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火了!BTA三家要把他打造成流量收割機

“小程序”你第一反應肯定是“微信小程序”,其實阿里巴巴和百度都在搞自己的小程序。如阿里巴巴自己在淘寶和天貓上孵化的“會員碼”,又比如百度剛剛正式上線的“智能小程序”。

可以說小程序已然成為了當前最火的風口,BAT勢必會在小程序上進行一番激烈的較量,他們試圖掀起一場“去中心化應用”的革命,而背地裡卻是打著“中心化流量入口”的算盤。

小程序火了!BTA三家要把他打造成流量收割機

小程序為什麼會火

小程序這個東西其實並不陌生,早前在移動互聯網剛剛興起時,人們就在考慮這個問題,當時給出的解決方案HTML5+瀏覽器打造一個即用即走的應用內的應用。

但是搞了一段時間之後,人們發現HTML5技術在當時並不差成熟,並且受制於3G網絡的速度,並不能帶給人們很好的體驗。最重要的是,對於一些電商以及服務型APP來講,HTML5技術不能做到對於用戶的追蹤,也就使得用戶轉化率比較低。

因此在互聯網紅利早期,APP依舊是當時最好的解決方案。首先是用戶獲取成本低,再加上APP內部用戶的行為軌跡可以很好的被記錄,因此轉化率變得非常高。

到了互聯網紅利消退時,APP的弱勢也被爆了出來,首先就是獲取新用戶成本升高,而且用戶長尾短頻次需求跟單個APP之間的矛盾凸顯。如交水費有交水費的APP,有交電費的APP,沒滿足一次這樣的需求就要下載一個APP。

這就導致APP被做得越阿拉越大,因為它要滿足用戶所有需求,用戶採取用它下載它。但是用戶的需求是無限的,再加上APP間又不存在聯繫,彼此封閉,即信息孤島化。因此用於手機上的APP數量並沒有出現實質性的減少。

這時小程序就來了,簡單地說小程序很像是一個超級APP裡面又孵化了很多小APP。可以說,BAT開始發力小程序,其實是都想做那個超級APP。

BAT三家都在做小程序

小程序最火的就數微信小程序,微信在2017年正式上線應用號(小程序前身)開始測試,經過一年的發展,微信張小龍已經給人們交出了滿意的答卷。根據QuestMobile報告顯示,從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微信小程序的月活規模超過4億,在上個月小程序日活用戶達1.4億左右,滲透率達43.9%

拼多多目前已經成了微信小程序的典型成功案例,其招股書顯示,拼多多月活用戶2.95億,但其中三分之二都是來自於微信小程序和公眾號進入。

相比較而言,微信小程序的發展套路很像是蘋果的生態系統。微信當前對於小程序進駐持開放的態度,但是小程序僅能夠在微信運行,用戶退出小程序也是退出到微信平臺。但是微信給小程序配套的則是頂級資源,如簡單的開發過程和上線過程,以及微信首頁頂部下拉流量入口等。

最重要的是,當前微信運用訂閱號+公眾號+小程序的方式構建了自己的生態閉環,而且彼此打通,用戶流量都是在彼此間穿梭無障礙。

這就為開發者和創業者留下了很多想象空間,很多人都是訂閱號+公眾號+小程序一次性配齊,反過來又推動了微信平臺的活躍性。

既然微信做“蘋果”,那百度就走“安卓”路線。在7月4日的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百度正式發佈了“智能小程序”。一開始,百度就給智能小程序定了調性全開放。他主要有兩點:

一方面是,百度智能小程序完全開放,它不僅可以運行到百度APP等生態中去,也可以運行到合作伙伴的APP中去。並且遷移過程很簡單,百度工程師指出僅僅改幾行代碼就行。

另一方面就是,百度生態對他完全開放。百度為了體現誠意甚至將信息流也拿出來為推廣智能小程序。到下一版本百度APP的更新中,百度還將引用微信模式在百度APP首頁採用下拉方式露出智能小程序。

據瞭解,當前百度APP日活躍用戶超過1.5億,加上百度地圖,百度貼吧等等百度生態的千億流量將全部導流給智能小程序。

除了開放,百度還將運用AI技術來助推智能小程序。過意圖識別、興趣識別、大數據標籤等人工智能技術深層理解用戶需求,通過自然語言分析、知識圖譜、信息結構化等技術對內容進行理解,並利用場景感知、機器學習、大數據運算等技術進行智能推薦,完成用戶-內容-智能小程序的智能推薦過程。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千人千面。大大減少了入駐企業在小程序SEO方面的壓力,同時用戶轉化率還會大大提高。

最後一個就是阿里巴巴,其實阿里做小程序相比較前兩者有點另類。因為阿里巴巴始終是圍繞著電商來搞。而且相比較百度和微信,阿里巴巴上的小程序很像是一個個簡單網頁。

他們主要是有便民程序,以及會員碼兩種。阿里巴巴給的入口也不是頂級的,有些服務你需要下探到好幾級才能找到。

因此相比較而言,當前阿里巴巴在小程序這方面還是落後的。究其原因是電商和金融方面阿里巴巴做的太成功,以至於對小程序還沒有提到很高的位置。

BAT的目的是打造中心化的流量入口

前面已經說了,小程序就像是超級APP裡面孵化很多小APP。移動互聯網時代進入爆發式增長後,全網大約湧現出了高達400多萬APP(來自易觀數據)。這其中大多數都是用戶數量極小的殭屍APP,而流量越來越向頭部APP集中。Thinkdata的統計顯示,2017年全年,在通訊社交、網絡購物行業應用中,TOP5應用覆蓋到了80%的行業用戶。也就是中心化應用趨勢已經形成。

這種趨勢下其實用戶手機上裝載的APP數量並沒有減少多少,在加上APP孤島化的問題,面積批次之間沒有聯繫。因此去中心化應用思潮開始氾濫。

這正是BAT所願意看到的,這樣是小程序爆發的基礎。因為BAT可以藉此把自己重新打造成一個超級流量入口。這就特別像是PC時代的瀏覽器,小程序變成了一個個的網頁。

總結語,在打造中心化流量入口的推動下,小程序會成為巨頭爭奪的新戰場。除了引入更多開發者和用戶之外,百度、阿里巴巴和微信下一步競爭將圍繞這小程序的商業化以及產品生態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