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進駐,黔貨輸出!廣州扶貧幹部「紮根」貴州貧困縣

产业进驻,黔货输出!广州扶贫干部“扎根”贵州贫困县

引導151家企業到畢節、黔南投資,完成投資額達33.95億元,直接帶動就業7830人,帶動2萬多人脫貧……自2016年廣州對口幫扶貴州畢節市與黔南州以來,湧現出一項項喜人的成果。

产业进驻,黔货输出!广州扶贫干部“扎根”贵州贫困县

這一切,都與廣州堅持產業扶貧等多重舉措密切相關,更離不開一群從廣州各區奔赴貴州貧困地區兢業工作的扶貧幹部。近日,記者前往貴州都勻市、羅甸縣等地,實地瞭解廣州對黔南州的產業幫扶以及合作進展情況,聆聽扶貧幹部講述那些艱辛又溫情的幫扶故事。

引進來:進駐高新科技項目

“遠處就是第一期工廠的開發用地,約172畝,別看現在只豎起主體鋼樑,到了9月上旬3個車間的流水線都可以啟動。”位於黔南州都勻經濟開發區黔南·廣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內,數臺起吊機和鉤機正加緊施工,一個名為石塑工業旅遊特色小鎮的建設項目已現雛形。

負責該項目的貴州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家俊介紹,“石塑”項目由廣州開發區“牽線搭橋”,廣州一家高新技術企業進駐,以設備與技術幫扶,都勻則提供場地和資源,生產以石頭為主要原材料的“石塑”製品。

“一期建設完成後,一年的達產產量達21萬噸,產值約19.5億元,解決就業近2000人,估計三期建設完成後,可解決就業人數上萬人。”孫家俊笑言。

據公開數據顯示,在產業幫扶方面,廣州積極推動黔南州發展特色農業、引進勞動密集型產業和高新科技項目,自2017年以來,廣州共引導151家企業到畢節、黔南投資,實際完成投資額33.95億元,直接帶動就業7830人,帶動2萬多人脫貧 。

走出去:多種手段助“黔貨出山”

“羅甸火龍果在全國有知名度,而新推出的哈密瓜有特別口感,但如果沒有縣政府的大力推廣,一樣會遭遇滯銷。”在羅甸縣城西工業園區內,貴州某公司種植基地負責人廖勇在逐一查看低溫儲存室中哈密瓜的情況。

廖勇說,哈密瓜種植項目在2016年進駐,是繼火龍果自2013年在羅甸縣大規模種植後的新嘗試。不過,因羅甸火龍果一度十分暢銷,其他縣“跟風”種植,導致產量過多,滯銷嚴重。如今,儘管火龍果產量仍居高不下,但廖勇的憂慮卻大大減少,這都源於縣政府來了一群扶貧幹部,他們群策群力,不斷嘗試產品推廣新舉措,助力“黔貨出山”。來自廣州越秀區北京街道辦事處的副調研員譚志明也是其中一員。

針對火龍果產量過多,易出現滯銷的情況,譚志明推動延長產業鏈,如開發火龍果花茶、酵素、多糖提煉等新產品;其次,著手組織開發電商平臺,尋求參與博覽會、花市、旅遊景點等農特產品展示機會,利用多種途徑推銷羅甸特色農產品。

據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廣州各級政府積極推動“黔貨出山”,廣州市場銷售產自畢節、黔南州的綠色優質農產品達23.14萬噸,價值8.94億元。

穩紮根:醫教“雙管齊下”

“羅甸縣的扶貧工作,力量上依靠當地政府、幹部群眾和作為‘後盾’的廣州,形式上還需扶‘志’和‘智’。”譚志明解釋,廣州越秀區對口幫扶羅甸縣,而前者的教育和醫療資源較豐富,正好彌補後者的“短板”。

他介紹,在教育方面,更多教學樓被納入規劃建設,兩地教育合作也穩步推進,致力於培養出積極向上、有志氣的青少年。如越秀區的部分中學已派出經驗豐富的英語、化學和物理教師前往羅甸一中任教,每學年輪換一批教師,三年為一個週期,帶來前沿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東川路小學也派出一名副校長到羅甸縣第一小學掛職半年。

醫療方面,譚志明坦言當地醫療力量較薄弱,尤其缺乏兒科和婦科的醫療人才,對此,他積極推動越秀區的醫療機構和人才,到當地進行內外科的示範教學,並每年開展義診活動。

“義診活動還沒開始,當地群眾早已排隊等候,且不斷有新的群眾參與進來,常常無法判斷隊尾在哪裡。”譚志明說。

产业进驻,黔货输出!广州扶贫干部“扎根”贵州贫困县

審校:付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