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网络喷子那么多?

在我们的时代,人人皆是道德帝。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接触到一种怪现象,人们仿佛都懂得道德了,但人们的道德水平却不因此而得到提高。

由于教育的普及和互联网平台的建立,人们不仅有了思想,而且还有了表达思想的渠道。这本是好事,可惜在发展的过程中,人的思想和表达方式都呈现出扭曲的形式。

马克思说:“‘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法定要受物质的‘纠缠’”。教育的普及和互联网平台的搭建就是纠缠我们的思想的物质。

我们的时代不但是民智开启的时代,也是思想庸俗化的年代。所谓教育普及,普及到的东西也仅是思想中最便于传播、最肤浅的东西。教育普及就是一种社会存在,它所决定出来的社会意识就是公众浅薄的文化素质,只能知道“然”,而不知“所以然”,甚至歪曲说“因此而然”。

为什么网络喷子那么多?

另一方面,表达和传播思想的渠道已经不是过去传统的媒介,不是书本和报纸,也不是讲坛和面谈,而是大众媒介或新媒体。现代社交平台把公众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简化为四个按钮:“收藏”、“转发”、“评论”和“点赞”。

“收藏”使人学会剽窃,“转发”让人懒于思考,而“评论”的危害最大。

“评论”把人的逻辑片面成判断而再不关心概念及推理,因而造成人人皆是道德帝的怪像。人们不再勤于思考,而是渴望不停的判断,不停的评判他人——这是十分荒唐的。在逻辑中,判断不是开头,人的判断力总是得经受长久的磨练才能成熟,如果一个人在没有理解好概念之前就胆敢下判断,那么他就不免要被别人耻笑了。而我们在“评论”中往往会发现这种荒唐的事情:许多无知的人在没有理解他人所论述的命题、概念或观点之前就急于下判断,急于站在法官的制高点上下判决,因此人人都变成了道德帝,却无人知道什么是道德。

对于“评论”,用尼采在《人性的,太人性的》中的一句话来解释最恰当——“昆虫叮人不是出于恶意,而是因为它们也要活;我们的批评家也一样,他们要的是我们的血,而不是我们的痛。”

“评论”不过是表明一个人在表达方式上的匮乏,他不能够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只能借助评判他人,刺痛他人来显摆自己,道德帝实际上是道德领域里的乞丐,他只是在向别人乞讨词汇罢了。

最后,“点赞”意味着公众对自己思想匮乏的羞怯,他认同某一说话者的观点,却没有表达能力去与对方进行对等的交流,他只能躲在角落里默默的点头,生怕话一说出口便显露出自己水平过低的现实。

为什么网络喷子那么多?

我们从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变化考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现代,思考的人多了,但思想没有被提得太高;同样,说话的人多了,但语言水平仍然发展得不怎么样。这是现代文化的徘徊期,也许这个徘徊期可能还会有点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