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中俄邊境正發生巨大變化


我國的陸地鄰國很多,全部加起來能有14個,然而其中變化最大的莫過於的我國和俄國的邊境。生活在中俄邊境老人一定還記得,年輕時候日子過得很辛苦,我國的經濟發展都在依靠隔壁蘇聯的技術援助。後來國家的經濟得到飛速發展,生活才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如今,我國成為已成為俄羅斯第一貿易伙伴。

用“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句話來形容中俄的關係最適合不過了。以滿洲里這條邊境線為例。20年前,邊界的兩個城市滿洲里和後貝加爾斯克,都還是人數寥寥無幾的村莊。

起初這兩個相鄰的城市發展都很慢,後來兩者才開始經濟上的貿易來往。也是20年前,國家將滿洲里設立為貿易區。20年過去的現在,這片貿易區的兩個城市如何了呢?

俄滿洲里——後貝加爾斯克邊民互市貿易區迅速成為中俄兩國進行邊境貿易的核心區域之一。如今的滿洲里已經成為我國最大的陸地口岸,同時也是我國面向歐洲貿易上的樞紐。在經濟快速崛起的促使下,滿洲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滿洲里曾經矮小破舊的房屋統統被高樓大廈所取代,翻新的街道乾淨整潔,曾經的小鄉村依然成為了國際性都市,格局與中國內地中型城市並無差別,人口超過30萬。

反觀同時期的後貝加爾斯克,似乎被悄然的偷走了20年,因為這裡的變化與20年前並沒有什麼變化。當地的城市規模依然像一個小鎮,人口方面,它還是像上世紀90年代初的不足八千人上升至十多萬人。連當地人都有些懷疑,這裡是不是被自己的國家給遺忘了。

因此,我們就看到了,滿洲里的街道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面孔,它們都是隔壁的俄羅斯人。他們喜歡來到滿洲里購買物品,就連找工作首先想到也是這裡。圖為在滿洲里的街頭,隨處都能看見拖家帶口的俄羅斯人,她們相互結伴來到滿洲里遊玩閒逛。


除了滿洲里這條邊境線,其他中俄邊境線的狀況如何呢?以黑河為例,這裡和滿洲里一樣,到處都能看見前來狂購的俄羅斯人。據黑河口岸統計,每逢週末可激增到3000人次以上。圖為在黑河購物的俄羅斯人。

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為扭轉俄方在邊境貿易中的頹勢,俄羅斯開始謹慎地藉助中國力量發展遠東。目前,後貝加爾斯克運往滿洲里方向的是未經加工的原礦,而中國出口到俄羅斯的大多數則是日常用品。如今的中國是俄羅斯最大的貿易伙伴,而俄羅斯只是我國的貿易伙伴之一,連前十都能進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