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管配套政策落地後,央行的邏輯,銀行的打算

资管配套政策落地后,央行的逻辑,银行的打算

導讀

資管新規制定參與者央行穩定局副局長陶玲,在上週末週末2018資產管理年會上發表了重要演講。同時,28日下午的分論壇:銀行資管子公司探討中也頻出高屋建瓴的觀點。資管配套政策落地後,央行的邏輯是什麼?銀行的打算如何?關乎百萬億理財資管的走向。

原標題:央行金融穩定局副局長陶玲:由知到行,推動資管新規平穩有序實施

7月28日,由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指導、21世紀經濟報道主辦、浦發銀行聯合主辦的“2018中國資產管理年會”在上海舉行。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副局長陶玲發表了題為《由知到行,推動資管新規平穩有序實施》的主旨發言。

陶玲說,自資管新規發佈兩個多月來,在資管新規和其他一系列金融監管政策的共同作用下,金融機構著手整改和轉型,行業泡沫被擠壓,資管行業迴歸本源的趨勢顯現。其中,商業銀行的理財業務延續了2017年以來的嚴監管下的調整態勢,提高主動管理能力,控制非標投資,停發保本理財產品,增發淨值型產品,籌備設立資管子公司。信託公司通道業務下降,來自銀行理財的資金減少,嵌套業務萎縮。證券公司、基金公司及其他子公司的通道類資管計劃也繼續下降。

作為資管新規的配套細則,7月20日晚,央行發佈《關於進一步明確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指導意見有關事項的通知》,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證監會發布《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

對於配套細則的發佈原因,陶玲說,經過慎重的研究分析,社會融資規模下滑和風險偏好有所下降,是結構性去槓桿出現效果的反映,是一系列監管政策綜合發力的結果,也是資管新規起作用的體現。為更有效的服務實體經濟,需要保持適度的社會融資規模和流動性合理充裕,為此有必要對資管新規的執行提出進一步要求,完善相應的政策安排,打消市場的顧慮和觀望情緒。

對於接下來資管新規的執行陶玲說:

一是不忘初心、堅定不移,堅守風險底線。

二是把握好政策的節奏和力度,防止政策疊加共振。制定和出臺政策,要適應市場環境演變,密切關注市場苗頭性、趨勢性邊際變化。在資管新規實施中,我們把握既要積極化解風險,也要給予金融機構轉型時間和空間,做到寬嚴有度。

三是加強與市場溝通,增加政策透明度,消除不確定性。

陶玲表示,金融機構要真正樹立新發展理念,提高主動管理能力,發揮資產管理業務的直接融資功能,更有效地服務實體經濟,在改革中涅槃重生,邁向質的飛躍。

新規後銀行資管變革探討:理念轉型和能力建設要及時跟上 資管子公司需內外兼戰

21世紀經濟報道 21財經APP 方海平

7月28日,由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指導、21世紀經濟報道主辦、浦發銀行聯合主辦的“2018中國資產管理年會”在上海舉行。當日下午的新資管主題論壇聚焦於“新規後的資管變革以及競爭力再造”,來自建設銀行、興業銀行、廣發銀行、招商銀行和華夏銀行的資產管理部總經理或副總經理圍繞此話題展開討論。

4月27日,資管新規正式推出,7月20日,各監管部門的執行通知或操作細則進一步落地,相較於預期有所調整和放鬆。新規及進一步調整後的細則規定之後,銀行資管將全面推進整改和轉型工作,其具體將如何一步步推,當前正在佈局哪些工作?去槓桿的政策以及宏觀貨幣政策方向的調整,對於資管而言意味著什麼?資管子公司作為未來運營資管業務的大方向,各家銀行當前在做何種探討和佈局?

01

新規及細則全面落地,轉型如何做?

建設銀行資管部副總經理童文濤表示,現在所有的規章制度都已清晰落地,適當的調整才把資管新規真正落地,繼續推進,特別是在過渡期內怎樣有序轉型。

對於新規的補充說明核心在兩點:一是“實體經濟”,非標有所放開,至少2020年非標在原有存量的規模下可以繼續做;二是估值。這兩個問題非常核心。“調整就是跟經濟週期相一致,最後一定要落到實體經濟,買信用債、做非標都是投資實體經濟,如果貨幣只是流動性工具,就是騙局。”

興業銀行資管部總經理顧衛平透露,最近半年更多的是迷茫,擔心做的事情回過頭來看又不合規,又成為壓力和包袱。但現在與其說在這個時候那麼悲觀,倒不如說新規真正的開啟了大資管的新時代。具體到轉型,銀行的理財在銷售方面要跟上去;產品上,過去各個產品投資組合都是雷同的,今後在產品的設計方面確實要根據客戶進行一定的細分,中高級客戶、普通客戶,從偏收益、偏流動性等;資產的配置,過去偏重於信用風險,忽視利率風險的管理,現在有較大挑戰,要迎頭趕上。

廣發銀行資管部總經理陳芳表示,去槓桿的方式和節奏正在作出調整,對於老產品的非標,期限錯配方面需要再進一步的落實,新產品仍然是弱非標加上淨值化的方向。以前說去非標,現在會說弱非標,未來的產品我們的非標一定是類信託的,不錯配發行的。未來一定是以標準化的資產投資為主。再加上核算的要求,流動性肯定顯著增強。新規的補充通知裡採用攤於成本法是比較實際的。對於銀行理財和其他類型金融機構公平化的對待我覺得邁出了一步。

招商銀行資產管理部副總經理魏青介紹,招行已經在做一些轉型過度的準備,比如,新規以後結構化存款和保本理財就不再歸到銀行理財規模裡了,已經在內部安排,結構性存款已經準備從資管部移交到金融市場部。從規模的角度上來說大概6000億已經開始轉型。另外,在投研一體化的研究上已經著手佈局了,成立了幾十個人投研一體化做研究債券的小組。

華夏銀行資產管理部的副總苑志宏表示,對照細則,銀行理財轉型難度非常大。一是理念上,包括戰略定位、經營理念等,過去表外業務在模式上主要是作為表內業務的的延伸;第二個是組織架構。組織架構的變化對於全行業務的管理,包括跟其他業務的協同、配合都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戰。第三是產品上。另外,IT支撐,過去IT整個系統是圍繞著資金池運作而搭建,未來第一個目標要達到像公募基金一樣覆蓋全業務流程系統化,從IT到投研,到風控,到運營估值整個全流程系統化。上系統之後要利用金融科技成熟的成果,推動智能化的發展。

她還指出,轉型期面對三個產品形態:老產品、過渡期產品和新產品,情況更復雜。有兩點建議,第一,有一定體量的銀行,未來一定轉型到全功能、全能化資管機構,要進行全市場、全產品、全渠道的覆蓋。小而美對這麼大體量的銀行意義不大,更追求的是大而強。第二,資管新規”下一定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要有差異化競爭。

02

對去槓桿和加槓桿的思考

一方面資管新規的配套細則較此前預期有所寬鬆,另一方面,近來貨幣政策對市場“呵護”有加,“風向”轉變顯著,去槓桿由此過度到“穩槓桿”。在這種過度的過程中,如何平衡資產風險控制,以及根據資管新規要求要支持實體經濟的同時又考慮到自身的發展,成為擺到各大資管機構眼前的問題。

童文濤指出,對宏觀經濟的調控頻率越來越快,從原來的五、六年到三、五年,2016年市場還在加槓桿,監管太鬆,那時候企業債比國債利率還低,其實很多在體外空轉。隨後開始去槓桿,但是去槓桿到今天風向又開始變了,現在開始穩槓桿,調結構,背後的原因就是去槓桿導致目前風險太高,企業不敢投資,“所以不管是加槓桿還是去槓桿,其實都是整個經濟的宏觀運營緊密相關的。加多了有風險,去快了也有風險,槓桿和風險是天平的兩端,需要很高超的平衡藝術。”

顧衛平說,“資管新規”一出,對社融增量的影響很大。這當中需要考慮的是,作為一個規則來說怎麼樣來平衡風險與服務實體的關係。目前的細則出來以後有些方面還是有點迷茫。因為,現在的理財產品扣除結構性存款和保本外,21萬億到22萬億。它的投資組合當中大概16%左右非標,債券應該有45%左右。但如果按照新規轉型,各家銀行都發行“T+0”高頻產品,按15%計算就有3萬億規模,難以直接進入實體經濟。

他認為,理財最終還是要回歸服務實體經濟,不是迴歸資管的本源,真正的迴歸是要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本源。但是目前的新規要求,實際出來的效果未必能達到這一初心。

03

銀行資管子公司展望

對於大型銀行而言,以資管子公司的模式來開展資管業務是既定方向,資管子公司運作之後與現行部門運作有何不同,目前各家銀行在子公司在進行哪些籌備工作?

陳芳表示,對於子公司,關鍵是將來銀行資管公司以及其他類型的金融機構,包括資管公司之間將來是什麼樣的競爭和合作的關係,主要還是優勢互補,我們對自己的定位是“配置與投資的雙支柱”。

她認為,銀行的特點是在宏觀和固收方面有傳統優勢,將來在權益和量化方面、策略選擇方面要多下工夫,通過合作構建和強化。將來的產品還是要符合銀行的需求,即以絕對收益為目標,儘可能的減少這個產品的波動。這一點做起來很難,尤其未來是以標準化的資產為主,關於非標配置需求大,相信隨著過渡期往下走,有些監管政策也會適時的作出調整。

魏青表示,總體上,招商銀行從上到下決策機制不會因為成立了子公司反而內部協調更弱,招商銀行做子公司,主要是看好財富管理非常大的空間。子公司作為一個資管機構最核心的就是兩塊:一塊是產品夠不夠好;另一塊是產品有沒有人買。

她還透露,招行目前正在研究大類資產配置,從大類資產配置的角度可以通過屬性的區別和模型的配置達到最終效果的,如果能找到這樣的模型會非常有用,可以把風險收益比作為限定指標,風險收益的模型之下固收配多少,非標配多少,股票配多少,甚至還有一些別的商品或者衍生結構。未來銀行理財的客戶大部分訴求是相對穩定的回報。

苑志宏認為,未來子公司與現在部門運作會有很大差異,因為過去跟分行或者其他業務條線相比,資管跟它們的交集主要是兩塊:一塊是非標的投資;還有一塊是資金端、負債端,主要是通過零售條線來推進理財產品銷售。未來資管子公司成立之後,這兩塊都有非常重大的影響。

他認為,未來子公司的運作第一要立足於本行,又不能限於本行。第二要內線作戰加上外線作戰,不應該侷限於自己本行的客戶。“如果光看銀行存量蛋糕怎麼分也分不開,你多了他就少了,一定會很難受。我覺得還是要跳出這個到外線去作戰,因為整個市場太大了,未來肯定會有非常大的增速在增長,”據其透露,華夏銀行現在也在啟動代銷,通過線上、線下各種途徑充分的做大蛋糕。

此外,陳芳在論壇期間透露,廣發銀行行內董事會和股東大會已經審批通過成立資管子公司,註冊資本不超過50億。陳芳表示,相比於其他國有大行和部分股份制銀行,廣發銀行在非銀金融機構牌照方面相對滯後的。對於銀行資管子公司,關鍵是將來銀行資管公司以及其他類型的金融機構,包括資管公司之間將是怎樣的競爭和合作的關係。“我覺得還是優勢互補,我們對自己的定位是配置與投資的雙支柱,要有對於政策和市場的理解能力和執行能力,才有競爭力。”

资管配套政策落地后,央行的逻辑,银行的打算

版權說明:感謝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與創作,BETA財富管理、均在文章開頭備註了原標題和來源。如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發送消息至公號後臺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非常感謝!

新書上架

百萬億行業格局重塑,剛兌打破、風險事件頻發,產品端優質資源匱乏,行業競爭日趨激烈;財富總量激增,高淨值人群投資需求多元化,市場發展空間廣闊;第三方理財機構,在轉型中蛻變突圍,獲客與發展之路崎嶇而光明:

资管配套政策落地后,央行的逻辑,银行的打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