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接受青春洗礼 翻开成长篇章

困境,往往是通向光明的试金石,这是时下焦虑重重的光伏行业最真实的写照。

“光伏产业基本面好,发展潜力巨大,国家层面的支持是毫不动摇的。”在7月26日召开的“2018年上半年发展回顾与下半年形势展望”研讨会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勃华指出,5月3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823号文后(简称“823号文”),市场需求急速下降,短期内光伏企业将面临较大压力,希望业内应苦练内功,从粗放式发展转向精细化发展,推进平价上网早日实现。

来自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过去数年间,我国光伏产业持续高速增长,新增装机量从2014年的10.6GW一路攀升到2017年的53GW。与此同时,鱼龙混杂的光伏产能、举步维艰的消纳困境、不堪重负的补贴压力,日益成为整个行业的“不能承受之重”,而823号文犹如一盆冷水,让众多光伏企业在打了个寒噤之余,从高歌猛进的狂热中回归理性,这对于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不啻是一剂苦口良药。

对此,与会专家和业内人士纷纷对行业的未来做出乐观的预期,勉励行业“练好内功”,以一种更为成熟稳健的态度,应对行业当前的困境。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与国际合作中心原主任李俊峰表示,光伏现在还没有度过“青春期”,要从质量上、补贴模式上都取得一些新的进展,才能真正健康发展下去。

坚定信心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勃华在会上表示,上半年国内光伏组件产量约42GW,同比增长约24%,出口量约为19GW,同比增幅25%以上,主要受价格下降导致国外市场激活、新兴市场国家加速进入等影响。

王勃华指出,在技术层面,双玻双面组件正加速产业化,领跑者基地双面电池占有率已达45%,60片组件功率已达300W。但产业层面,上半年抢装不如预期,1-5月份组件价格基本处于持续下降状态,尤其是823号文之后,组件价格甚至跌破2元/瓦,半年降幅达到近30%,多家组件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尤其中小企业特别明显。

光伏行业:接受青春洗礼 翻开成长篇章

由于下半年增长空间预期是缩减,光伏企业也加快了走向海外市场的布局,部分企业海外市场已占其出货量的70%以上。此外,6月以来,光伏增长预期的大幅下调在资本市场表现的尤为明显,部分光伏巨头市值蒸发超过30%。

不过,与会专家多数认为,行业的困境只是短期的,长期来看,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时璟丽表示,目前光伏发展市场失衡,产业发展存在多重隐忧、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不足等问题,通过较为严苛的政策进行破局,长期对产业高质量、健康发展有利。

记者了解到,在中国光伏的发展史上,经历过两次重大的危机,第一次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光伏股票随之大幅下跌;第二次是2012年欧美的“双反”,造成一大批企业的破产。李俊峰认为,这次的823号文虽然对光伏有较大影响,但从能源转型的大趋势上,光伏行业面临的困境只是暂时的,仍然有着巨大的潜力。他呼吁:“金融界要继续呵护和支持光伏产业。”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司王威伟处长认为,光伏作为新兴行业,有一些起伏很正常,还是要充满希望,中央支持光伏行业发展的决心没有变化。他表示,“作为新兴行业,我们经历的行业的低迷屈指可数,所以从业者的心态需要改变,在行业的低迷期不要恐慌。行业遇到的困难只是一个暂时的现象,下一步还是会有很好的前景。”

练好内功“制造行业要把自己的内功练好,把大的方向把握好,而不是在一条路上走到黑,这样我们的行业才能有活力。”王勃华表示,在波峰的时候,企业要加大技术投入,争取在波谷的时候释放这些技术,要把“组合拳”打好,否则行业下一次洗牌的时候就可能无法生存下去。

事实上,近年来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正在让优秀的企业日益拥有巨大的竞争力。尤其在成本上,单晶PERK的出现不断刷新出令人兴奋的低价,而半片和叠瓦组件则通过降低电池原材料成本中占大头——银浆的消耗,成为光伏成本降低的新的突破口。

光伏行业:接受青春洗礼 翻开成长篇章

2015年以来,“领跑者计划”对光伏技术的提升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太阳能处副处长秦潇认为,从大同一期领跑者基地到第三批应用领跑者和技术领跑者,“进步”体现在了方方面面,组件转换效率不断提高,技术比例有所提升,双面组件及不同技术叠加的应用更多,系统选择更加优化等等。

据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司新能源处处长熊敏峰介绍,今年上半年领跑基地竞争优选出的先进组件,应用领跑基地单晶和多晶组件转换效率平均值分别达到18.9%和18%,技术领跑基地组件转化效率比应用基地还高出1.7个百分点,反映了光伏行业技术进步的明显趋势。

回顾今年上半年的产业形态,王勃华表示,在技术领域,我国光伏技术进步突飞猛进、全面开花,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以及新型电池均有新技术涌现。其中,半导体所研发的钙钛矿电池效率达到23.3%,创下新的世界纪录。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技术革新呈现出的“两极分化”,一些技术先进的龙头企业仍然在扩产,这对于淘汰落后产能也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站在行业的角度,落后产能的“知难而退”亦是一种幸运。

“打铁还靠自身硬,企业要练好内功,工信部近期将提升光伏规范条件,促进优胜劣汰。”王威伟表示。

把握趋势从上半年的数据来看,分布式光伏的显著增长成为一大亮点。熊敏峰表示,今年上半年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1224万千瓦,同比增长72%,新增规模首次超过集中式光伏,体现了光伏发电未来发展方向。他指出,近年来,在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带动下,光伏发电布局和结构由西北部的集中式逐步向中东南部的分布式发展,特别是适应资源特点、分散开发、就地利用的分布式发电等不断发展扩大。

对此,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王世江表示,目前,分布式装机占比已经从去年30%到今年上半年的接近50%,并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发展态势。未来,随着分布式电源市场化交易的推广,将会促进更多商业模式的创新。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规划研究部新能源处陈俊杰认为,分布式光伏将成为光伏新增装机的主力,这是未来的大趋势。他表示,分布式光伏在政策支持和建设成本等方面相比集中电站更有优势,比如度电补贴下调较慢、接网与送出费用低,此外,目前分布式光伏尚不存在明显的消纳利用问题。

对于分布式在消纳问题上的优势,另有专家指出,鼓励企业在降低补贴的前提下,进行分布式光伏电站就近消纳、就近结算,这对于光伏电站无论是存量还是增量,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在国内光伏电站从集中式走向分布式的同时,我国光伏产品的出口市场也由“集中”走向了“分散”。王勃华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光伏产品出口市场的集中度持续降低。从出口分布看,以往的出口主要市场如印度、日本,其占比都在下降,相比之下,新兴市场为主的遍地开花局面则不断扩大。

经过近年来的高速发展和技术提升,我国光伏产业在海外尤其是新兴市场颇具竞争力,成为一张新的“国家名片”。王勃华说,“光伏产业是我国为数不多的、能够同步参与国际竞争、具有产业化得领先优势的行业,发展潜力巨大,国家层面的支持不会动摇。”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短期内的困境,或将成为光伏行业度过“青春期”的一次洗礼。(吴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