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101》的最大赢家,曾经新三板宠儿,借壳失败又谋独立上市

三胖哥原创作品,欢迎转发,转载需授权要说这个夏天最吸引眼球的两股神秘力量,一个是世界杯,另一个就是《创造101》了。

上周,《创造101》总决赛落下帷幕,11名“火箭少女”杀出重重关卡,在千万张选票簇拥中宣布出道。

《创造101》的最大赢家,曾经新三板宠儿,借壳失败又谋独立上市

这档全民偶像选秀节目在过去两个多月里掀起了一场全国性的狂欢,累计播放量达到44亿,微博热搜几乎每天都被热门选手的名字刷榜,杨超越、王菊等选手甚至成了一种文化符号。

从457家经纪公司及院校的13778名练习生中选出的101位女孩,成为节目中最大的亮点。而在这些经纪公司中,最大的赢家是谁?不是大名鼎鼎的华谊兄弟、英皇娱乐,也不是“国民老公”王思聪坐镇的香蕉娱乐,而是一家曾经的新三板公司,乐华文化。

总决赛的前两名孟美岐和吴宣仪,均是出自乐华旗下 “宇宙少女”组合,至决赛当晚均取得超过1亿的点赞数,远超其余对手,堪称碾压全场的存在。

《创造101》的最大赢家,曾经新三板宠儿,借壳失败又谋独立上市

这个曾经新三板的宠儿,如今偶像产业黑马,究竟是家怎样的公司?

一、912天的新三板征程

北京乐华圆娱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7月,集音乐影视制作发行、艺人经纪、艺人培训、电影投资制作等多项内容于一体,主营音乐版权业务,艺人运作业务及影视投资、制作业务。

2015年9月22日,乐华文化在新三板挂牌,中信建投证券担任其主办券商。因韩庚、周笔畅等艺人通过西藏华果果投资咨询有限公司间接持股,乐华文化自登陆新三板就被冠以明星属性。

业务上看,乐华文化是一家典型的“偶像兵工厂”,致力于高品质娱乐产品的开发和艺人价值的深度挖掘,内部的艺人运作业务以建立完善的艺人选拔、定位、培养和提升的运作体系为核心。公司也将“艺人运作业务”作为商业模式的重要来源,通过提高艺人的品质、艺术修养和市场知名度,通过销售艺人的艺术作品及对活动方或内容制作方销售“艺人”实现收入。

《创造101》的最大赢家,曾经新三板宠儿,借壳失败又谋独立上市

韩庚、UNIQ、程潇、范丞丞、Justin、朱正廷等艺人明星,正是乐华文化成功的“产品”。

以为运作艺人是个烧钱的生意?你错了,乐华文化的盈利能力十分不错。在挂牌新三板以前,每年就能实现超过1亿元的营业收入和超过2000万元的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超过25%,毛利率也接近50%。公司营业收入的大部分来源均为“艺人运作业务”。

而在挂牌新三板以后,乐华文化的业绩犹如“火箭般”蹿升。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4.74亿元,归母净利润6448.39万元,分别较2013年增长289.88%和209.11%。

《创造101》的最大赢家,曾经新三板宠儿,借壳失败又谋独立上市

但值得注意的是,乐华文化业绩的大幅增长,并非来自于传统的艺人运作业务,而是来源于影视业务,公司主投主控及参投的影片如《梦想合伙人》、《夏有乔木》、《大话西游 3》等在2016 年上映,当年即确认了2.84亿元的营业收入。

然而,新三板的发展却没能如乐华文化的业绩一样蹿升,以至于无法满足乐华的野心。今年3月,乐华文化宣布终止新三板挂牌,在新三板共历时912天。

二、与上市公司联姻失败,曾签天价对赌

这样一个看上去极其“性感”的资产,也吸引了不少土豪的关注。

就在乐华文化挂牌新三板后不久,上市公司共达电声(002655.SZ)便抛来了橄榄枝,后者公告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乐华文化全体股东持有的公司100%股权,交易金额高达23.2 亿元。

乐华文化实际控制人杜华和第三大股东西藏华果果还与共达电声签订了一份“天价”对赌协议,约定公司2016-2018年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7 亿元、2.2 亿元及2.8 亿元。乐华文化2015年扣非后净利润只有4658.26万元,按照这个业绩对赌的条件,未来3年,乐华文化扣非后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将超过130%。

共达电声,又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2001年4月成立,2012年2月登陆深交所中小板,是专业的电声元器件及电声组件制造商、服务商和电声技术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产品包括微型麦克风、微型扬声器等消费类电子产品领域。

虽然贵为上市公司,可看了眼共达电声这个业绩,也是惨不忍睹!2012年上市以后,利润就是一路下滑,到了2016年,只有1800万净利润,还不及乐华文化的三分之一,2017年更是巨亏1.8亿,原来是个有名无实的“小米概念股”。到今天收盘,共达电声的总市值只剩26.46亿元。

《创造101》的最大赢家,曾经新三板宠儿,借壳失败又谋独立上市

因此,当年准备斥巨资收购乐华文化,要么是共达电声转型“新经济”,要么就是乐华文化借壳上市。

随后,尽管在2016年10月,共达电声将这笔交易的总体估值由23.2 亿元降至18.87亿元,但双方最后还是没能走到一块。

去年2月,乐华文化公告称,鉴于本次被并购重大事项操作时间过长,国内外经济、政策环境出现了较大变化,公司的股东对公司对接A股市场的条件和方式产生了不同想法,将终止与共达电声的被并购事宜,两方的结合也算告一段落。

从乐华文化公布的2017年半年报来看,仅实现净利润1741.73万元,同比下滑了68.78%,与曾经签下的巨额对赌相去甚远。

被上市公司收购未果,又从新三板摘牌,留给乐华文化唯一的资本市场之路,就是独立上市。今年5月,北京证监局公告,乐华文化正接受招商证券辅导,拟申请主板IPO。

《创造101》的最大赢家,曾经新三板宠儿,借壳失败又谋独立上市

或许,不远的将来,我们又将在主板见到这家“艺人兵工厂”。

三、偶像产业迎来春天?

不仅是《创造101》,此前成为爆款网综的《偶像练习生》,也是乐华文化的代表作,最后出道的9人,乐华练习生就占3席,其中还包括范冰冰的弟弟范丞丞这种超高话题的选手。

爆款网综、新锐艺人走红,以及乐华的突然崛起,背后都代表着国内偶像产业和粉丝经济在近些年的爆发。

根据艺恩预计,2020年我国人均GDP可突破1万美元,偶像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将步入发展快车道,中国偶像市场总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粉丝经济”变现渠道多样,预计2020年核心层音乐市场规模将达到495亿,其中细分的数字音乐、演唱会、互联网演绎市场,由粉丝贡献比率将达到50%以上;外部衍生市场规模(电影、网剧、网络大电影、综艺、广告、二次元等)市场规模预计可达到505亿元。

从收入结构上看,偶像产业的核心是粉丝经济,即基于目标粉丝受众群体进行变现的商业模式。中泰证券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总结出了偶像经济的核心模型:

从流量角度,整体呈现出倒三角的特点,通过大众媒体和内容,能够积累人气和扩大认知度,在经历系统化的运营后逐步转化为粉丝,在此过程中流量开口逐渐变小,用户的ARPU不断提升;同时在粉丝数量不断提升的过程中,收入结构不断由C端粉丝转向B端,从直接付费到流量变现。

《创造101》的最大赢家,曾经新三板宠儿,借壳失败又谋独立上市

从时间纵轴上看,2016年前后是中国娱乐产业的一个特殊时机。随着2015年中国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正式进入发达国家行列,文化娱乐消费需求迅速膨胀,大量资本进入文创产业,包括王思聪的香蕉娱乐、爱奇艺旗下的果然天空、后起之秀坤音娱乐、麦锐娱乐等多方竞争者的入局,实力都不容小觑。

除了已摘牌的乐华文化,新三板上可关注的从事艺人经纪相关挂牌公司包括:唐人影视、盛夏星空、艺能传媒、开心麻花等。

四、纷纷逃离新三板的影视公司

从新三板摘牌,并不是乐华文化一家公司的选择,自去年以来,已有越来越多的新三板影视公司选择逃离新三板。

首当其冲的,便是拥有杨幂、迪丽热巴等当红艺人的嘉行传媒(830951.OC)。嘉行传媒2016年8月借壳“西安同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新三板,业务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艺人经纪业务、影视剧制作发行和商务及衍生品开发。2017年,嘉行传媒营业收入4.78亿元,同比增长43.43%,净利润为1.93亿元,同比增长49.83%。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就达到1.21亿元。

《创造101》的最大赢家,曾经新三板宠儿,借壳失败又谋独立上市

在新三板摘牌前,嘉行传媒的估值曾高达50亿元,但其公司业务依然主要集中在杨幂等艺人为主的影视剧制作上,尚未形成多样化经营的商业战略布局。

有消息称,嘉行传媒从新三板摘牌,志在冲击IPO,但过去的2017年,对于国内有志于上市的影视企业来说无疑是灰色的一年。全年只有横店影视、金逸影视和中广天择三家公司完成了IPO。更重要的是,这三家公司居然没有一家是传统意义上的电影电视剧的制作公司。

今年,排队从新三板“转A”的和力辰光、开心麻花等公司,也遭遇滑铁卢,纷纷终止IPO回归新三板。

综合来看,对于大多数影视公司来说,A股上市的难度都比较大,市场上也因此出现了很多借壳上市,甚至“以壳上市”的现象。但自从证监会对“小燕子”在股票市场空手套白狼行为严惩以来,监管部门对于影视公司资产证券化的管控已经采取了零容忍的态度。

所以,目前对于影视公司来说,如果想在资本市场有所建树,基本只剩下两个途径。要么寻求被以BAT为首的大资本收购,要么就去境外上市,而境外上市的目的地则以香港和美国为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