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虧損榜第一是誰,它經歷了什麼?

上市公司虧損榜第一是誰,它經歷了什麼?

中國經濟週刊微信號:ChinaEconomicWeekly

中國經濟週刊官方網站:經濟網 www.ceweekly.cn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孫庭陽|北京報道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週刊》2018年第32期)

株洲冶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株冶集團,600961.SH)7月28日公佈半年報,上半年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虧損13.6億元。截至8月9日,在所有已公佈半年報的上市公司中,株冶集團的虧損額度排名第一,排在第二位的上海萊士(002252.SZ)上半年虧了8.55億元。

半年報公佈後的第一個交易日,株冶集團股價以跌停開盤。

株冶集團主營鋅及鋅合金,是我國主要的鉛鋅生產和出口基地、中國鉛鋅冶煉行業的標杆企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017年,鉛鋅行業受到國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環保政策的影響,原料供應緊張,鉛鋅產品價格處於相對高位,公司產品銷售收入由此獲得增長,當年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超過5500萬元,每股收益盈利0.11元,同比增長一倍以上,公司基本面似乎在逐漸好轉。

但經過2018年半年度運營,卻是每股虧損2.58元,進而導致每股淨資產為-2.18元,從賬面上看,已是資不抵債。

上市公司虧損榜第一是誰,它經歷了什麼?

上市公司虧損榜第一是誰,它經歷了什麼?

株洲清水塘老工業區搬遷改造景象 (視覺中國)

上交所曾發問詢函

株冶集團上半年如此大額虧損,從半年報看,是因為計提了13.68億元的固定資產減值,而如此鉅額固定資產減值則源於廠區搬遷。

株冶集團所在的湖南省株洲市清水塘地區,2014年被列為全國第一批城區老工業區改造試點,區域內的生產用地將由株洲市政府依法收回,生產線將關停,公司在區域內的生產線要在2018年年底關停、搬遷。

今年4月12日,湖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致函公司告知:清水塘生產用地擬由株洲市政府依法收回,對其土地及相關資產擬予以13億元補償,相關資金支付、土地修復治理、各方責任等由相關方另行簽署協議約定。

株冶集團今年6月13日發佈的《2018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會議資料》顯示,這筆13億元的補償款僅能彌補土地及房屋建築物的損失。

這份資料中還披露,株冶集團在清水塘地區土地及房屋建築物賬面價值11.6億元,但除了土地及房屋建築物,公司在清水塘生產區賬面價值16.79億元的機器設備(含運輸工具、電器設備)也要搬出。

而此前的董事會公告及臨時股東大會會議資料的公告中,公司都披露了要對這部分資產做減值準備的事項。

4月17日,公司董事會決定擬計提資產減值準備 13.68億元。上交所在4月28日發出問詢函,問詢公司公司淨資產只有2.05億元,如果發生大額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勢必會造成淨資產為負。公司給出了應對措施:老基地有序退出,減少搬遷損失,及時向湖南省政府做好彙報溝通工作,爭取土地收儲等資金及時支付到位以及和各貸款銀行順利溝通。

今年半年報中,減值準備終於體現在賬面上,對這些固定資產計提減值準備13.68億元,相當於“憑空”產生了虧損,從而造成公司上半年虧損13.6億元的“大窟窿”。

株冶集團方面接受《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採訪時介紹,公司所處行業特殊,不像某些行業的機器設備可以移動,搬到另一個地方還能繼續使用。公司不可移動的設備,比如設計使用年限是10年,現在才用了3年,還有7年的可利用價值。一旦搬移,基本是全部毀掉,剩餘7年的可利用價值也就消失了,為此,公司當然要在財務上做處理準備。

現在大額虧損之後,公司每股淨資產-2.18元,如果年底時仍是負值,可以理解成資不抵債,按照規則,交易所將對其股票進行風險警示,戴上“ST”的帽子。

當然,現在是“基於謹慎性原則”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如果後半年有了新的補償,或公司會計處理發生變化,這些計提的減值會產生部分或全部充回操作,公司的財務數據又會是另一種樣子。否則,除了上半年淨利潤鉅虧,更可能造成今年前三季度、2018年全年的鉅額虧損。

並且,現在的計提數字是公司自己測算,最終的核算要以這些機械設備最終處置時的中立第三方的會計核算審計結果為準。公司也提醒投資人,上述資產計提固定減值準備僅為賬面計提,實物資產並未隨之減少或滅失,且在關停前,對公司正常生產經營及現金流均無重大影響。

公司有沒有對機器設備的補償問題與政府進行溝通?株冶集團方面並未明確回覆記者,只稱這部分損失已是公開信息。

上市公司虧損榜第一是誰,它經歷了什麼?

上市以來曾現多次大額虧損

記者注意到,自上市以來,株冶集團不止一次出現過大額虧損。從2004年上市到2017年,13年中,株冶集團為全體股東奉獻的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累計值是-9.24億元,如果再加上今年上半年的虧損,累計貢獻的淨利潤將是-22.84億元。

並且,公司淨利潤呈現兩年微利、第三年鉅虧的態勢。

2011年和2012年,公司連續每股虧損1.12元、1.18元,2013年和2014年似乎有好轉跡象,但每年每股盈利只有0.04元、0.08元,兩年加起來的盈利只夠前兩年虧損的零頭。2015年有色金屬價格震盪下跌、需求不旺,當年公司每股虧損1.15元,將前兩年的微利悉數賠光。2016年和2017年每股分別微弱盈利0.04元和0.11元。

由於數次鉅額虧損,到2017年年底時,經會計師審計的年報中,公司淨資產只有2.05億元,未分配利潤是-12.73億元。這意味著公司未來數年要先填上這未分配利潤為負的大窟窿後,才能給股東分配利潤。2018年剛過半年,超過10億元的虧損就迎面而來,每股虧損2.58元。

株冶集團七成以上收入源自鋅及鋅合金,從其2004年上市到現在,公司總市值只增加了0.67倍,而六成收入來自鋅產品的宏達股份(600331.SH),同期總市值增加了3倍;三成收入來自鉛鋅的中金嶺南(000060.SZ)增加5倍。即使是公司上市到2007年大牛市期間,株冶集團總市值比上市時也只高了8.5倍,遠落後於上述兩家公司,中金嶺南市值同期增加了14倍,宏達股份則增加了22倍。

不過,株冶集團自己還是頗為樂觀,公司在2017年年報中稱,目前正處於轉型轉移、產業升級的關鍵時期,在完成轉移轉型之後,將成為行業內產業集中度更高、冶煉技術更環保、更高效、具備更強市場競爭力的鉛鋅冶煉企業。

同樣的搬遷,不同的命運

株冶集團因搬遷導致上半年大額虧損,但有些公司卻因搬遷而優化財務指標,如力帆股份(601777.SH)。

2015年11月,因渝黔鐵路及重慶西站綜合交通樞紐項目建設需要,力帆股份位於建設區域內的土地及建築物被列入政府動拆遷範圍,公司與重慶市沙坪壩區房屋管理局簽訂了補償協議。公司獲取搬遷補貼收入3.41億元,扣除該地塊原土地及房屋成本、搬遷費用6956萬元後,整體搬遷收益2.72億元,對當年年度資產總額、淨資產、淨利潤等主要財務指標都產生積極影響。

而同樣在工業發達的株洲市,除了株冶集團,還有包括旗濱集團(601636.SH)等重工業企業在內的6家上市公司。

株洲清水塘工業區是國家“一五”“二五”期間重點建設的以有色冶煉、化工、建材和火力發電等重化工為主的重工業基地,多年以前,旗濱集團在株洲清水塘工業區也有生產線。旗濱集團的玻璃生產線現在已經完全搬離清水塘,業績也逐年向好。

旗濱集團主營業務為玻璃原片的製造與銷售,公司在株洲清水塘工業區曾有三條玻璃生產線、一個玻璃深加工中心及其生產、 生活配套設施,土地面積合502 畝。

2012年5月,株洲市政府授權三方機構與旗濱集團簽訂《株洲玻璃生產線整體搬遷補償協議》,整體搬遷補償金額為 10.4 億元。公司在收到第一筆搬遷補償款後,啟動整體搬遷工作,以後按進度實施關停搬遷。

從2012年12月開始,旗濱集團陸續收到搬遷補償款,並做了公開公告。到2014年6月30日,公司收到搬遷補償款9.9億元后,對玻璃生產線放水停產。

2015年,旗濱集團公告本次搬遷的資產處置結果:對整體搬遷損失3.79億元予以認定、核銷,因政策性搬遷所發生的損失能夠由公司收到的搬遷補償金予以彌補,對公司當期損益無影響。從公司2012年到2015年年報中也能看到,公司各年度淨利潤在1.71億元到3.87億元之間,相對平穩。

2016年11月,旗濱集團收到最後一筆補償款500萬元,至此,10.4億元補償款全部收到。

因為玻璃價格上升銷量增加,公司2016年產能利用率100%,淨利潤同比增長387.39%。2017年公司淨利潤繼續增長36%。

今年證券市場行情不好,公司認為目前股價未能真實反映公司內在價值,基於對公司價值的高度認可,擬斥資4.5億元以內回購公眾股票。


請回到文章頂部,點擊右上方“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