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白待诏翰林一年经历,看天宝之宝,一种开放且自由的氛围

李白通过吴筠、贺知章、玉真公主的推荐,如愿以偿地见到了唐玄宗李隆基,并且进入翰林院,为皇帝起草文书。

李白待诏翰林一年多,当然不会一直待在翰林院,他待的最多的地方是长安街头。在酒肆里和和“老祖宗”贺知章,或者和“草圣”张旭一起畅饮,常常酣酒于酒楼,醉卧于街头,被长安人称之为“醉八仙”。

从李白待诏翰林一年经历,看天宝之宝,一种开放且自由的氛围

“李白斗酒诗百篇”,他写的诗文很多,也写过很多歌功颂德的文章,这说明李白也想拍朝廷的马屁。但坦白地说,李白不太适合于此道,也不是一个写“命题作文”的高手,李白写的比较好的诗文,都是其本人之真情流露。

由此可见,李白属于江湖,属于自然,属于他的朋友,属于民众,他非池中之物。李白在翰林院待得并不开心,但是在朋友之中,他便及其开心。

从李白待诏翰林一年经历,看天宝之宝,一种开放且自由的氛围

民间乐于传说李白曾经让高力士帮自己脱靴子,让宰相李林甫帮自己磨墨,并用一纸书文吓退了藩使,但这只是民间传说。

一年多以后,出于李白自身的要求,唐玄宗李隆基将李白放归江湖,李白从此得以解放,重新回到朋友之中。

不过也正是李白待诏翰林的经历,使有四方之志的李白风光了一把,他的朋友为他编集子,集子的标题就叫《李翰林集》,表示李白曾经在翰林院待过。

从李白待诏翰林一年经历,看天宝之宝,一种开放且自由的氛围

从吴筠、贺知章、玉真公主不断推荐李白这件事,我们能看到唐朝的一种气象,从唐太宗李世民到唐高宗李治,从武则天时代到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时代,唐朝始终以一种开放的姿态来接纳各方人士,这也进一步说明开元盛世的最大特点是开放,是一种自由。也正是这种开放、自由的氛围,培养了一大批类似于李白的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