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马踏飞燕的名扬四海相比,出土地却散落在河西走廊的武威

相信很多人对于这个名扬海外的中国旅游标志并不陌生,很多年前大家都称为”马踏飞燕“或者铜奔马,这个东汉铜奔马在1983年10月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6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伴随着中国旅游的发展,铜奔马的形象深入人心,让世界熟悉,唯独铜奔马的出土地雷台汉墓名气却远远不及铜奔马。

和马踏飞燕的名扬四海相比,出土地却散落在河西走廊的武威

武威的雷台汉墓位于甘肃武威城区北关中路,这是一座距今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的墓地,雷台的年代古远,据学者考证其古名为灵钧台,为前凉所建。但出土所见与此不合,灵钧台应亦非其实名。

和马踏飞燕的名扬四海相比,出土地却散落在河西走廊的武威

如今的雷台,被修复为一个供人参观的旅游景点,位于雷台前方广场上是马踏飞燕的复制品,高耸矗立在广场中心,四周被鲜花包围,也蔚为壮观。

和马踏飞燕的名扬四海相比,出土地却散落在河西走廊的武威

沿着广场大门继续走进来,远远的看到一组马群的雕塑,矗立在广场上,英姿飒爽。

和马踏飞燕的名扬四海相比,出土地却散落在河西走廊的武威

这就是当时享誉世界的铜车马仪仗俑,按照当时出土的模样,放大了1.5倍以后呈现在这里的,放大以后,不难发现,这群马神态各异,昂首嘶鸣。

和马踏飞燕的名扬四海相比,出土地却散落在河西走廊的武威

其中,战马俑有18匹;单个的马有5匹;战车有18辆,铜奔马便是其中的一匹,只是当时出土的时候,分布撒乱,不知道放在哪里,最终按照目前的模型放在了整个车队的前面。

和马踏飞燕的名扬四海相比,出土地却散落在河西走廊的武威

进如雷台,就可以看到写着雷台观的一个大门,这是始建于清代的一所道观,原则上来说,和雷台墓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这个道观观内主要建筑有风神殿、雷祖殿、三皇殿等,一般前来雷台的人,都会看看。

和马踏飞燕的名扬四海相比,出土地却散落在河西走廊的武威

从侧面走进雷台墓,算是真正的进入到了铜奔马出土的中心,沿着低矮的洞穴,慢慢走进去,越往里走,一阵凉飕飕的感觉,加上两边昏暗的灯光,有一种盗墓笔记的感觉。

和马踏飞燕的名扬四海相比,出土地却散落在河西走廊的武威

据史料记载,雷台为前凉国王张茂所筑灵钧台,而在公元301年─375年那个时代的河西走廊一带,属于十六国中的北凉,也是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可以说是四分五裂的时候,同时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

和马踏飞燕的名扬四海相比,出土地却散落在河西走廊的武威

作为北凉国君,该墓主算是一个心向一统的,而且深受汉代文化,思想的影响,所以目的出土的物品,大部分都是东汉时期的风格,这坐雷台下东南角一座东汉晚期大型砖墓,或许墓主人从来未曾想过,其中的一件陪葬品居然在今时今日被世界熟知。

和马踏飞燕的名扬四海相比,出土地却散落在河西走廊的武威

走进最里面,便是铜车马仪仗俑出土地,整个雷台汉墓有正寝便殿。正寝的作用主要安墓主神坐,为墓主灵魂正常起居之处,由供奉的宫人如同对待活人一样侍奉;便殿是正寝的附属建筑,主要供奉主灵魂来此游乐。

和马踏飞燕的名扬四海相比,出土地却散落在河西走廊的武威

如今里面依旧放了原版的复制品,游客依旧可以看到曾经的模样,但是比起世人皆知的铜奔马来说,来到这里寻觅铜奔马出土的地方,却少之又少,游客也极为有限,不由得令人感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