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中伏,走在鄉間的小路,細回想那些年我們在稻田裡手工除草

時值中伏,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哪涼快,呆哪去,趁夕陽西下,漫步田間小道,欣賞田園風光,享受鄉野的清涼。田野裡,綠油油的禾苗,生機勃勃。這使我回想起當年在農村手工除草的情景。


時值中伏,走在鄉間的小路,細回想那些年我們在稻田裡手工除草

當年,那是八十年代初期,剛剛實行責任田承包到戶,我家承包了三畝薄田,麻雀雖小,肝膽俱全,扮禾、整田、插禾,每道程序一樣都不能少。每個夏天的“雙搶”時期,是農民最忙的時候,工期一般是十五天左右。那個時候,我還只有十來歲,也要跟在大人的屁股後頭,樣樣都要幹,也幹得有模有樣,經常受到了父母親的表揚。
時值中伏,走在鄉間的小路,細回想那些年我們在稻田裡手工除草

插禾完成後,十幾天左右禾苗長勢喜人,就需要開始手工除草了。這是連許多大人都怕乾的農活。
時值中伏,走在鄉間的小路,細回想那些年我們在稻田裡手工除草

手工除草就是清除稻田中的雜草,在我們益陽當地的稱呼,叫“摸草”,也有叫“捅草”的。其實不就是給稻田除草嘛!說起來比較輕鬆,但是並非如此簡單。首先由於不能摸到禾苗的根系和正在灌漿的稻田,以便影響禾苗的生長髮育和成熟,只得採取踩在禾苗的格子中間,用左手或右手摸著拔除雜草,也有的用腳趾頭拔除雜草的,然後一步一步弓著背彎著腰向前進。


時值中伏,走在鄉間的小路,細回想那些年我們在稻田裡手工除草

農民們頭頂烈日,穿著長褲,膀子上套著護袖,在滾燙的田野裡作業,熱浪、曝曬、汗水連成一片。面朝稻田,腳踩開水,背朝天,這就是當時農民在農田裡作業的真實寫照。其苦是可想而知的。當時,我一連參加了幾天的手工除草,膀子和腿都曬黑了,小腿還被螞蟥叮咬了好幾次,好在我有經驗,用手輕輕一刷螞蟥就下來了,但腿上也留下了幾道被叮咬的的血痕……
時值中伏,走在鄉間的小路,細回想那些年我們在稻田裡手工除草

隨著農業科技的發展,早幾年種田就用上了除草劑,手工除草也就進入了歷史。然而,我們不應該忘卻種糧的辛苦,“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也應該教育我們的子孫後代,珍惜糧食,遠離浪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