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RAW格式歷史,你還能跟上視頻技術發展的腳步?

包含豐富影像信息的RAW格式讓人既愛又恨,一方面RAW格式影像給後期處理帶來了豐富的空間,另一方面RAW格式影像龐大的體積和對硬件處理能力的依賴讓人頭疼不已。這個RAW格式從哪裡來?它又將到哪裡去?你還能跟上視頻技術發展的腳步?

盤點RAW格式歷史,你還能跟上視頻技術發展的腳步?

RAW格式是在數字電影浪潮啟動初期被最先應用到數碼相機裡儲存平面照片的一種格式。2004年,Adobe發佈了第一個版本的DNG格式,DNG也就是Digital Negative數字負片的意思。DNG基於TIFF/EP標準,不同的是DNG單獨存放元數據信息,可以被更方便地快速讀取。DNG是第一個直接讀取影像傳感器的數據並繞開原有高壓縮比編碼的格式。DNG格式發佈以後很快就被高端相機業界最響亮的兩個品牌哈蘇和徠卡採用,但隨後各個相機廠家逐漸開發出各自的RAW格式逐漸取代了DNG。

盤點RAW格式歷史,你還能跟上視頻技術發展的腳步?

在這個時期,視頻行業還處在標清向高清過渡的階段,存儲介質也在從磁帶向半導體記錄過渡。視頻由於較高的幀率,數據量比照片大很多,採用RAW格式記錄視頻在早期幾乎是不可想象的。

2006年,RED開啟了數字攝影機新的一輪革命,RED ONE在給業界帶來了4K分辨率影像的同時,也帶來了RAW記錄格式,並且以遠低於競爭對手的價位快速走紅。

盤點RAW格式歷史,你還能跟上視頻技術發展的腳步?

擴展閱讀:

在2008年,佳能5D MK II的發佈也具有重要意義,單反開始能夠拍攝嚴格意義的高清視頻,這掀起了一大波單反視頻浪潮。

盤點RAW格式歷史,你還能跟上視頻技術發展的腳步?

2009年,Trammel Hudson發佈了“Magic Lantern”魔燈固件的第一版,這使得5D MK II的性能超越了廠家的規劃,魔燈固件不斷給5D MK II提供更高的記錄碼流,並最終在單反上實現了RAW記錄。

盤點RAW格式歷史,你還能跟上視頻技術發展的腳步?

松下的GH系列也是一個不走尋常路的代表,雖然採用了相對小眾的MFT路線,但GH系列一直在單反/微單界走在突破參數限制方面的前列,10比特、422這些都是它挑破的天窗。

盤點RAW格式歷史,你還能跟上視頻技術發展的腳步?

Blackmagic Design在參數和價格的搭配上一直以來十分剽悍。早期發佈的2.5K攝影機提供了機內ProRes和RAW格式的記錄,而且價格僅為3000美金。雖然BMD的攝影機在供貨和品控方面被吐槽無數,但他們獨特的市場策略還是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盤點RAW格式歷史,你還能跟上視頻技術發展的腳步?

RED和BMD的RAW體系之外,傳統影像巨頭開始推廣更高的碼流和LOG的搭配,這樣的組合確實比原有的高壓縮比格式帶來了更大的後期處理空間,一時間“拍灰”成了潮流。

盤點RAW格式歷史,你還能跟上視頻技術發展的腳步?

2018年NAB之前,蘋果發佈了ProRes RAW格式,既具備RAW格式豐富的信息,又有ProRes格式相對較小的文件體積,這似乎又將掀起新一輪的RAW普及浪潮。你還在哪個階段?還能跟上視頻技術發展的腳步嗎?

擴展閱讀:

本文由影像麥客編譯整理、略有刪減,原作者:CALEB STEPHENS。歡迎在文後留言吐槽,加入各種專業影像創作與技術交流群、下載文中各種資源,請私信“影像麥客”。

盤點RAW格式歷史,你還能跟上視頻技術發展的腳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