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持续波动 钾肥谈判再添筹码?

人民币汇率持续波动 钾肥谈判再添筹码?

从6月下旬开始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处于不断下跌状态,幅度之大、速度之快,令人咂舌。6月20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尚在6.4586,截止到8月6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已经达到6.8513,仅一个半月时间,人民币贬值高达6.08%。

人民币的持续贬值,对国内钾肥市场是利好还是利空呢,我们要分而视之。对于长期依赖进口的氯化钾而言,人民币的持续贬值,势必造成经销商进口成本的增加。目前市场正值大合同谈判期间,不断下跌的人民币成为市场谈判的筹码之一。新一年度的海运大合同在经过六轮的谈判,始终没有最终的消息出台,外商不停造势,国际市场价格亦配合走高;国内也在极力压制,尽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因此双方陷入僵持状态,大合同迟迟不出。

表 国内钾肥海运大合同成本预测

人民币汇率持续波动 钾肥谈判再添筹码?

人民币的持续贬值,对大合同谈判的影响到底能有多大呢,隆众资讯就来为大家算一算。目前大合同涨幅有不同的猜想,我们拿呼声最高的三个涨幅来看,汇率的价格差在100-130元/吨,对于国内市场而言,这就是纯成本的增加。所以对于国内谈判小组而言,人民币中间价的持续下跌,可以作为大合同谈判的筹码,从而控制大合同的涨幅。

那大合同具体什么时候能签订呢?

据说大合同谈判已经经过了六轮之久,在七月中旬传统签约的时间过后,市场仿佛沉寂了。转眼进入八月份,进口钾货源进一步紧张,价格不断走高,但仍未有大合同谈判的具体消息传出,有传言称八月份签订的可能性不大。那如果大合同迟迟不签,九十月份的冬储市场就要开启了。从目前港口保税区的货源来看,整体货源量并不大,多为白俄货源,总量尚不足15万吨,如果大合同签订后,保税货源可直接通关,但对接下来的市场需求来说补充量并不大。

综合而言,大合同仍是钾肥市场的重中之重,人民币的持续贬值,可作一项谈判筹码,但最终的结果,仍需要中国谈判小组的努力。市场价格的不断上涨多为货源补充有限,但近期青海大厂装置生产逐渐恢复正常水平,部分地区可以一定量的国产钾作为补充,在八月份的传统淡季中,钾肥的供需面相对平衡,我们只有静观其变,等待大合同的最终结果出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