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突飞猛进 要看好“我们的脸”!

在国内,进入高铁站、在机场过安检、入住宾馆或到单位签到时使用人脸识别系统已是很普遍的事了。

人脸识别是AI技术发展较快、应用较多的领域,国内警方的人脸识别系统屡屡精准识别逃犯

国内人脸识别应用已相当广泛,并积累了相当多的实战经验,在人脸图像采集、预处理以及特征选取等方面的工程优化也做得很好

人脸识别突飞猛进 要看好“我们的脸”!

而随之产生的问题是,在信息即价值的时代,个人隐私信息的商业价值日益凸显。在人脸识别技术火爆的同时,社会上出现了是否会侵犯隐私,人脸是否能被“假冒”的担忧和质疑

目前国内从消费电子领域到安保、网络支付、金融等领域都在逐步引入人脸识别,但新技术有“双刃剑”属性,应防范其中潜藏的安全隐患

特别是在“刷脸”过程中,用户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甚至用户在不同情境状态下的情绪等大量信息都被采集并储存。这些信息如果得不到妥善保管而被泄露,用户个人隐私就处在“裸奔”状态

因此,面对刷脸产生的个人隐私问题,我们必须多角度共同保护。目前在人脸识别技术领域,我国尚无相应的安全监管机制,应及早未雨绸缪,预先防范

“看好我们的脸”,公民应多一些戒备与防范意识,企业多一些技术层面的保障措施,监管也须及时跟进。政府应从管理者角度,通过立法方式强化面部识别领域的监管力度,保障公民个人信息安全

另一方面,人脸识别技术在逐渐走向成熟,应用将越来越多,识别技术的各类标准,特别是保护公民隐私的标准应尽快出台;相关行业及企业需担负起社会责任,主动积极地规范行业标准,自觉维护采集、储存的公民隐私数据安全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