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鱒魚算不算三文魚,正反方意見大匯總!你怎麼看?

三文魚是不少食客的心頭愛,低脂肪、味道鮮美,在吃貨群體中廣受歡迎。

虹鱒魚算不算三文魚,正反方意見大彙總!你怎麼看?

今年5月,有媒體報道稱“我國青藏高原養殖的三文魚,已經佔據了國內三文魚三分之一的市場”,從而引發公眾對於“淡水虹鱒是否屬於三文魚”的質疑。

一時間,吃貨們劍拔弩張,硝煙四起,一些自媒體的標題是這樣的……

虹鱒魚算不算三文魚,正反方意見大彙總!你怎麼看?

對許多人來說,說起三文魚首先想到還是來自挪威、日本、新西蘭、加拿大等地的“正宗”三文魚。對於三文魚的身份問題,網友們各執一詞。

今年7月,央視記者深入青海、甘肅、山東、北京等地就虹鱒魚、三文魚養殖、銷售、食用等環節進行了調查。記者買了一條虹鱒魚,和烹飪專家買的海水三文魚現場對比。

虹鱒魚算不算三文魚,正反方意見大彙總!你怎麼看?

烹飪專家表示,兩種魚完全可以混淆,即使自己從事水產品加工多年,從感官上還是分別不出來。

那麼,虹鱒魚到底是不是三文魚呢?

這兩天,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三文魚分會成立大會暨中國國際三文魚產業發展論壇上,頒佈了國內第一個《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正式將此前備受爭議的虹鱒歸類為“三文魚”, 同時明確了生食三文魚的標準、標籤、運輸和貯存等要求。

虹鱒魚算不算三文魚,正反方意見大彙總!你怎麼看?

虹鱒魚資料圖 新華社

該標準一經發布再次引發爭議。有專家指出,目前大西洋鮭才是公眾通常所認為的三文魚,網友也普遍擔心三文魚概念擴大化後,一些商販更可以理直氣壯地用低價虹鱒冒充大西洋鮭了。

這個標準能信嗎?部分網友對團體標準表示質疑。

交鋒

新標不該大眾接受後才公佈嗎?

團體標準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三文魚分會相關負責人稱,三文魚是鮭科魚類的統稱,包括大西洋鮭、虹鱒、銀鮭、王鮭、紅鮭、秋鮭、粉鮭等。

三文魚既包括鱒魚,也包括鮭魚,大西洋鮭只是其中的一種,虹鱒也是其中一種。三文魚只是一個商品名稱。從學名上,鮭鱒類都在三文魚裡面,所以虹鱒也是其中之一。

國內三文魚主要來自挪威,最開始引進的品種為大西洋鮭,所以長期以來人們將大西洋鮭與三文魚等同。實際上,國內大規模養殖的三文魚主要是虹鱒,養殖與消費者認知的偏差,引發了爭議。

質疑

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鍾凱曾發文否認虹鱒為三文魚,指出“美國FDA明確說,虹鱒不許叫三文魚。”

上海海洋大學教授陳舜勝也對媒體表示,中國人對三文魚約定俗成的稱呼主要是指大西洋鮭,“現在標準擴大了,但俗稱要大眾接受後才能公佈。”

虹鱒到底有沒有寄生蟲?

團體標準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會長崔和稱:

1.相較於陸生動物,水生動物中能夠與人感染的寄生蟲很少。目前,我國水產品上市前都經過檢驗,其中對人類健康危害較大的寄生蟲——線蟲、吸蟲和絛蟲,都要求不得檢出。

2.今年廣東省權威檢測部門專門對包含海水及淡水養殖的260多個三文魚樣品進行檢測,均沒有發現寄生蟲問題。

3.寄生蟲主要取決於生產環節的管理水平。對於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要求每條魚大於3公斤,肉質呈橘紅色或紅色。寄生蟲有生存環境才能活下來,達到3公斤以上生食三文魚規格的三文魚離開水後,99%以上的寄生蟲都活不下來了。

質疑

儘管如此,不少網友仍質疑,淡水養殖的虹鱒寄生蟲多過海水魚,生魚根本不可以直接食用,否則有害健康。

虹鱒更能冒充大西洋鮭了?

團體標準

為了保護消費者的知情權,新標準對產品標籤作出了明確要求——預包裝產品的標籤應標註原料魚產地以及種名,讓消費者清楚原料魚來自哪裡,方便從包裝上識別,如三文魚(大西洋鮭)、三文魚(虹鱒)等,這樣三文魚產自淡水、海水就能一目瞭然。

質疑

儘管如此,有網友認為三文魚概念擴大化後,一些商販還是可以更加容易地用低價虹鱒冒充大西洋鮭了。

團體標準不該更嚴苛嗎?

團體標準

崔和稱怎麼生產三文魚,國內三文魚養殖、生產、銷售等產業鏈公司主要負責人最清楚,團體標準由公司成員起草,在之後的審核階段,則都是高校、科研院所的教授、研究員專家把關,由他們對草稿提出修改建議,最終由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再批准發佈。

質疑

該團體標準主要起草人均是國內三文魚養殖、生產、銷售等產業鏈公司主要負責人。

對此,有網友稱:“主辦方、裁判、解說、球員都是我的人,你怎麼和我鬥?” 還有消費者表示:“如果真為消費者負責,標準應該更嚴苛而非放鬆,為何制定,為誰制定,不言而喻。”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鍾凱更是直接把虹鱒歸為三文魚總結為“資本的勝利”。

虹鱒歸於三文魚的依據何在?參考了歐洲國家的一些提法

“三文魚salmon:鮭科魚類的統稱,包括大西洋鮭、虹鱒、銀鮭、王鮭、紅鮭、秋鮭、粉鮭等。”這是《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對三文魚的定義。

虹鱒魚算不算三文魚,正反方意見大彙總!你怎麼看?

大西洋鮭 視覺中國供圖

在此之前,國內三文魚的概念一度停留在“消費者認知”中,並未見明文規定。

上海海洋大學教授陳舜勝表示,“上世紀90年代挪威三文魚引進到中國,中國人就把它叫三文魚。到現在為止,中文的三文魚是狹義的,英文的salmon是廣義的。中國人對三文魚的約定俗成的稱呼,主要是大西洋鮭。”

陳舜勝不認同標準將虹鱒歸於三文魚這一定義。他認為,虹鱒魚和三文魚並非同類魚,虹鱒是淡水魚,形態和太平洋鮭接近。兩者有親緣關係,但虹鱒魚並不是三文魚,目前標準擴大了範圍。

上述團體標準中三文魚的定義在徵求意見過程中,也曾有參與的專家提出過疑問,崔和回憶,“當時有專家問依據是什麼”。

他表示,定義概念參考了歐洲國家的一些提法,“畢竟他們產業規模大,歷史也悠久。在中國製定這個標準,三文魚作為外來物種,必須要找一些國外權威的東西作為參考依據”。

有媒體報道稱,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明文規定:“虹鱒”的學名是Oncorhynchus Mykiss,通用名為Rainbow Trout。在市場交易中,食品包裝上不得標註“三文魚”(Salmon)。

崔和表示,美國的問題和歐洲不一樣,“因為美國它也沒什麼大西洋鮭,也不養。所以它不涉及到這一問題”。

虹鱒魚算不算三文魚,正反方意見大彙總!你怎麼看?

小編髮現,上述團體標準雖然將虹鱒歸類三文魚,但要求外包裝的標籤、標誌要標註原料魚產地以及種名,示例如,三文魚(大西洋鮭)、三文魚(虹鱒)。

崔和表示,“從虹鱒的角度上來說,在挪威也好,法國也好,到底是大西洋鮭貴還是虹鱒貴,毫無疑問是虹鱒,再說鄰近的日本,

虹鱒的價格也比大西洋鮭高多了,消費者沒吃虧”。

他還指出,虹鱒的肉質、色澤、口感都超過大西洋鮭,在未來五年,國內虹鱒的價格肯定要超過大西洋鮭。

這個標準您接受嗎?

來源 | 北京晚報

文字 | 北京晚報記者楊濱,綜合澎湃新聞、央視新聞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