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亚马逊平台选品,你完全不用满脸忧愁

每每聊到选品,总会遇到卖家吐槽:不知道方向,拿捏不了具体的产品,找不到供应链源头,没有熟悉的供应商等等,其实,如果硬要吐槽,谁还没有三千两千个不开心呀,可是,你阳光世界就灿烂,你忧愁世界就阴暗,单纯的吐槽又有什么用呢?

很多人问我:魏老师,你觉得选品难吗?当然难了。要不然我也不会在两年前就提出“七分靠选品,三分在运营”的观点。可是,毫不客气的说,给我一天时间,我可以为自己的店铺选出十几二十款产品,形成一个完整的产品布局,这看起来又挺简单的了。为什么呢?久病成医,熟能生巧呗。

很多卖家之所以抱怨选品难,但你再问TA一句,TA深度调研过多少款产品,估计答案就只有支支吾吾了。我之所以觉得选品容易,是因为我经过大量的练习呀。

关于亚马逊平台选品,你完全不用满脸忧愁

比如为了让孵化营的学员能够更快速的进入状态,我们专门为他们打造了选品报告模板,里面包含了多个维度的考虑,有思维上的,有方法上的,有数据上的,当多方面的信息汇总,一个产品的优劣就自动展现出来了。而这些模板的每个细节都是我和我们团队经过多年的经验沉淀下来的总结,可以说,我即便不看模板,看到一款产品,这些维度的内容都会在我的脑海里涌现出来,市场容量如何,竞争热度怎样,平均售价多少,有没有被龙头卖家把持,产品质量的平均水平大概会怎样,消费者对这类产品的期望有多高,产品是否属于刚需品,是否存在季节性交替,侵权的风险有多大,产品大概重量多少,什么样的发货方式,大概需要多少的运费成本......不一而足,而关键的是,这些问题都是在看见产品的一瞬间就迸发出来的,根本不需要去列个清单一一勾选批注,而在这个简单而快速的思考过程中,一个产品的好坏优劣就清晰可见了。

而如果有了初步的选择意向,我会在第一时间到1688上去搜索,看1688上的销售情况如何,如果没有销量或者供应商极少,我又会进行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情况,很少的货源对自己的运营存在不存在风险等等,而如果搜索结果很多,我也会逐个的对供应商做对比,查看他们的销售记录,查看他们的评价记录,评估产品质量和供应链的稳定性等等,如果这些也都Ok, 那我会同时从多个供应商处定样,一是要比较样品质量,二是要比较供应商质量,拿到样品之后,在进行评估的同时,更多的是进行淘汰,毕竟,很多时候,收到样品的一瞬间,你会发现和原来的预期并不一致,那就放了吧。

如果没有选品方向时,该怎么办呢?

第一种情况,我会逛亚马逊呀,按照类目,查看Best Seller列表,然后,从列表中选出自己感兴趣的产品,再用关键词搜索,看搜索结果,评估销售情况,同时,再跑到1688上,看供应端的情况,评估运营的可行性,当然,在看到具体的产品的同时,我还会看卖家的店铺,从店铺的销售情况和店铺里的产品布局再进行思考、比较和筛选......你看,这个过程是不是我经常在讲课和分享中讲的Best Seller选品法和优质店铺复制法呀?!

第二种情况,有时候逛亚马逊逛累了,我还会打开1688的网站去随意的看,1688也是非常好的选品途径呀,导航一级类目就有“跨境专供”栏目,点击进去,N多个类目逐个罗列,然后,就依据于自己的偏好,一个类目一个类目点击查看呗,这时候的顺序和逻辑是和亚马逊上有很大区别的,但正是这种区别,才可以让我们换一个视角看产品呀,如果正好遇到感兴趣的产品,接着做什么呢?用关键词在亚马逊上进行搜索呀,查看搜索结果中的销量情况呀,如果销量还不错,买家反馈也很好,那这个产品是不是又可以初步进入选品库了呢?

如此这般下来,有时候真的是一个关键词,一个产品,在反复打开页面的过程中,就有了几十个窗口了,当然,通过对这些窗口的信息的浏览过滤,也就逐步形成了对产品比较完整的认知了。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对我来说,给我一个产品,我几乎能扒透一个类目,如果你也有这番用功,那还需要为选品发愁呢?

欢迎私信我交流问题,不用害羞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