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每年大学毕业生那么多,企业仍出现用工荒、招聘难等现象?

绿芽与榴莲


这是个结构性短缺的问题。

从大学毕业生的角度来看,抱有较高的就业预期,总想找一份钱多活少没压力的工作,因此在不同的企业之间徘徊,希望找到这样的工作。这样的工作哪里有呀?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招工和买原材料一样在同等质量下肯定是越便宜越好,于是就千方百计的挤压招聘岗位的工资福利待遇。这还不算很多企业对应聘者的要求都是要有实际工作经验。希望以下就能从应届毕业生里招到可以立即上手的熟练工。这也是很难做到的。

大学生和企业都抱着过高思想预期进入人才市场,所以上方很难达成一致,也就是说大学生很难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企业难以招到符合要求的人才。导致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一方面企业用人难同时存在。

主要原因是大学生择业观念陈旧。在就业问题上不理智,提出了过高的要求,而且对到企业特别是一些规模有限的民营企业就业存在顾虑,这也是客观现实,毕竟很多规模有限的民心企业管理不规范,有侵害劳动者利益的现象。导致很多大学毕业生根本就不考虑到小型民营企业就业。同时,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过高,对大学生的素质存在疑问,认为扩招后考进大学特别是一般院校的学生的素质不高,不能为企业尽快带来利润,因此到处招人到处碰壁。企业没有自主培养人才的意识和担当,害怕自己培养的人才一旦成才就会被别的企业挖走。所以企业热衷以引进人才的名义到处挖墙脚,而不是自主培养人才,根本不愿意被企业培养应届毕业生。

这些原因共同造成企业招人难,用工荒。


江南不缺水


这个现象在我们做HR的看来很正常,也是每年见怪不怪了。

学校的培养速度赶不上企业的发展速度

高校的教学计划、专业设置其实也是一直跟着社会企业的发展需要进行调整的。但速度总是追赶不上企业发展的速度。

比如之前还没有淘宝的时候,并没有电商相关的专业,然后淘宝兴起,甚至有京东的时候,有些高校才逐步增加电商这种专业。

新专业一增加,首先这方面的老师比较稀缺,教学规模相对其他成熟的专业较少人,因此专业招生方面也不能应社会的需求去尽情招生。

另外学生学成工作还需要4年,在这4年中,企业依旧很缺人,新鲜的血液应届大学生其实并不能解燃眉之急,只能其他行业的人转行跳槽过来。

比如现在人工智能兴起,在深圳的应届毕业生工资都能达到15k,但是真正能做的人又有几个呢?企业花高薪请人,但人家现在学也来不及啊。

当时填报志愿的时候,大家都说医药行业工资高的呀,所以大家都学医去了,没想到现在医患关系紧张,做医生也不如当时想的赚钱啊。

用工荒、招聘难都是些什么企业

我们可以看下分析下,那些用工荒、招聘难的企业都有哪些特点。

1、制造业,劳动密集型

比如富士康工厂,这种常年都招不够人,包吃包住4000,还有计件提成,其实比大城市里很多文员3000左右,不包吃不包住的待遇好啊。

但是大家都不去,为什么?普遍大学生会觉得工作辛苦,行业发展缓慢没发展,地位低。

你这么的确很缺人,但是大部分大学生都不想去啊。

2、销售岗,流动性大

销售岗位流动性很大,需求也很大。每次去招聘会,一眼望去,需求最大的岗位就是销售类了。

尽管也有大学生非常愿意做销售,但是出去的人总比进去的人多啊,这个招聘缺口永远填不全。

销售岗位前期的工作也非常艰辛,需要非常强大的心理素质跟顽强奋斗精神,许多没有决心做销售的大学生,很容易就会被折磨了几个月就想放弃。

听一些招聘HR说,要是你看到来应聘的那个候选人,他家庭条件一般,对金钱很渴望,有那种艰苦奋斗的毅力,可以尝试发掘他销售的潜力。

3、技术型,难度高

这类就是特定的技术类人才了,比如刚上面提到的人工智能,行业已经有强大的需求了,但是许多大学专业其实并不成熟,这类的人才非常稀缺,也满足不了企业用人需求。


你觉得现在难找工作吗?为什么呢?欢迎留言跟我互动交流!

听说关注我的人最后都「升值」「加薪」了。欢迎点击头像,关注「职场老学姐」

职场老学姐


找工作不难,找好工作难。

首先我们看“用工荒”说的是谁?用工荒指的是用工短缺现象,以前有民工潮,现在很多地方招不到人,所以才出现了“用工荒”这个词。但是你题目里说“每年毕业的大学生这么多”而出现“用工荒”,这根本对不上。绝大多数大学生一定不会去工地做农民工做的工作,因此,即便大学生毕业群体再多一倍,也和传统意义上的“用工荒”没什么关系。要说城市中的企业和单位,也的确是有用工荒的,但用工荒也只出现在一些很让人无语的岗位。

它们的主要特点是:工资低、活累。

招聘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你选学历高、能力强的学生,学生选待遇好、环境优的企业,这没毛病。你出的工资是一月2000元人民币,要求本科以上,专业还要对口,当然不可能收到几份简历。譬如深圳一家私营医院,要求本科或以上院校医学专业毕业,月薪给的很低。本来要招40个人,结果只有6个人投了,还都是大专生和技术学校的学生投的。

企业负责人就很郁闷。

我说你郁闷啥呢?

你给的那薪水,本身就只能招到这种水准的学生,你非要本科及以上,还要专业对口,又不舍得多给点工资,什么人才会投给你呢?虽然各方都是权衡之下做出的选择,但市场是非常公平的,你给的待遇差,但对投递者的要求高,那你就该用工荒。我们举个极端的例子,一份策划的工作,月薪300元,要求研究生以上学历,专业必须为中文、新闻、传播相关,招50人。

你猜谁会去?

是不是谁去谁傻缺?

道理大家都是懂的,我们反过头来说大学生的就业难。其实也是如此,大学生对企业的要求,肯定内心充满了期望。第一,工资不要太低,最起码够我吃住的还要留出来,不然我来是干什么的?第二,工作不要太变态,不是那种老板说一声加班然后让员工天天看免费加班的那种;第三,我要实现我的价值,我要看看这公司有没有前景,没有的话就很抱歉,我得考虑考虑再去。一个能力优异的学生,有没有资格对企业这样要求呢?

显然是有的。

然而一个能力很差,要啥啥没有的普通学生,想去一个“工资高”“待遇好”“福利多”“加班给加班费”“有前景”的公司,那就是痴人说梦。这样的好公司毕竟是少数,而学生总是很多,每年都有700万大学生毕业。好公司的招聘,邮箱总是爆棚,企业肯定选自己相得中的,那就得是出类拔萃的。

而相对优秀的学生,则也会陷入一个“找工作难”的境地,因为以ta的能力,找不到非常好的工作,但找一个比较好的还是可以的。可惜就连比较好的工作,都被最优异的一群人占据了。这群学生只好找了个普通工作先干着,而普通的大学生,则游走于工作边缘,真的很难找到一份“还行的工作”。

总而言之:

招个普通大学生都会工荒的企业,通常不够优秀。

找个普通工作都很难的学生,通常不够优秀。

优秀而又招不到人,拔尖而又找不到活的,我们很少听说。但“还好”的学生,很难找到“还好”的工作,因为企业的“还好”,与学生自我评价的“还好”相比,标准肯定是更高一些的。


豆子人民艺术家


不是企业要求高,也不是大学生眼光高,主要是因为需求不匹配!

大学生是综合性人才

大学生是什么人才?从中国目前的高校课程设置来看,不管是本科、还是专科,除了一小部分高职以外,都是把大学生当成综合性人才来培养的。也就是说大学生在这三四年的学习中,基本学到的都是本专业的基础性综合知识,差不都都偏理论知识。这样设置课程的好处是能够建立学生对本专业的综合知识框架。但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实战性几乎没有!

举个例子,《通信工程》专业听名字是个很实在的工科专业,但是学习的都是《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学完后貌似对通信很了解,但是应用于实际可能连个交换机都不会设置……

企业需求应用性人才

目前招聘的主力是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中的中小型企业,更是招聘主力中的主力。这些企业对人才的定位非常简单,那就是过来最好能够直接上手,恨不能来三天就能干活。而有几年工作经验的人才,当然可以直接上手,但是中小企业不愿意给那么高工资,为了省成本,只好招聘大学生,但大学生每年毕业那么多,几乎没有能直接上手的,中小企业只好喊“招不到人……”。尤其是目前还存在着大量的制造型代工型企业,这些企业其实要招的不是“人才”,而是“工人”,但是随着老一代民工年龄增大,新一代没有愿意去工厂干活的了,自然也就出现“用工荒”。

媒体大力的推波助澜

现在的媒体有个特点,就是什么都讲究吸引眼球,喜欢扩大。其实“用工荒”的报道一般在每年的年初,因为很多农民工返乡后就不回来了,很多制造型企业出现用工荒,报道铺天盖地。而大学生毕业是6月末,这个时候媒体又要报道很多大学生挤破招聘会,然后又开始报道“招工作难”。所以在大家的印象中,就形成了一边是用工荒,一边是找工作难,其实大学生虽然大多学的是综合性知识,但是只要放下身段,找一份可以先养活自己的工作干着,还是不难的。

部分专业严重滞后

随着互联网产业和智能化、以及大数据云计算这些科技企业的爆发,市场对这些专业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但是大学的专业设置相对落后,很多学校都没有把大数据云计算这些独立出来,最后企业也没办法,只好招一些计算机专业、通信专业、软件专业的学生培养,人家企业需求,中国那么多大学看着毕业的学生多,但是企业需求的专业毕业生却几乎没有!

总结一下:出现企业“招工难”和大学生“应聘难”的原因在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和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经常不匹配,搞得双方一时都不能适应,处于互相观望。

所以,伟大的职业学校蓝翔技校的校长才说“如果蓝翔技校的学生不好好学习一种技能,那毕业之后,你们和北大清华的学生有什么区别!”

文/穿墙学院:资深企业培训和职场教育专家,穿墙而过的企业洞察者,竭尽全力助你升职加薪,喜欢我就点我吧!

职场再出发


这是两码事。

企业“用工荒”、“招聘难”主要指的是制造业工厂招人不好招。

2008年前,那时候的70后们要想进个像样子的工厂,还得托熟人,请客送礼之类的,跟孙子似的。现在呢?反过来了,年轻人都不想进工厂当工人了,老板们好话说尽,连哄带骗的,招人也难。

再过十年,等到现在的60后 70后 甚至80后退休了,愿意当工人的90后、00后们就更少了,加上人口生育率低下,工厂招人会越来越不好招。

现在的“农二代”很多都去上大学了,当然,其中有很多上的大学又是不怎么好的,但毕业之后肯定还是不愿意做生产工人,而是去做财务、人事、销售等工作,这些工作相对体面些。

再来说下大学生的劳动力市场

这是近些年全国高校的毕业生人数:

可以看到,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绝对人数是过剩的,所以,注定很多人是找不到工作的。

然后,大学的教育又有不少问题,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和提升。

没什么过硬的技术,甚至很多连基本的办公软件都不会,吃喝玩乐、浪费了大好青春。

而且有些还眼高手低,想找到满意的工作当然是难上加难了。

又不愿去制造业或者搬运工什么的,即便这些可能工资还高。

如搬运,年轻人不想干,中老年干不动。我认识一个搞装修的小包工,在某一线城市苦干十五年,为儿子买了房买了车。儿子现在某小公司混,月薪不到4000元。装修工月入8000元很正常,但吃住太艰苦了,儿子果断拒绝。

所以,归根结底,一方面,很多企业并不需要那么多大学生或者说是白领劳动力,要的是体力劳动者或者技术工人,提供适合大学生岗位的企业是相对少数的;另一方面,大学生本身又不具备胜任白领岗位所需的知识条件,却不愿去从事体力劳动或者无法去做技术工作。


这样,最终导致了“么每年大学毕业生那么多,企业仍出现用工荒、招聘难等现象”


冯起升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大学生数量也越来越多。过去出个大学生很难,现在基本都能上大学,所以现在每年大学毕业生也越来越多。


作为企业而言,招聘似乎并没有变的容易,企业仍出现用工荒、招聘难等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对于求职者和应聘者都是双向选择的过程,企业觉得某个应聘者不错,但应聘者不一定就会觉得该企业就是自己想要的。现在很多企业招聘,最低学历都是本科以上,而且还要一定的工作经验,以及专业对口等等要求,应聘者过来应聘了,结果发现该企业每个月只能支付3000元工资,还没有交通补助、饭补等福利待遇,这样大多数应聘者自然不会到该企业上班。如果3000元工资招聘专科应届毕业生有可能可以招聘很多职员,所以对于企业来讲,开出的薪资待遇差,自然就会出现用工荒、招聘难。


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讲,一般都是要求比较多,比如说很多大学生注重企业办公环境,更注重薪资待遇,部分大学生还眼高手低,在学校并没有真正学到太多专业知识和技能,去企业又不愿意从基层做起,也不愿意经常义务加班,所以企业遇到这样的大学生也不愿意录用。


企业招聘要求多就要开出更高的工资,大学生就业少些要求,多积累经验,这样双方就能更好的达成一致,才能解决用工荒、招聘难等现象。


决胜网


仔细想想,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思考。现在很多的大学生都没有社会经验,眼高手低的现象不在少数,特别是那些知名大学毕业的。他们把现实想象的很美好,憧憬自己能有一个好的未来,同时也把自己的起点定的很高,高薪职业是他们的首选。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令他们满意的岗位却很少。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它对应聘的大学生要求也很高,没有哪一个企业不想招收人才,他们将人才的标准定为学历的高低,所以他们对那些普通大学的毕业生不满意,而名牌大学毕业生由于薪资等方面的问题又不愿意应聘。

普通大学生没有能力胜任工作吗?没有人才吗?

当然不是,如果仅凭学历判断一个人的能力的话,那岂不是高分低能也走上了大舞台,名牌大学毕业生亲睐的知名企业有很多其实是不愿意招收刚毕业的大学生的,一来是没有工作经验,二来不愿意吃苦。每年大学毕业生确实很多,能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的人却没有几个。企业出现工荒,招聘难是大学生与企业之间双方的问题,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其实也是时代的产物。

我的建议是大学生要在努力提高自己专业能力的同时注重增加自己的社会阅历,摆正心态,脚踏实地的做事,毕竟生活中一帆风顺的事很少,我们要学会接受现实。作为企业也要多给大学生机会,慢慢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发挥出他们真实水平。

智联校园 张小勇回答

智联校园:求职 | 学习 | 活动 | 吐槽 | 故事 | 专属大学生的聚集地


智联校园


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似乎越来越普遍,也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即使毕业了也依然在啃老。虽然大学生的就业率非常低,但是企业的用工荒、招工难的问题却越来越严重。那么到底为什么大学生即使失业也不选择去一些企业上班呢?我想从两个角度去分析。



大学生毕业生失业:

1.大学毕业生眼光过高且能力不够

很多大学毕业生刚踏入社会对工作了解不多,因此对工作环境、工作薪水等都有着很大的要求,希望能够环境好、薪资待遇高,甚至有的大学生在刚毕业就希望能够进入公司的管理层,不愿意踏实的从基层做起。因此出现了大学生毕业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但是也不愿意从基层工作开始做。于是大学生就会出现失业问题,而企业会出现招聘难的问题。

2.大学学历含金量大大降低

自从大学扩大招生后毕业生逐年增多,因此大学学历已经不如以往有价值,很多企业甚至对普通大学毕业生不予考虑,这就导致很多大学生即使有大学学历也还是找不到工作。



企业用工难:

1.企业所招工作岗位不适合大学生

很多大学生读大学四年想要找到的工作是可以用脑力的工作,但是现在很多企业提供的职位确实以劳动密集为主,很多大学生觉得不适合自己,也不是自己所期待的工作,因此选择不就业。

2.企业提供的薪资待遇过低

企业之所以出现用工难最重要原因就是薪资待遇令人不满意,有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工作时间长但是薪水却比较低,因此即使是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也不愿意去工作。

其实大学生失业和企业用工难的问题是当今社会非常普遍的现象。而如何解决这一现象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应该放低姿态从基层做起,不能好高骛远。而用工难的企业应该考虑提升自己企业的薪资待遇以及考虑企业转型问题。只有共同努力,才能让双方的问题得到解决。



你对这种现象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分享。更多问题欢迎关注交流,成长路上我们一起前行!


许悠然


对于招工,我们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有的用人单位确实需要人才,对于薪资待遇明码标价。对于老百姓来说找工作并不“容易”。

现在招工分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身边一位朋友去过一个大型单位面试应聘工作该单位是国企和央企合并的单位刚成立不久至今已大半年了,工作三个月毅然决然辞职。那时我的那位朋友去的时候公司才刚开始成立进行运营管理经营公司。所有“高层”摸爬滚打跑项目接业务,“高层领导”所有业务运营一窍不通,业务也完全不懂,给员工发的工资比拿退休金的老年人还低。工资数字惨不忍睹成了“低保户”。辞职的人数不胜数。

招人,不管是大型企业还是小型企业,最好明码标价——实价。①实际真实员工大多数普通员工工资在什么阶段,根据不同岗位照实说。大部分企业为了招到员工,夸大其说,公司某人工资拿到了多少。实际上是那位工资高的人在别人下班的时候自己加班,在非工作时间加班得到的自己报酬,而并非每个月高,只是偶然的一次就夸大其辞,着重点在于工资高,错误给了面试者判断。②在公司的价值,上升空间发展趋势。用人单位要招对人,不要乱招人。招对的人,公司运营就稳定,乱招人,就每天要持续招人,公司里面员工就持续流失持续进,来来进进,进进出出。招人要学会看人,面试者提的问题就知面试者的眼光深浅,是谋其位还是谋其生。

求职的人也一样,找工作好的单位要把握,不好的单位要选择离开。好单位最基本条件,最常见的就有:工资按时发,招工的待遇和实际应发的待遇一样,按合同执行按时交社保。那么往深一点,好的单位会给其职给其责给其发展空间,对人才进行培养而不是流失人才。不好的单位最常见的有:拖欠工资,老板满嘴跑火车,合同交社保的时间和公司实际交社保时间不履行且发的工资与面试说的工资相差甚远,就像我的那位朋友遇到的一样。遇到不好的单位,自然选择离开。我们可以选择放弃,但是不能放弃选择。给大家一个小建议,面试者去一个单位进入单位第一天就可以问问单位员工了解单位是否拖欠工资,员工说经常拖欠工资之类的话第二天就可以不用去了。如果员工说不拖欠,大概可以了解一下公司做的好的员工业绩和普通员工的业绩,朝着好员工的目标奋斗就行。

如果面试遭遇不好的单位选择离开,遇到好的单位记得珍惜。通过自己努力创造自己的财富。


灵佳语


讲一句话笑话,来讽刺这种人才结构化的矛盾:不是你不优秀,而是哥要求高。这句笑话的潜台词是:与优秀、与要求,都没有关系,而是哥没有看上你,不对眼啊。回到这个问题,每年960万元大学生毕业,许多企业找不到人,这个现象就是“供需错位”,所以也要进行供给侧改革。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企业用工荒、招聘难,荒在哪里?难在何处?

那些央企、国企、名企以及所有工资高、待遇好的行业,不是用工荒,还是挤破头。那么,什么企业出现用工荒呢?其实,就是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厂家和餐饮服务型企业。

看看这些企业贴出的公告:招流水线操作工,月薪3000元;招餐厅服务员,月薪2800元。请问,这种大量的技能型的通用岗位,也就3000-5000元工资。对那些初中生、技校生,都没有任何吸引力,请问题主,这样的工资,对哪一位大学生有吸引力?!

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结构化矛盾非常突出。好企业排长队,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荒。主要还是工资低、作业强度大、工作时间没有弹性、职业发展没有前景。难,就难在大学生的期望值太高。

第二:供需矛盾,矛盾在哪里?

任何用工荒的根本原因就是钱给少了。就算是流水线的操作工,你给开8000元工资,你看大学生去不去?归根结底,就是钱给少了、没有面子、没有前途。

但是,企业找不到人,有不增加工资来吸引人来。这是因为企业的人工成本占比过高。越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人工成本占比越高。工厂的主要盈利模式,还是来源于微薄的订单差价。所以,压缩人工成本对利润特别敏感。每人压缩100元工资,一万员工,就能挤出100万元利润。

越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同质化越严重,甲方就能打压单价,再加上国人“喜欢”的窝里斗,互相压低价格竞争,导致工厂没有利润。哪里敢太高工资标准。你不太高工资标准,就吸引不来人报名。

第三:大学生的面子,也是一个障碍。

我们都看过打工妹电视剧,那么,在我们传统的思维里,初中生考不上高中去打工,高中生考不上大学去打工。大学毕业就是天子骄子,哪里能和初中生和高中生一样,去流水线上打工呢。给多少钱都不去,因为脸丢不起。

企业里利润薄,工资给不高。大学生,怀揣白领梦想,怎能屈尊去打工。这不仅仅是工资高低的问题,还是社会上价值观的问题。

其实,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的推进,高级蓝领已经成为稀缺人才。比如,水下电焊技师,月薪可以达到3万元以上。比如,操作智能机床的高级技师,月薪能开到几万元。高级蓝领的收入,不亚于高级白领的收入。

那么,大学生在一些高级技能领域,就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比如人工智能机床,比如高级汽车修理(修电脑主板),等等。这些领域,大学生有专业优势和学习能力的优势,容易成长为高级蓝领。我们需要迈过的只是一个“心理”关口而已。

综上,大学生无法就业,一些工厂用工荒,就像“剃头挑子一头热”。第一,工厂要提高工资,提高吸引力;第二,大学生要引导就业方向,与其在家啃老,不如在工厂里打工;第三,工厂要有意识拿出一些高等级的技能型岗位,吸引大学生就业,只要钱给到位,不愁找不到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