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餅油條和豆漿

油饼油条和豆浆

隨著“拆牆打洞”的整改,我們那一帶一些方便人們吃早點的攤點是越來越少了,僅剩的早點攤時常排起長龍,看著油餅油條怎麼也不認為這是老北京原來的吃食,過去沒有外地人過來炸油餅,街坊四鄰吃的挺好,改革開放後外地人接管的這行當就盡情發揮,反正今天的人們也沒吃過以前的小吃什麼味道是北京人喜歡的名就得了,北京小吃也就這樣的被糟踐了。

油饼油条和豆浆

其實我們常吃的最最普通的早點油餅、豆漿就是正宗的北京小吃。油餅是起源於哪無從考證,但到了北京地界就融入了北京的飲食文化,形成獨具特色的北京風味,叫北京小吃沒有不妥,就像天津的麻花一樣具有地方特色,沒有人懷疑它不是天津小吃。

油饼油条和豆浆

在我童年記憶中,街頭的早點攤算是一景。炸出來的油餅、薄脆、糖耳朵、炸糕等,還有烘烤出來的芝麻醬火燒、椒鹽火燒之類,就是老百姓早餐中的上品。每天早上母親帶我到衚衕口外早點攤去買早點,那個攤兒其實就是一輛手推車支開的,紫銅的鍋熬著豆漿,翻滾的油鍋炸著油餅,那時候的油餅剛出鍋的時候吃,鬆軟,伴著熱呼呼的香氣外焦裡嫩的。而過一會,中間薄薄的地方開始變脆,酥脆焦香,還有嚼勁。你要是帶走掌櫃子用馬蓮草一穿提了著就行,薄脆要用溫油炸一般都是在炸油餅之前油溫低的時候炸制,整個薄脆上汽包均勻薄厚一樣,放一天都不會皮,那才叫薄、脆。

油饼油条和豆浆

現在的北京街頭大大小小的早點攤炸出的油餅能嚇您一跳,個頭不小您得趁熱吃,涼了就費牙口。過去老北京很少炸油條,就是油餅,油餅分糖油餅、油餅。今天的油條油餅滿大街都是,各村有各村的高招,也不知人家加了什麼佐料用面不多炸出來的個不小,怎麼吃也是感覺不像正宗的味道,涼了吃著得費勁了,這像郭德綱的段子曾描的“油條涼了您用牙咬住了雙手使勁兒拽一鬆手油條準抽臉”。雖然是段子人們哈哈一笑可生活中確實有費牙口的感覺。

油饼油条和豆浆

還有豆漿稀得跟水兒是的,什麼味都沒有。老北京的油餅應該是個頭不大,軟軟的、面厚厚的、嚼起來一點也不皮條,外皮酥酥的裡面軟軟的。豆漿應該是濃濃的不用加糖就應該帶著淡淡的香甜,喝到底有一層細細的豆沙粒兒,這才是豆漿。北京小吃是北京飲食文化的基礎,挖掘、繼承老北京的飲食文化是造福後代的大事,不能隨意改變。

(轉自:老北京網)

油饼油条和豆浆油饼油条和豆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