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梆刚开始是简单的演出,后来才出现了戏班,再由业余到专业戏班

从当地的演唱形式上来讲,自古代唐诗宋词元曲之后,逐渐形成戏曲,在古怀庆逐步融合当地社火、海神戏、围鼓圈戏而形成古怀梆。一说是山西梆子东路分支流传入焦作(古怀庆府)一带。山西梆子也源于中国元代杂剧。怀梆刚开始是简单的演出,后来才出现了戏班,由业余戏班过渡到专业剧团、职业剧团。

怀梆刚开始是简单的演出,后来才出现了戏班,再由业余到专业戏班

戏班以村庄或掌班的名艺人命名,如同乐会、义俗社、大麻社、金旦社、兰孩儿戏等。早年在焦作一带民间的竹马、跑早船、耍龙灯,踩高跷等简单的表演形式很普遍,这种形式适于当地娶媳妇、生孩子过九天、作满月、吃喜面等喜庆场合,以演唱助兴。

怀梆刚开始是简单的演出,后来才出现了戏班,再由业余到专业戏班

海神戏就是从社火发展而来的,雏形源于当地天气经常干旱,连年无雨,颗粒无收,或者古济水、沁水、丹河、大河(黄河)发大水为患,百姓生活困难。人们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就祭拜河神。

怀梆刚开始是简单的演出,后来才出现了戏班,再由业余到专业戏班

祭祀那天,全村人,人声沸腾,像过年一样热闹。祭案上放一个大盘子,盘中放一水蛇(河大王化身),群众围着“河大王”玩社火,后来加入演唱,称为“海神戏”。不祭祀河神时平时演出叫“围鼓圈”。

怀梆刚开始是简单的演出,后来才出现了戏班,再由业余到专业戏班

到了晚上,桌子一摆男女老少围了一圈。乐器一放摆上茶水,就开戏了,小孩儿哭大孩儿闹,大人听戏。“围鼓圈”经过一个时期发展,到了后来,由于百姓需要,演唱者除了平时干活外,就往专业方向发展。这时便有了戏班。有耍笑班”和“江湖班”。

怀梆刚开始是简单的演出,后来才出现了戏班,再由业余到专业戏班

耍笑班相当于今天的业余剧团,人员分散,随叫随到,多数为业余爱好者。那时古怀庆府差不多村村都有“耍笑班”,后来一部分“耍笑班”变为“江湖班”,以此谋生从农村城镇脱离出来的班中有专职演员,有演出剧目,走到哪儿演到哪儿。

怀梆刚开始是简单的演出,后来才出现了戏班,再由业余到专业戏班

每村都有会首,专门负责村上请戏,收钱迎戏。有的会首长年不换就是老会首。有些“江湖班”遇上天气不好,没村请戏,为了混上饭吃,班主常常去跑戏,找老会首请戏,班主都毕恭毕敬祈求老会首点戏。

怀梆刚开始是简单的演出,后来才出现了戏班,再由业余到专业戏班

解放前,艺人地位低微,怀梆戏多为绅士官宦服务,被有权势人把持。演出特点清一色的男演员,女角也是男的来扮演。说来说去,关于怀梆的历史,有人说怀梆的历史有300多年,我不反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