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5 武威“蝴蝶楼”传奇

武威“蝴蝶楼”传奇





武威“蝴蝶楼”传奇


这是一幢神秘的建筑,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门窗封闭,常人无法一睹它的全貌;这是一个静谧的所在,无数游客在它身边走过,投下匆匆一瞥,留下隐隐疑惑。在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繁华深处,它却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与周边的热闹景象形成了一种巨大的反差。时空仿佛在这里窒息,历史好像在此处停滞,它仿佛是一处被现代遗忘的角落,衣衫褴褛、形容破败地立在闹市,默默无语,任人评说。它,就是武威蝴蝶楼。

蝴蝶楼位于武威市凉州植物园,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两层小楼,因平面布局呈三段式蝴蝶展翅形,故得名。它建于1938年,是武威现存的年代最久的砖木结构楼房,为武威市文物保护单位。

武威“蝴蝶楼”传奇


凉州植物园解放前叫东关花园,其前身是清代凉州知府陈润生的私人花园,当时名叫亦园,也叫东园,面积不大,里面曾建有北极台等建筑,各种花卉甚多,是陈润生及其家人憩息、玩赏的园林。《武威简史》记载道,军阀马步青统治武威期间,对武威东关进行了大面积的改造,并在原亦园的基础上扩建成东关花园。为了修建东关,他滥伐树木,致使“西山林木砍伐殆尽,成为荒山秃岭”。当时武威东关北面原是一些果农、菜农聚居之地,共有一百多户人家,马步青借改造东关之名,将此地强行划为园林区,赶走农户,四周用围墙圈起来,在里面种植了各种树木花草,与先前的亦园合并起来,命名曰东关花园,并在花园里修建了当时武威最早的小洋楼——蝴蝶楼。

蝴蝶楼从外表看基本保存完好,一体青砖到顶,造型独特,其修建工艺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那么,该楼又是何人所设计建造的呢?据《武威通志》记载,为了在东关花园修建一座别致的小洋楼,当做自己的别墅,马步青于1937年特意从天津招聘来“洋灰匠”(当时对现代瓦工的称呼)杨再生,协同武威建筑业“行头”(经官府指定的行业牵头人)、著名工匠李生瑞等,于1938年精心设计修建了东关花园二层小洋楼,并命名为蝴蝶楼。蝴蝶楼不仅外形别致,里面的装饰工程也与众不同,全楼都铺上了木地板,木质楼梯,雕花吊顶,此外还安装了先进的水暖设备。完工之后,蝴蝶楼成为当时武威最早的、设施设备最豪华的小洋楼。

蝴蝶楼之所以让人感到神秘,就是因为它与曾经盘踞在武威达十年之久的民国军阀——马步青渊源颇深,因此,看到蝴蝶楼,就不能不提起马步青。马步青,字子云,生于1898年,甘肃省临夏人,马步芳之兄。1931年率骑五师驻防武威,在他统治武威期间,四处抓捕壮丁,大肆走私鸦片,秘密贩买军火,阻击红西路军西征,对人民敲诈勒索、巧取豪夺,留下了千古罪名。但史料还记载,马步青统治武威期间也做过一些有益的事业,如兴办青云学校,植树造林,修筑甘青公路,还有“电灯,电话,戏园,医院等新式设备,皆为马步青一人所办。”一九四一年秋,国民党政府调马步青为柴达木屯垦督办,他才率部移防,离开了统治长达十年之久的武威,离开了蝴蝶楼,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

1944年马步青离开军队回到家乡临夏,1949年8月在解放军进军临夏时,携家眷逃往西宁,西宁解放前又逃往重庆,后经香港到达台湾。那段时间,马步青就像一只飘零的蝴蝶,在风雨飘摇中漫无目的的飞舞。不知他在台湾的那段日子里,是否常常会凭栏西望,对着遥远的武威蝴蝶楼神思遐想。1977年2月9日,这位武威蝴蝶楼曾经的主人——马步青因病卒于台北,终年79岁。

武威解放后,蝴蝶楼所在的东关花园改造为“东关园艺场”,现在又改建为凉州植物园,因里面有数百株古老高大的核桃树,当地群众俗称“核桃园子”,成为众多老百姓消暑乘凉的地方。但由于政治、历史原因,蝴蝶楼从未被修葺过,仍旧破败孤单的伫立在原地。

我走近过蝴蝶楼多次,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吹雨打,如今的蝴蝶楼早已是尘埃落定,映入眼帘的,只是满目的衰败与苍凉,兼传统与西洋风格的镂空花饰栏杆虽然依旧,但残破之处甚多,门窗以及条石台阶也破损残缺。它就像一个弱不禁风、风烛残年的老人,无助地立在那里,显得暗淡无光,全无了昔日的风采。

每次面对着冷漠孤寂、千疮百孔的小楼,轻轻抚摸着蝴蝶楼那斑驳陈旧的青砖,我禁不住浮想联翩:那时,这儿或许是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或许是金屋藏娇、声色犬马,或许是戒备森严、密室谋划……但繁华散尽,人去楼空,这一切,都如过往烟云,白马过隙,在历史的风尘中烟消云散,唯有一幢空荡荡的蝴蝶楼,孤独地立在那里,任花开花落,任游人凭吊、唏嘘、感叹。

蝴蝶楼,它是一处历史的遗存,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是一段深远的记忆,是一幢古老的建筑,我们应该有区别的对待历史,善加保护,无论如何不能让它在我们眼前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