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了叛逆期,該如何溝通?

圖文遊天下


如果孩子12歲了才初次感到他的“叛逆”,應該說已經相當“幸運”了——因為根據科學研究,人生的第一個反叛期應該是在兩歲左右,從他學會說第一個“不”字就開始了。

孩子的成長是漸進式的,有一定規律和模式,然而同時又因為個性和環境不同,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微妙的軌跡,這無疑是對家長的莫大挑戰。既要學習常識,又要依據自家孩子的短長,拿捏分寸見招拆招。

“青春期”一直被大人與“叛逆”“不聽話”“惹禍”等特點劃等號,這一來是因為大腦中管理和控制情緒部分的杏仁核腦,要經過青春期到20歲上下才發育成熟(當然不排除有些人一輩子這部分都沒發育好),二來“青春期”成長的核心,就是企圖從被父母圍繞的兒童世界逃離,反抗權威、控制,強烈、艱難而且可能是痛苦地探索自我、尋求獨立的意識,試圖發現自己是誰,自己人生的目標。

青春期的叛逆,本質是尋求獨立的期望,是孩子對自己力量的笨拙的試探和表達。家長不要如臨大敵無情打壓就好。

良好溝通的第一步,就是同理心,能站在對方角度思考和理解問題。作為成人和家長,更有義務垂身示範,以身作則。從改變自己的心態做起,給予孩子尊重關心而不是控制,比如,先改變對“叛逆期”的認知,能認同青春期叛逆的積極意義,不要把“聽話”當作衡量指標,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給他一定試錯的空間,因勢利導讓他體會自由、權利與責任之間的聯繫。


克韓


對我一個剛剛過了叛逆期沒幾年的大學生來說。如果讓我從這個角度來回答問題的話,我會相對於傾向於孩子。

青春期的叛逆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是我們仍然無法解決的問題。對於孩子的叛逆,我們沒有治根治本的方法來來解決

所以我給父母的建議來說就是要儘量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孩子在青春期的叛逆期,就算是芝麻大豆的小事都會讓他們心煩,生氣。這時候他們也面對著比較大的升學壓力。和學業壓力。他們也不想這樣,但這是人的心理特點。

有句話說得好,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那麼不經歷叛逆期的,又怎麼會成長。

一.我希望父母能主動積極跟孩子交流了解,而不是當問題發生後再被迫的去交流,要知道孩子需求和孩子們的想法。

二.溝通也要注意溝通的渠道,或者是途經。如果說言語交流不能溝通的話,可以通過寫信,文字的方式來交流。孩子可以把自己平時不敢說的話寫在信中,通過文字來表達他們內心的想法。

三.同時在平時的生活中,父母也不能夠一味的去指責孩子,什麼別人家的孩子怎樣怎樣怎樣好。青春期叛逆的孩子是特別反感這一句話的。

四.如果在溝通的途中可能無法解決問題,發生了爭吵,這個時候要留給對方足夠的冷靜時間。把這種氣憤的情緒給平息下來再冷靜的處理問題。很多時候,如果你跟孩子去爭吵,孩子是不會認輸的。爭吵就是把問題給複雜化。



Apaasal圖文



首先,我們來談談如何和孩子溝通,然後再討論叛逆期的問題。

在孩子上小學時,很幸運的看了一本書《哈佛女孩劉亦婷》,書中關於如何和孩子溝通的經驗和方法讓我受益匪淺。書中有個建議,每天花一點時間和孩子交流,從中瞭解學校的情況和孩子的思想動態。

我和孩子建立每天溝通的習慣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中午或者晩上接孩子回家時,是我們交流的時間,在孩子的敘述中獲得了許多孩子在學校的信息,孩子很快就形成了主動和我交流的習慣,見了我小嘴吧啦吧啦的自己講開了,這種習慣一直延續到大學畢業。

在孩子很小時就溝通的好處是,建立孩子對家長的信任機制,孩子在遇到困惑、困難無法理解、解決時會首先想到和家長商量,讓家長及時的瞭解並化解可能遭遇的危機,同時在和孩子的溝通中也逐漸摸索出溝通的雷區,以免在孩子叛逆期時頻頻踩雷,溝通的習慣和彼此的信任得以建立並貫穿始終,就會平穩的度過孩子的叛逆期。

現實中很多家庭因為各種原因,往往忽視了和孩子的交流,有的甚至把孩子託付給上一輩,在生活和情感上減少了對孩子的關心,孩子對父母難以產生親近的感覺,有的甚至有心理隔亥,拒絕和父母交流,到了讓人棘手的叛逆期,家長往往就會一籌莫展,不知如何是好了。

那麼,孩子到了叛逆期該怎麼辦呢?

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和自我意識。孩子在初中階段是自我意識覺醒的階段,開始建立自己的世界觀形成自己對這個世界的看法,這時候對孩子的尊重尤為重要,也是家長和孩子溝通的前提。建議少批評,多鼓勵,在表達家長自己的看法的同時也尊重孩子的想法。

其次,要給予孩子生活上思想上的關心,平時說話要注意語氣、語調和用詞,委婉的糾正孩子的錯誤,學會聆聽孩子的想法,孩子得到來自於父母的溫暖和關懷才願意敞開心扉,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由於孩子在思想上不成熟,很多想法還很幼稚,建議家長不要對孩子寄過高的期望,給孩子成長的空間和時間。

第三,要讓孩子有一定的自主性,不要讓孩子產生什麼都是父母說了算,自己只是個被動的接受者。讓孩子有一個相對寬鬆和諧的生活環境,同時小事不苛求,大事不讓步,做到寬嚴適度,適可而止。

在孩子的叛逆期,家長也要學會改變自己的心態,接受孩子開始長大,逐漸擺脫對父母的依賴的事實,平等地看待孩子,讓孩子逐漸成長為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青年。


情似故人


親子溝通方法:1.面對問題,而不要回避矛盾。 2.解決問題,而不是證明孩子的錯誤。 3.換位思考,而不要固執己見。

從本質上說,親子溝通不是說教,而是改變行動。真正善於溝通的父母關注溝通的效果。 每個“問題”事件的發生,正是親子溝通表達愛的契機,都是父母把愛的陽光灑給孩子的機會,在他們最無助的時候,我們需要堅定、溫和地站在孩子的身邊,像是說:“沒什麼,有爸媽在,我們一起扛!”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另外,孩子也在學習自己的親人出錯時,愛是第一位的,先照顧出錯人的安全感,然後和出錯人一起解決問題。

父母在孩子表現出溝通的需要時,即使自己當時情緒糟糕,也請控制下,不要粗暴地打斷孩子,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這樣會導致孩子則陷入煩躁,焦慮,甚至出現逆反和牴觸,慢慢失去了和父母交流的意願和動力。親子溝通需要形成真正意義上互動和交流,父母真正關心孩子的感受和需求。重要的不是你說了什麼,而是孩子理解了什麼,所以孩子的反饋非常重要。


樹雲說育兒


叛逆期的孩子其實是人格獨立的一個必經過程。是孩子認為自己可以依照自己的意志掌握自己生活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覺得自己有足夠的能力,不再需要聽從父母的意志。或者說,孩子覺得自己的能力無法達到父母對自己的期待,所以採取迴避和抗拒的心態。

這個時候的父母最好就是採取“抱持”的態度。孩子態度積極樂觀的時候鼓勵,孩子消極悲觀的時候支持。這一點父母其實不容易做到,因為作為家長天生就會覺得自己比孩子有更豐富的生活和學習經驗,可以判斷什麼東西對孩子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會不自覺地引導孩子按照自己意志去行事。然而經歷和體驗對孩子來說太重要了,孩子可以通過自己的判斷最終取捨對自己來說好的或者是不好的東西。

家長這個權威,如果對孩子來說是苛責的,孩子會覺得自己如果不按父母說的做就會被被打壓懲罰,傳遞的也是負能量。孩子也會越來越不好溝通,漸漸不願和父母交流。而如果家長用寬容的方式,試著去接納和理解孩子,孩子或得的力量會是無窮無盡的,也更容易形成健全的人格。


金程財學院


所謂孩子“叛逆期”,其實是個偽命題,根本不存在,問題在於家長不瞭解孩子成長規律,給孩子帶上個叛逆大帽子。試問,孩子自己會走了,你還要扶著他拉著他,孩子自己能吃飯了要自己吃你偏要喂他,他都願意,甚至反抗,同理,大了也會出現類似問題,這叫叛逆?現在“叛逆期”問題到處都是,都是孩子不對,似乎沒大人什麼錯,家長不應該學習學習,瞭解些孩子成長規律和教育知識,反思下自己的行為嗎?


志願設計師



臘梅桂花淡淡地飄香


給你分享一本書




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遇到過類似的煩惱,看完這本書以後,受益匪淺!總結一句話就是,學會換位思考,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先說是再說不”。規矩是家長定的,目的是很明確的。有時候為了達到目的,可以變通一下規矩。對待青春期的孩子就像對待更年期的父母一樣,要耐心。先做朋友後做父母。不要過分注意一些細節,要把握住大方向即可。這就是我對待青春期孩子的主導思想,希望對你有用!


遙遠的那片海82796524


如果說從小就把孩子當朋友的話,孩子不會有什麼叛逆期。如果有哪一天他不再對你言聽計從了,那只是他自我意識的覺醒罷了。這是成長中的一個必然過程,家長不必大呼小叫,靜等花開就好。


蔚鬱


極其叛逆的,無法溝通,稍微叛逆的還可以講講,所謂叛逆,就是你硬來,他更硬,或者軟硬不吃的。結合各種情況,比如家庭條件背景,所在城市,身邊的,人,事,物,都有影響。想到一個辦法,如果條件允許,可以說,帶孩子去旅遊,這樣路上玩得開心了,可以嘗試溝通?不去的話就尷尬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