國軍隊,但英國政府卻禁止自己國家的軍官為中國效力。此時戈登毅然重返中國,告訴李鴻章,只要俄國進攻,他將再為中國征戰沙場。李鴻章頗為擔憂,問戈登,若俄國因此向英國抗議怎麼辦?戈登當即回答說,只要他放棄英國軍籍,英國政府就管不著他。

據李鴻章回憶,在接任北洋時,老師曾國藩曾問他如何與外國人相處,李鴻章答道:“與洋人交涉,不管什麼,我只同他打痞子腔。”曾國藩很不贊成地說了四個字:“誠能動物。”洋人也是人,也要以誠相待。李鴻章唯唯。但在後來的外交生涯中,李還是免不了經常“打痞子腔”。比如甲午戰後,伊藤博文代表日本政府逼迫中國割讓遼東,李鴻章一邊想盡辦法拖延,一邊暗地裡不斷鼓動俄、法、德等國出面干涉,最後通過支付一筆“贖遼費”,才收回了遼東。

晚清名臣第一人,八國聯軍推舉他為帝,俾斯麥、伊藤博文評價極高

晚清時,國際政界普遍喜歡李鴻章,俾斯麥、伊藤博文都給予他很高的評價。同治去世無嗣,法國公使熱福理就曾建議“不如李鴻章為帝”。庚子事變,列強恨極慈禧太后,八國聯軍統帥瓦德西也曾建議聯軍出動軍艦百餘艘,擁立李鴻章稱帝,李鴻章“笑謝之”。不過,之前“東南互保”定盟之時確有密議,一旦慈禧太后、光緒均遭不測,東南各省即擁護李鴻章出任“伯理璽天德”(即President,總統之意)。任何一位政治家,光靠權謀與耍滑頭都不可能得到國內外實權派一致賓服,而李鴻章既然能夠得到國內外實權派的一致認可,或許也正說明:他未必不曾遵行他老師教誨的“誠”字。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楊 早

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