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陽「香芋種植專家」:4年時間從貧困戶到致富「領頭羊」,他是這麼做的……

賓陽“香芋種植專家”:4年時間從貧困戶到致富“領頭羊”,他是這麼做的……

“樹記,你快看看我家的芋頭葉子怎麼那麼黃,是害了什麼病,這樣還能保收嗎?”看著田裡長得參差不齊的芋苗,賓陽縣洋橋鎮凌達村村民陶飄期急紅了眼。

“黃葉是乾旱造成的,前段時間雨水少,你是不是沒有按時澆水?芋苗受旱太久突然一次性喝飽了水就會出現這種情況。”陶樹記胸有成竹:“你首先要保證按時灌溉,這幾天再追加一次肥料就可以了,現在芋苗還小,只要管理得當,保收沒問題。”

賓陽“香芋種植專家”:4年時間從貧困戶到致富“領頭羊”,他是這麼做的……

令記者想不到的是,這位遠近聞名的“香芋種植專家”——陶樹記,2015年時還是一名貧困戶。近幾年來,他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在香芋種植方面取得了優異成績,成為當地脫貧的“領頭羊”。

他是如何做到脫貧的呢?凌達村地勢平坦,土地肥沃,但陶樹記種植香芋的經歷並非一帆風順。早在2012年,他便想通過種植經濟效益較高的檳榔香芋來改變貧窮狀況,沒想到卻屢屢虧本。感到致富無望,陶樹記便選擇了外出務工。

賓陽“香芋種植專家”:4年時間從貧困戶到致富“領頭羊”,他是這麼做的……

2015年,在外務工的陶樹記了解到產業、金融等扶貧政策後,主動與駐村幹部聯繫,表達了自己想要回鄉發展種植產業的強烈意願。2016年3月底,在駐村幹部的溝通協調下,陶樹記通過辦理小額貸款業務獲取創業資金5萬元,成功辦起了檳榔香芋種植場。

陶樹記原來種植香芋失敗的關鍵原因是技術不夠。再次重操舊業,他積極前往大型種植基地參觀、上網查資料自學,並在駐村幹部的幫助下,得到自治區農科院蔬菜研究所專家的指導。

“各級幹部三天兩頭來家裡幫忙、指導,自己再不努力,怎麼對得起大家。”陶樹記說,駐村幹部的傾情幫扶,讓自己對脫貧有了決心和信心。

賓陽“香芋種植專家”:4年時間從貧困戶到致富“領頭羊”,他是這麼做的……

通過一年的努力,陶樹記的種植基地生產經營步入正軌。他成立了“賓陽縣洋橋鎮香芋種植合作社”,註冊了“宏陶商標”。2016年底,他的15畝檳榔香芋產量達到3萬多公斤,全部銷售一空,收入18萬元,還清了5萬元外債,光榮脫貧,被縣上評為“2016年度脫貧攻堅先進標兵”。

脫貧後的陶樹記在閒暇之餘,想的最多的還是村裡的貧困戶。2017年,他引導20戶貧困戶加入自己的合作社,通過種植檳榔香芋,均於當年順利脫貧。

賓陽“香芋種植專家”:4年時間從貧困戶到致富“領頭羊”,他是這麼做的……

為了增強貧困戶的“造血功能”,2017年,陶樹記的種植基地與廣西恆得潤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華夏一號”商城合作升級種植模式。通過有機施肥模式生產的香芋,個頭大、口感好、無農藥殘留,產品經過檢測,走出了一條“打造高端農產品”的產業脫貧路子。今年,當地的檳榔香芋種植面積發展到900多畝,達到歷史最大面積。

如今,凌達村的香芋種植產業發展越來越好,農戶收入不斷提高,但由於地理位置偏遠,給產業發展帶來極大不便。陶樹記表示,他將積極配合駐村幹部,把種植基地的3公里產業路進行拓寬、平整,同時對香芋基地的灌溉設施進行整修,並考慮對香芋進行包裝和深加工,進一步提高種植檳榔芋的經濟效益,帶動更多村民特別是貧困戶增收致富。(文/廣西日報 記者 韋繼川 實習生 凌麗萍 圖/網絡綜合)

賓陽“香芋種植專家”:4年時間從貧困戶到致富“領頭羊”,他是這麼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