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真的存在將帥單挑,然後小兵再上的事例嗎?

第一軍情


首先這種情況在古代是真實存在的,主要集中在先秦時期,而這種戰爭方式被叫做“致師”,就是挑戰的意思,當然大部分軍隊統帥不會去完成這樣的任務,而是由手下的勇士去做。在《周禮.夏官.環人》中記載:“環人掌致師”,鄭玄註解說:“致師者,提升士氣的一種方式,古人進行將戰,會讓手下的勇士去跟敵人對決”。具體做法是,在戰鬥前敵我雙方都派出勇士,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一隊人馬。在陣前進行決鬥,哪一方贏了就會讓己方士氣大振,成為最後勝利的一個必要條件。

在《逸周書.克殷解》中記載:“陳於牧野。帝辛從,武王使尚父與伯夫致師”。牧野之戰中,紂王派一隊人馬上陣跟武王對決,而武王這邊則派出白髮蒼蒼的尚父姜尚帶著百人小隊(伯夫,百人小隊)挑戰。這可真是老當益壯啊。

那麼這種貴族式打鬥在先秦之後還存在嗎?當然有,但是已經很少見了,我們熟悉的門神尉遲恭,就玩了一回“致師”。據《新唐書.尉遲敬德傳》記載:“令敬德執矟,略其壘,大呼致師。”唐軍主帥讓尉遲恭手持武器,經過敵方真相,大聲叫著要單挑。可見《隋唐演義》中說尉遲敬德經常跟人單挑也不全是吹牛的寫法。

隋唐之後,到了宋朝,也有“致師”的存在。據《宋史·卷一·本紀第一·太祖一》: 三年春,從徵淮南,首敗萬眾於渦口,斬兵馬都監何延錫等。南唐節度皇甫暉、姚鳳眾號十五萬,塞清流關,擊走之。追至城下,暉曰:"人各為其主,願成列以決勝負。"太祖笑而許之。暉整陣出,太祖擁馬項直入,手刃暉中腦,並姚鳳禽之。宋太祖趙匡胤在打淮南的時候,將南唐節度使皇甫暉、姚鳳率領的15萬軍隊打的狼狽逃竄,結果在追擊的過程,皇甫暉眼見情勢危急,耍了個心眼,對趙匡胤說:“我們雙方列成一隊人馬,一決勝負”。趙匡胤笑著答應了,沒想到,列隊出擊中,趙匡胤一馬當先,一刀秒斬了皇甫暉,還活擒了姚鳳。可見趙匡胤是歷代皇帝中單兵作戰能力最強的,以一挑二,殺一人活捉一人,非常的厲害。所以《三國演義》當中,陣前將帥單挑,也不是完全瞎編的,是有一些傳統的。


第一軍情


不請自來,我是【今古縱橫】特約編輯槐叔。我來嘗試回答這個問題。

評書小說中,由以《三國演義》中有很多武將單挑的場面,就猶如題主所說的雙方排兵佈陣完畢,帶頭的先來個人決鬥,隨後基本定勝負。這種戰鬥故事聽的時候確實不錯,但古代真實戰爭中根本不會存在所謂的“單挑”。

(傳說中的武將單挑)

原因槐叔分析有3點。

1、中國自古打仗講究排兵佈陣

打仗不是群毆,各兵種協調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中國自古就有很多兵法,也有很多陣法。尤其是大型戰役,無論是城市攻防戰還是平原野戰,地形、氣候、陣型是勝負的關鍵,不是看誰武力高就厲害的,諸葛亮一斯文人指揮打仗照樣厲害。

(古代打仗講究排兵佈陣)

2、馬鐙的問題

現在公認的馬鐙成型年代要到公元三世紀,三國時期戰馬基本上是沒有馬鐙的,沒有馬鐙騎馬就要緊夾馬肚,拿刀拿槍對砍根本就坐不穩。

3、通訊問題、指揮官站位

古代打仗通訊,小型的靠喊,大型的靠旗幟、鑼鼓。但是前提是要對戰場情況一目瞭然。所以指揮的將領必定是處在高處能一覽全局位置,最起碼不會衝在最前面,怎麼可能“單挑”。

(梁紅玉擊鼓指揮戰鬥)

所以,槐叔認為古代打仗“單挑”是不存在的。不過春秋、戰國時期,很多諸侯間的小戰爭有發生過類似的單挑,稱為“致師”,不過那只是互相約定好的個人約架,說好誰輸誰退,類似於江湖上的決鬥。而當時這類事件也大多發生於“門客”之間,就像是江湖約定的鬥毆。

一家之言,不足之處歡迎大家一起探討,敬請點贊、關注【今古縱橫】,感謝閱讀。


今古縱橫




答:不用懷疑,是真的存在的。

道理很簡單,我們讀《三國演義》、《水滸傳》以及《明英烈》等書,將帥之間陣前單挑、捉對廝殺的情節層出不窮,這不就說明問題嗎?

有人說,《三國演義》、《水滸傳》、《明英烈》這些書,都是小說,而小說都是虛構的,能信嗎?

但我說,小說來源於生活,而且,最主要的是,這些書的作者都是古代人,而且,象施耐庵、羅貫中,據說曾經是元末梟雄張士誠的幕僚,算得上經歷過行陣、見過大場面的人,再怎麼虛構,也得有一定依據。

當然,避開這些演義小說,我們也可以從相關史料上找得到大將單挑的例子。

如《兵籌類要》中就說得很清楚:兩陣既立,各以其將出鬥,謂之挑戰。

即古代戰場上單挑,叫鬥將,也叫挑戰:開戰雙方先擺好陣形,然後各派自己認為最能打的猛將一對一廝殺。

《兵籌類要》既然有這樣的說法,那古代戰爭中,大將單挑之事就肯定不會少。正史中記錄不多,主要是這種捉對單挑的廝殺大多數都不能影響戰爭結局,其只是為了提升軍中士氣而展開,遠沒有《三國演義》、《水滸傳》那麼誇張,不值得作太多記載而已。

現在我們翻《隋書》《新唐書》《舊唐書》《宋史》《明史》等書,從所記載的為數不多的單挑例子可以找到證據,其之所以被記載下來,是因為其直接影響了某場戰鬥、甚至某場戰爭的勝敗走向的。

可以想象,要以單個人的武力從根本上決定戰爭勝負,例子當然不會太多了。

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其中的幾個例子。

《隋書》記:隋開皇三年(583年)突厥阿波可汗率大軍在高越原(今甘肅民勤西北)地區與隋軍相拒,秦州總管竇榮定派人向突厥提出:兩國相爭,沒有必要讓士兵過多死傷,雙方各出一名猛將賭輸贏。阿波可汗遂派突厥第一勇士應戰,隋將史萬歲出馬,一刀砍下突厥勇士的頭顱。突厥大驚,請議和而退。

《舊唐書》記:唐龍朔元年( 661年),名將薛仁貴領兵赴天山擊九姓鐵勒,大顯神威,三箭射死三人,鐵勒騎士大為恐懼,紛紛下馬請降。時人傳唱說:“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

《新唐書》記:五代名將周德威在梁晉爭霸期間,在兩軍陣前生擒梁軍驍將陳章,成功解除太原之圍。

《宋史》記:岳飛在太行山單騎持丈八鐵槍,刺殺黑風大王,驚嚇走數千金兵。

其實,岳飛最驚豔的單挑,應該是張用、王善等盜寇在東京汴梁發動叛亂時,他在南薰門刀劈王善手下悍將那一次。

彼時,岳飛一刀從那人頭頂劈下,竟然連人帶甲“自頂至腰分為兩”!

關於這一刀的威力,後來岳飛和手下幕僚人談及,猶自心有餘悸,說當時“奮大刀劈之”,自己也沒有想到這一刀威力竟然如此之大,自嘆“人力不至於此,真若有神助之者,某平生之戰類如此。”

一句話,古代將帥陣前單挑,是經常發生的,但也不會象《三國演義》、《水滸傳》寫的那樣神奇,將帥單挑的輸贏,就是戰爭的最終結果,那樣,無疑把古代戰爭簡單化和理想化了。

最後補充一點,將帥單挑,主要是發生在兩軍對圓,互相叫陣之時,普通的遭遇戰、襲擊戰,只能是兵將互陷於混戰了。

上面提到的五代名將周德威,凡在單挑鬥將中都能獲勝,卻幽州城外的一場混戰中死於無名小兵之手,誠為可惜。

這也正應了一句話:武功再高,也怕菜刀。猛將的個人武力再強悍,一旦陷入混戰,也很可能會死於無名小兵之手。


覃仕勇說史


將單挑有過,帥單挑暫時沒有在那個史記有記錄的。古代將軍特別多,四徵將軍:徵東、徵西、徵南、徵北將軍;四平將軍:平東、平西、平南、平北將軍;等等。還有其它雜號將軍,俾將,牙將等。

將軍單挑的多數是俾將牙將之類的,大將都很少出手。我們看的最多大將單挑的小說,就是《隋唐英雄傳》和《三國演義》了。單挑對士氣影響很大,將帥單挑輸了士氣沒了,還打什麼仗?戰爭不是兒戲,一將功成萬骨枯很現實!



黃閏帝


古代單挑就如同擂臺賽,統治者失道,上場的多是三親六故師友弟子之類,只有這些人還有利益糾纏在其中。而得道一方,上場的均是各路豪傑英雄好漢。兵卒的拼殺敵損一千自損未必就沒有一千。失道一方很不情願發動決戰,那樣只會加速自己的滅亡。得道一方更不願意決戰,傷亡會讓自己的領導地位不穩定。如若單挑都不敢甚至無人前去,那麼士氣一落千丈,這樣的陣仗一擊即潰。


智慧哲學堂


古代會存在將帥單挑的情況,雖然不多,但是小兵們在旁邊看則根本不可能存在!從戰國魏國變法開始,主將被俘虜戰死,生還護衛一律斬首。這條法典一直通用於各個時期各個朝代。所以,永遠不可能出現主將在單挑,衛士在旁邊看的情況。

在古時候,會出現那種主將叫陣挑戰,這但這往往是出現在圍城的時候,攻城一方主動出戰叫陣羞辱敵方主將的一種方式。但是,卻不會有人真的應戰的。假如有,那也不是單挑。而是各自歸建,帶兵衝殺。

其次,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先鋒官衝鋒!我們經常在歷史劇裡有看到一件事,各大武將紛紛去爭搶先鋒印!比如,呂布,秦瓊,薛仁貴等人。這些人勇武過人,有足夠自信。當他們還是一個小兵小將的時候,他們通過搶先鋒的方式可以快速立功,加官進爵。他們打仗的時候都是衝殺在第一個的,但是卻也不是僅僅自己一個,而是一群人衝鋒!在這種情況下,會出現主將直接衝入敵營,與對方主將交戰的情況,比如,關羽斬顏良!從實際情況上看,顏良根本就不想跟關羽單挑的。因為顏良當時算是三軍主將,而關羽只是曹軍的先鋒而已,職位不對等,打贏了沒獎品,打輸了動搖軍心。但是卻因為關羽馬快,衛兵們攔不住。但是,這永遠只是個例。


優己


這是古代戰爭的特色,只有這樣才真正顯示出將帥的英勇。呂布大戰各路英雄,關公決戰各路敵首,馬超,趙子龍單挑敵將等等舉不勝數。



四方有貴人


春秋末期前,打仗是貴族的專利,他們比的不是武器,而是禮儀,誰的禮儀標準做的到位誰贏。直到楚國這個非貴族血統的野蠻人崛起,人家跳舞比禮儀,他直接拉著家奴拎著菜刀見人就砍---之後,打仗再也不比跳舞禮儀比而是比拳頭了


我行我素165884302


戰國之前基本上就是這個模式,春秋時期打仗要互下戰書並約定好時間地點人數,跟黑社會約架差不多。而且因為約架的都是貴族,大家都不怎麼下死手,誰也保不齊有個失手的時候,而且活捉個大貴族回來沒準能從敵國換好幾座城回來,要點人口糧食珠寶什麼的更是不在話下。


無風自傷


現在我們所能知道的“以前”的事是由前人記載,又有誰可以說是真的呢,打仗的時候還有這些規矩,那中華禮儀之邦真不是浪得虛名,不過如果是這樣的話,何來焚書坑儒呢,反正我是想不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