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问出处,但只限五环以内

《世说新语·言语》

【原文】

蔡洪赴洛,洛中人问曰:“幕府初开,群公辟命,求英奇于仄陋,采贤俊于岩穴。君吴楚之士,亡国之余,有何异才而应斯举?”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圣贤所出,何必常处。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

英雄不问出处,但只限五环以内

来历不明往往比来历不凡更可怕

【戏文】

为润色简历而工作,如同为年老后的自己储存性欲。——巴菲特


蔡洪,字叔开,三国时期吴郡人。开始时在孙家手下做官,后来吴国覆灭,随大流入洛阳,举秀才,官至松滋令。

我其实还挺喜欢这类人的,不会把性命当成便利贴——粘上谁就死谁身上。换个地方照样生存,没那么激烈,却更符合理性。我猜这类人也不是没有忠义之心,只是逐渐发现谁都不值得舍命追随。

话说蔡洪初到洛阳时,当地人是没什么好脸色的,有人竟然当面质问他:“现在衙署刚刚设立,诸大臣奉命选拔人才,在出身卑微的人群中寻找杰出之士,在山林古洞隐者中挖掘贤能之辈。你看看你,南方人,而且还是个亡国奴,有什么资格来抢名额?”

蔡洪答道:“夜明珠不一定只产在孟津河中;巴掌大的玉璧也不一定只出在昆仑山。大禹牛不牛?出生在东夷。文王帅不帅?出生在西羌。你看连圣人都不会只生在固定的地区。古时候武王伐纣的故事都听说过吧,还记得武王是怎么处理顽固的殷商遗民的吗?都迁到洛阳了,照这么看你还真像是他们的后代?”

英雄不问出处,但只限五环以内

长得像卡夫卡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生在哪很重要吗?

蔡洪的这个回答堪称经典,有理有据有推测,洗白自己构陷对方,一箭双雕。能在一瞬间给出这样的答案需要扎实的基本功,不仅要熟读历史,关键时刻还得敢于创造历史。

为什么这么说呢,容我慢慢道来。

先说周文王出生于西羌,基本上没什么异议。确切的说,他生在歧周,当地的古部落名“羌”,位置在中原西部,故称西羌没毛病。

但大禹同志的出生地就值得讨论了。

《史记·六国年表》中有:“大禹兴于西羌。”

《新语》中也说:“大禹出于西羌”。

英雄不问出处,但只限五环以内

瞧不起没有方向感的人

其他更多古书中也都是这个说法,照此看来,蔡洪非说人家生在东夷,一是为了让自己的论点更有说服力——全世界各地都出圣人;二是为了文法对仗——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工整。

妈的,文科生为了把话说漂亮真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当然,也有人猜测蔡洪并非存心骗人,他只是犯了个错误。《孟子》曰:“生于诸冯,东夷人也。”而蔡洪这家伙很有可能是把大舜和大禹给记混了。

可能有人会说,这么点破事纠结半天有意思吗?

英雄不问出处,但只限五环以内

没意思还可以看图啊

客观的说,确实挺没劲,但主观来说其乐无穷。不然你让广大群众放弃地域炮这项文娱活动吗?

在古人眼里,甭管是东夷还是西羌,哪怕你生在埃塞俄比亚,只要不是中原人,就要贴上个“没文化”的标签。

在很多时侯,没文化是要挨打的,就算不挨打,那也是要挨骂的。中原王朝有一个本事,就是无论军事力量衰落到何等地步,在文化鄙视链上都绝不降低逼格。

打不过你我可以同化你,同化不了你我可以诅咒你,“胡虏无百年之运”就是这么来的。

啧啧,那万一要是超过一百年了呢?

哼哼,最终解释权归本单位所有。

哑巢父 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