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文新:金融防風險必先轉變金融觀念

鈕文新:金融防風險必先轉變金融觀念

中國金融風險為什麼這樣大?一個關鍵問題是:中國的金融觀念長期處於“錯位”狀態,它導致了中國金融市場發展的畸形。我們認為,中國必須從兩個層面把握金融健康發展的基本原則:從整體金融層面看,必須堅持“資本金融為主,貨幣金融為輔”的原則;從資本金融層面看,必須堅持“股權資本為主,債務金融為輔”的原則。

理論上說,金融按照1年為界分為兩大部分:1年期以上的金融商品屬於資本金融範疇,1年期以下的金融商品屬於貨幣金融範疇。我們說,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是其宗旨和天職,而實體經濟的生產和財務週期為1年,所以,如果我們確信金融必須為實體經濟服務,那我們就講求金融對實體經濟生產和財務週期的適應性。正因如此,對於一個以實體經濟為本的國家而言,金融資本必須是其金融主體,而資本金融包括:股權資本市場、1年期以上的債務資本市場;1年期以上的債務資本市場則包括:1年期以上的債券市場和銀行信貸市場。

那貨幣金融的作用是什麼?融通——臨時性週轉。包括金融機構為維繫自身的流動性安全所需要的短期資金週轉,以及實業企業所需要的生產性資金週轉。

鈕文新:金融防風險必先轉變金融觀念

我們需要看到金融風險的兩個根本問題:第一,在金融資源有限的前提下,貨幣金融佔用過多金融資源,必然擠壓資本金融資源;如果貨幣金融爆炸式膨脹,對資本金融擠壓過度,勢必導致“貨幣金融越來越快速地週轉去應付全社會對資本金融的正常需求”,這就是“金融錯配”——銀行短存長貸,企業短貸長投,就是金融槓桿的源頭,這樣的錯配越嚴重則金融槓桿越高,金融風險越大。不只是中國,全世界任何一次金融危機的發生根源均在於此。

第二,金融期限錯配越嚴重,金融槓桿越高的另一個表象就是債務規模過大,債務增速過高。為什麼?如果經濟依賴“貨幣金融越來越快速地週轉去應付全社會對資本金融的正常需求”,那貨幣金融一端的資金期限越短,維繫同等資本金融規模所需短期資金規模越大。比如銀行,用1年期存款支撐1年期貸款,1元存款對應1元貸款就夠了;但如果用3個月存款支撐1年期貸款,那銀行則需求4個3月期存款滾動接續,一年之中,不僅需要3次接續,而且都需要3個7天期1元存款資金,去維繫每3個月接續時的流動性安全。這個例子就是說,同樣維繫1元的貸款,銀行存款期限越短,所需存款數量越高。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債務、槓桿、M2都會“因短而高”。

正因如此,我們一直批評中國“貨幣金融爆炸式增長,而相應擠壓了資本金融”,它不僅導致中國股市資本的日益稀缺,同時導致“金融機構短存長貸,實體企業短貸長投”的錯配越發嚴重,並指出中國金融槓桿屬於“因短而高”,而且呼籲中國金融必須儘快轉變,始終堅持“資本金融為主,貨幣金融為輔”的基本原則,迴歸為實體經濟服務的本源。

鈕文新:金融防風險必先轉變金融觀念

為什麼要堅持“股權資本為主,債務資本為輔”?因為,股權資本是債券資本得以存續的前提條件,股權資本規模決定和制約著債券資本規模。這是金融常識。如果一家企業自有資本金(股權資本)為零,那誰會願意把錢借給這家企業?如果一家企業只有100元自有資本金,那誰會願意把超過100元的錢借給這家企業?有人說,現代科技企業沒有廠房,沒有機器設備——也就是沒有任何有效抵押資產,同樣可以得到貸款。我們說,這是誤解。如果你看到一家沒有抵押資產的企業得到了貸款,那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其一是這家企業在創業投資資本(股權資本)大量投入之後,已經產生了收入——現金流;第二,銀行以企業現金流為抵押,貸款給這家企業,一般是短期流轉資金,而且利率較高;第三,貸款規模不會超過企業現金流。可見,股權資本無論如何都是債權資本的前提;股權資本創造的企業現金流規模決定了企業債券資本的規模。

如果企業股權資本規模過小,而債券資本規模過大,那結果就是企業資產負債比率過高,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企業槓桿過高,這恰恰就是中國金融風險另一種表達。正因如此,去除企業槓桿風險,關鍵在於提高股權資本比重,而絕不是收回債務。如果去槓桿以收回債務為手段,那必然導致企業資金鍊立即斷裂,瀕臨倒閉,從而帶來新的、更大的風險。

為什麼中國股權融資增速永遠趕不上債務擴張的增速?關鍵就是“貨幣金融爆炸式膨脹”,導致金融短期化。而原因很多,比如利率“雙軌制”導致銀行長期存款負增長而短期套利的貨幣基金高速增長;再比如,各類互聯網金融和準金融機構對有限儲蓄資金的搶奪,使得全社會資金又短又貴,金融機構為覆蓋風險,鋌而走險大搞影子銀行業務;等等。這都導致長期的股權投資市場失去“蓄水池”,並引發股市和金融短期化的惡性循環:股市市值越來越多地依靠短期資金支撐,而一遇風險草動,股市就跳水式下跌,放大股市風險;股市風險越大,逃離股市的長期資本越多,而逃離股市的資金流向短期套利。

所以我們認為,要化解中國金融風險,首先要修正金融的基本觀念問題,扭轉金融短期化趨勢,讓金融市場更多地生成資本,力促股權資本市場儘快健康發育,這才是真正的治本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