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守山村的“代课教师”,他用33年的坚守,阐释教师的真正内涵!

据媒体报道:辗转7个乡镇9所学校,河南三门峡乡村“代课教师”贾站顺用一条胳膊奋笔疾书,书写了33年的大山之歌。

又是一位令人敬佩的人民教师,当然在全国教师队伍中,还有很多像贾老师这样的优秀教师,坚持站在讲台上孜孜不倦地传道授业解惑,践行着教师的责任与使命。

固守山村的“代课教师”,他用33年的坚守,阐释教师的真正内涵!

在新闻报道中,笔者注意到了一个比较刺眼的词“代课教师”(也称原民办教师)。“代课教师”是近来大家讨论比较热烈的词汇,因为这一群体的待遇等问题受到热议,他,他们需要社会的关爱与帮助。当然今天我们主要讨论的不是待遇,而是“代课教师”的精神。相信看到贾老师事迹的人都会被他的精神所折服,不单是他对教育事业的付出,还有他对人生的态度,对孩子们的负责,都值得大家学习。

固守山村的“代课教师”,他用33年的坚守,阐释教师的真正内涵!

身为“代课教师”的他,那种一如既往坚守岗位的精神令人钦佩。作为一名编外教师,他能在如此岗位上一待就是33年,一个人的一生又有几个33年呢?33年来无论学校距离家多远,他都不会有怨言;33年间,他辗转7个乡镇9所学校,就算离开家75公里以外,仍然要坚守自己的教师岗位;33年中,他始终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现时代意义。然而在教师队伍中可能坚守三十多年的人并不在少数,但能在乡村坚守而且还是一位编外教师的,应该不会有太多吧?他的坚守是对教育事业的责任与使命;他的坚守也是对学生的负责与挂心;他的坚守更是对家乡炽热的感情。在农村教师的岗位上坚守33年,耕耘33年,实属不易,而且他还将沿着自己的乡村“代课教师”之路继续前行。

固守山村的“代课教师”,他用33年的坚守,阐释教师的真正内涵!

身为“代课教师”的他,那种淡泊名利投身教育的精神值得学习。众所周知,“代课教师”是上世纪教育发展史的“产物”,他们在教师队伍中属于特殊群体,但是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很多“代课教师”离开了教师岗位,投入了其他的岗位,而贾老师是他们中的留下的“幸运儿”。虽然留下继续任教,但他的身份仍然是编外教师。对于很多教师看成职业生命的“编制”,似乎在贾老师的心中不太看重编制,而更在乎的是自己的学生。在高薪与教育之间,他选择了自己钟爱的教育和学生。在如今的社会,能做到放弃高薪而在清贫中一心从教的教师还真的不算太多了,于是他就成了“代课教师”队伍中的“另类”,而这种“另类”却值得自己自豪与骄傲,值得业界的肯定,更值得社会的宣传与“模仿”。正是他这种“另类”的淡泊名利,让他的生命更有意义,人格魅力更加强大。

固守山村的“代课教师”,他用33年的坚守,阐释教师的真正内涵!

身为“代课教师”的他,那种笑对人生身残志坚的精神令人感动。贾老师被誉为“独臂教师”,是因为高中时干农活受伤失去一只手臂而致残,但身体的残疾并没有使其精神也残疾,经过人生的洗礼和艰苦努力,终于成为了人民教师。他说:“一个人残疾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灵残疾,永远看不到光明。”这句话虽然很朴素,但其意味深长,因为他用实际行动感受到其深刻含义。在残疾的神圣悲剧的打击下,他依旧能够重新站起来,依然笑对人生,用爱传播知识,以感恩之心履行教育使命。从报道中的采访来看,他是一个非常乐观向上的人,对于贫穷、困难等,都可以坦然面对,不会因为困难、痛苦轮到自己身上而委靡不振,放弃自己的前程。人生哪有一帆风顺的呢?那我们又何必困扰自己呢?

固守山村的“代课教师”,他用33年的坚守,阐释教师的真正内涵!

身为“代课教师”的他,那种教学有方关爱学生的精神值得推广。他十分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且在教课过程中也总能方法得当,受到学生们的喜爱。近年来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留守儿童一直缺乏父母的关爱,容易产生抑郁、自闭等心理问题,多年来他也一直在多方奔走,努力为孩子们解决心理问题,打开他们的心扉,促使他们可以健康成长。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监督他们认真学习,告诫学生:读书才是农村孩子通向城市、更美好未来的唯一途径。让孩子们能够真正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固守山村的“代课教师”,他用33年的坚守,阐释教师的真正内涵!

“独臂教师”成为乡村教育的“救火队员”,成为乡村教育的“革命砖”,哪里有需要,什么时候需要,他都会第一时间去参与、去行动。作为乡村教育的“脊梁”,他用爱呵护每个学生,用情温暖身边的人,用心照亮前行之路,始终向着心中的教育梦想而努力前行。

欢迎关注“东爱雨侃见闻”,专注教育、农村、体制内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