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君創投:投資Facebook收穫2000倍!「PayPal」教父將要進軍中國

蒂爾認為,中國的創業公司目前已經從效仿西方模式轉向自主創新,他希望能夠儘早參與其中。而早在一年前,蒂爾就曾放話,硅谷“壟斷科技”時代已結束,看好中國市場。

弘君創投:投資Facebook收穫2000倍!“PayPal”教父將要進軍中國

彼得·蒂爾

中國創投圈有望迎來一位新“闖入者”。

據知情人士消息,著名風投彼得·蒂爾(PeterThiel)有意組建一支專注中國市場的新基金。據稱,這位億萬富豪正在考慮不同的投資方法,包括通過直接募資或合作方式在中國組建一支基金。

蒂爾認為,中國的創業公司目前已經從效仿西方模式轉向自主創新,他希望能夠儘早參與其中。而早在一年前,蒂爾就曾放話,硅谷“壟斷科技”時代已結束,看好中國市場。此後,這位硅谷“VC之王”頻繁往返中美。

顯然,作為Facebook的早期投資人,蒂爾希望在中國捕獲“下一個Facebook”。

“PayPal匪幫”教父:

第一次創業賺了5500萬美元

對於蒂爾堪稱傳奇的過往,中國創業者並不陌生。

1967年蒂爾出生在德國,小學時隨父母搬到美國舊金山Foster City,成為名副其實的“硅谷一代”。

大學時期,蒂爾在斯坦福學習了哲學和法學,並最終拿下法學碩士學位。畢業後的蒂爾成為紐約一家頂級律師事務所的律師,順利擠進了美國“精英階層”。然而,他發現自己並不熱愛這份職業。在忍耐了7個月之後,蒂爾主動結束了這段被他稱為“人生中最不快樂時期”的律師生涯。

後來,蒂爾進入了金融行業,在Credit Suisse Group做了三年衍生品交易。到了1996年,他設立了自己的多策略基金 Thiel Capital 。

投資Facebook:50萬美元收穫2000倍回報

離開了Paypal,彼得·蒂爾迎來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筆投資——成為Facebook第一個外部投資人。

關於這一段往事,《Facebook 效應》一書中曾有過詳細的描述。

起初,Facebook 總裁肖恩·帕克找到LinkedIn CEO 裡德·霍夫曼(Reid Hoffman)尋求融資。霍夫曼擔心會跟他在 LinkedIn 的職務產生潛在的利益衝突,所以回絕了。但霍夫曼同時把帕克引薦給曾在 PayPal 共事過的蒂爾。

蒂爾同意以可轉債的形式進行投資——如果 Facebook 2004 年年底前用戶數達到 150 萬,蒂爾的 50 萬自動轉成 Facebook 股份;如果沒有達到,他可以要求Facebook 還錢並補上利息。

儘管後來 Facebook 沒能達標,蒂爾還是同意轉股。“他們(Facebook)對最初願景的追求使我寬心。而且這一個很合理的估值。我想這會成為一筆很安全的投資。”蒂爾解釋說。

後面的事大家就都知道了,Facebook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012年,Facebook上市,蒂爾變現了約6.3億美元。同年8月中旬,他又以約20美元一股的價格賣掉了近2230萬股,套現4.46億美元。當年這筆50萬美元的投資,帶給蒂爾超2000倍的回報,堪稱世界風投史最經典的案例之一。

當然,蒂爾的投資眼光不僅體現在投資Facebook上。早在2005 年,他就創立了自己的VC基金——Founders Fund,並在後來投資了 LinkedIn、Yammer、Yelp、Palantir、Quora 等一大堆知名的獨角獸公司。

硅谷“叛逆者”:奉行逆向投資理念

儘管蒂爾譽滿天下,但他在美國並不是一個那麼主流的人物,至少在觀念上。

執掌高達百億的投資基金,他奉行逆向投資理念,反對隨大流,他投資的標誌性項目都是傳統投資人無人問津、發展緩慢的領域,例如對抗衰老、治療癌症、納米技術和探索外太空。這些項目光聽名字都讓人感覺非常科幻,以至於記者評論蒂爾這些充滿想象力的項目時寫道:“與其說是為了經濟回報,不如說是為了滿足他烏托邦的夢想。”

在去年北京的一場活動上,蒂爾直言,如今的美國是各種小打小鬧的電子科技玩意兒的天堂,忽視了科技改變世界這樣更加壯闊的理想。他懷念上個世紀的五六十年代,在那個美國科技普及的全盛時期,對未來世界發展各種可能性的討論成為人們日常對話的常見主題。

此外,作為硅谷“教父級”的投資人,蒂爾有很多詭異的投資理念,其中最為爭議的是“絕大多數情況下,我都不會投資Google員工離職創業的公司”

在他看來,那些Google等離職員工學到的經驗,除了他們手頭負責的產品、技術和項目,特定領域內操作經驗,並無其他。雖然他們當中絕大多數人很聰明,夠努力,但他們創立公司的所謂“初心”,和創造一家偉大的公司差之千里。

有意思的是,蒂爾說過不投資穿著正裝來見他的創業者。他認為穿正裝這點說明創業者打算逢迎、討好投資人。當年扎克伯格穿著T恤來見他,這讓他認為小扎值得信賴。

另外,蒂爾的基金與其他投資機構還有一個不同點——他認為投資人不應該深度參與所投企業。蒂爾的投後管理相對比較放任。他的邏輯是,如果創業者需要這樣那樣的幫助,肯定是某些地方出錯了。當然,這未必值得其他投資人借鑑,因為他在選擇創業者時,會更青睞有能力不成為CEO的創始人。

從硅谷到中國:美元VC的新旅程

儘管發跡於硅谷,但蒂爾對硅谷的熱情正在減退。

過去幾年,蒂爾一直批評硅谷的“文化單一”、“有毒”,甚至把公司從硅谷搬到了洛杉磯。他曾說過,所有高科技公司都在硅谷,這是非常矛盾的——因為它們都是全球性規模的互聯網公司,它們可以建在任何地方,只要有人才,有資本,有正確的管理結構。

他正把目光聚焦在中國。“過去幾年,中國是除硅谷以外的另一個大型科技中心,那裡已經出現了一些了不起的公司。”

顯然,中國創業市場正在受到全球投資人的青睞。

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稱這次募資“順利得超乎想象”——去歐洲見第一個投資人就感覺已經超募,去紐約的時候就想不要融資了。他分析背後的原因: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單一市場,中國的創新能力已經從借鑑美國模式成功反超,具備中國本土創新能力,甚至中國模式在海外被借鑑。

而達晨創投也表示堅定不移地專注中國市場,這家本土創投巨頭在過去18年以“外資眼光、本土手法”投出了一批明星企業。面對動盪的經濟週期,達晨創投始終堅持著一條投資理念,那就是“相信中國”——

“做多中國未來是我們堅定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