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唯樂樂
其實玄武門之變,有很多眾人不知道的情況。老百姓的大眾心裡覺得,被殺的就是弱者,就應該同情。而殺人者就是十惡不赦的罪人,而且身上從此染上了汙點,想洗也洗不掉。但是生在古代的帝王家有太多的事情是身不由己的,今天不是你死,明天就是我亡。
李建成本身就是一個狠角色,他可不是一隻軟弱待宰的羔羊。當然不會束手就擒,相反攻擊李世民是招招致命,拳拳到肉。
李世民是想當太子,想當皇帝,因為他知道自己有這個資本。但是他並不想通殺戮的方式上位,而是用實力證明自己,或是讓李淵改立自己,或是讓大哥主動讓賢。於是李世民很拼,拼到了獨孤求敗的境界。但是李淵只能給李世民的優待是:特設天策上將一職,位在王公之上。無奈古訓有制,立長不立幼,父親李淵左右為難,大哥李建成是死攥著不放。
既然李世民想當太子的心,已經昭然若揭於世。李建成肯定要想應對措施,所以太子黨和李世民的支持者劍拔弩張,火藥味越來越濃。面對李世民日漸漲大的威脅李建成至少採取了兩種剷除李世民的應對措施。
一,肢解李世民集團
秦王府有許多驍勇善戰的大將,李建成想引誘他們為自己所用,於是先給尉遲恭送了一車金銀珠寶,附信一封:“殺望得到你的屈駕眷顧,以便加深我們的布衣之交”。尉遲恭婉言謝絕,李建成大怒,懷恨在心。尉遲恭將此事告訴了李世民,把李世民感動的眼淚橫流,後來李元吉對尉遲恭又是暗殺又是誣陷,多虧李世民出手相救,最後化險為夷。隨後李元吉又把目標定到了馬軍總管陳知節身上,高祖將其外放為康州刺使。
最後,右二護軍段志炫、房玄齡、杜如晦等人都遭李元吉誣陷,均被高祖斥逐,李世民差不多成了光桿司令。
二,準備投毒暗殺
公元626年夏,突厥南下犯邊,李建成向高祖建議讓李元吉代替李世民出征。出發前李元吉向高祖請求調秦王府的尉遲恭、陳知節、段志宏、秦叔寶等人同他一起出徵,並從秦王的隊伍中挑精銳士兵補充自己的實力,所有的安排都是為殺李世民做準備。並密謀在為李元吉宴別時,先下毒酒給李世民,然後安排伏兵,再殺尉遲恭。
為什麼李建成、李元吉計劃失敗了呢?
因為被李世搶佔了先機,其實李世早就在李建成集團內部安排了一個叫王眰的眼線。李世民得知情報後,向高祖告狀,指控太子的李元吉淫亂後宮,並且設計謀害自己。高祖聽後極為驚訝,決定第二天早朝進行查問。
於是公元626年,六月四日早上,李世民搶先實施了玄武門之變,李建成、李元吉弟兄雙雙斃命。
李建成和朱棣有可比性嗎?
顯然沒有,最主要是兩個人所處的環境不同。李建成與李世民的爭鬥集中在了宮廷裡的一畝三分地,而朱棣是在離南京千里之外的北京擁兵自重,裂土分疆。即便是自己不反抗,任憑建文帝來抓,往返也定一兩個月時間。
朱棣南征北戰,久經沙場考驗。而李建成在唐朝的統一大業中唯一立下的戰功是,在公元623年率軍討伐劉黑闥、徐圓朗之戰。
最後再拿李世民和朱棣比一下,李世民那裡不如朱棣?
在封建帝王家庭裡是沒有人情可講的,成王敗寇是誰都明白的道理,某種程度上講生在帝王家是一種悲哀,李建成、李元吉的五個兒子在被殺的時候,估計連為什麼都不知道。所以“生生世世不復為帝家”,做個尋常進百姓最好不過!
國史通解
兩人面對的形式不一樣,朱棣不反的話,離死不遠了,朱棣之前的藩王已經被逼死一個,發配看管雲南一個,一人貶成庶人,一個被囚禁皇城!可以說朱棣不反下場也就如此了。朱棣在朱元璋在世時應該沒想過謀反,而且當時太子朱標也算一代仁主,所以朱棣當時應該沒想要反,而李世民從各個方面來看就是個心機婊,從一開始就想奪位,太子手下文臣甚多,連魏徵都出自太子門下,如李世民所說的魏徵直言進諫不懼生死,倘若李建成真的昏庸無道爛泥扶不上牆,哪來的那麼多人幫他,李世民是不是有點打自己臉了,而且朱棣繼位後善待自己兄弟,而李世民還沒繼位就把自己兄弟殺了個乾淨!相對來說一個是主動造反,另一個是被逼無奈!因此李建成如朱棣一般強勢,李世民依然會篡權。
看不到的面具
如果李建成是朱棣一樣的狠角色,死的會更早,李建成雖為太子,也是有勇有謀之人,也曾為大唐立下赫赫戰功,但他沒有自己的勢力,為什麼沒有,因為他沒有政治才能,不會網絡人才,李建成也曾帶兵征戰,攻城掠地,但根本沒有培養自己勢力的意識,導致幾年帶兵下來,沒有什麼嫡系將領。
李世民則不一樣,極會籠絡人心,對手下恩威並施,顯示了極高超的政治才能,幾年的征戰下來,已培養了一大批自己的嫡系,使手下一批將領以李世民之命是從,這就是他與李建成不同之處,也是他會最後成功的原因。
李世民一早就有培養嫡系的野心,所以一有戰事,才屢屢請命出戰,在戰爭中尋找機會,培養自己的勢力,而李建成則安於現狀,根本沒有此等心思,認為自己已是太子,皇位非自己莫屬,對李世民的放縱,讓他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玄武門之變,李淵也有責任,晉陽起兵時,曾答應事成後封李世民為太子,又中途反悔,讓李世民很不爽。立李建成為太子後,為了以後能順利過渡,就不要給李世民機會掌兵,讓李建成統兵,或別人統兵也行,而李淵每次有戰事,都讓李世民率軍出征,等到消滅了薛舉,薛仁皋,王世充,竇建德,劉武周,劉黑闥等中原主要軍閥後,李世民羽翼已豐,再難憾動。
再則明知李世民嫡系眾多,軍中將領皆李世民之親信。而李建成則人單勢孤,即然想讓其繼承皇位,就應主動打壓李世民,好讓李建成上位。恐怕此時李淵也無能為力了,大錯已成,李世民羽翼已豐,他也沒有辦法。
李建成此時也已意識到這一點,李世民在軍中朝中威望都比自己高,如不早除,李淵死後,皇位根本輪不到自己,在李淵活著時動手還有一絲希望,李建成深知自己早已遠非李世民對手,所以聯合李元吉共同對付李世民。
李世民就是現在沒有野心,想退出,手下將領也不會同意,主要是李建成、李元吉也不會放過他,這就是自古皇室的悲哀,在得知李建成等想害自己的計劃後,毅然發動了玄武門之變,將李建成、李元吉斬草除根。
如果李建成是狠角色,李世民早就動手了,皇位只有一個,與其先被李建成所殺,不如自己先動手,以實力而言,李建成是鬥不過李世民的。
三千年讀史看人生起落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很好解釋,不管李世民的對手是誰,玄武門之變必定會發生,因為他只有這麼做才能活下去。
李世民的悲哀
李世民於唐王朝的建立有莫大的功勞,從太原起兵到定鼎天下,李世民始終衝殺在最前線,當然史書中可能故意抹去了一部分李建成的功勞,但是秦王破長安,攻洛陽,大戰虎牢關,重創劉黑闥都是蓋世奇功。
悲哀的是由於出身問題,李世民不是長子,他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李建成坐上太子之位,他終其一生也只能為人臣,何況人臣也並不好當。
李世民的勢力
虎牢關一戰後,李世民因功被封為“天策上將”,地位在百官之上太子之下,儼然是唐朝的第三號人物,而且是實權派,除此之外,李世民還獲得了一個重要特權——自置官屬,李世民得到了這樣特權,天策府已經可以和東宮對抗了。
可以說天策上將這個職位是李世民最終得以成功的基礎,也是他必然發動政變的原因。
李世民為什麼一定要發動政變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可以想象李建成繼位之後,李世民將面臨何等尷尬的地位,李世民一天不除,李建成的皇位就一天不穩,這不是李建成願不願意這樣做,而是在這種局勢下,李建成必須這樣做。
對於李世民來說,早晚有此一爭,與其等李建成登上皇位,弄出個弒君的罪名,倒不如現在就動手。
李建成為什麼失敗
為什麼說朱棣是個“狠角色”,不僅是因為他登基之後大開殺戒,更是因為他敢以卵擊石,奮力一搏,朱棣的靖難可以說大部分時間都是九死一生。
李建成實力其實並不弱,尤其是在長安城內:“建成等私慕四方驍勇及長安惡少年兩千餘人為宮甲,屯左右長林門,號‘長林兵’”再加上齊王的支持,軍事力量不弱。
李建成敗在手下沒有權謀之人,自己本身又缺乏決斷。
李建成東宮李綱、鄭善果、魏徵、王圭,皆是正直之人不善權謀,而李自成本人也優柔寡斷,遠沒有李世民的鐵腕的決斷。
綜上所述,不管對手是誰,李世民必然會去奪權,如果李建成有朱棣一般果斷和決絕,那麼最終的結果勝負難料。
一點點歷史
有人說李建成太仁慈,所以才給了李世民稱帝的機會。李建成和李世民來比,李建成的確心慈手軟。說李建成是朱棣一樣的狠角色,李世民敢不敢發動玄武門之變?
答案是:李世民依舊會發動政變。因為,李世民功高蓋主,大唐的江上基本靠李世民打下來的,李淵曾經也答應將皇位傳給李世民,但是李建成是嫡長子,按照法理李建成應該做太子。另外,李淵本來也偏愛李建成,如果不喜歡李建成,李淵就不會把太子之位讓給李建成。李世民知道李淵偏心,只是沒有明說,所以明爭暗鬥,在所難免。
李建成雖然說心比較軟,但是他弟弟李元吉是一個比朱棣還狠的角色,他完全可以和李建成形成互補。李建成每次都在弟弟李元吉的慫恿下才對李世民起的殺心,畢竟李元吉是武將出生,心狠手辣。李元吉知道李世民的軍事才能過人,自己不如他,李建成的影響力也沒有李世民那麼大。更重要一點是,李世民手握兵權,這對太子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威脅。雖說李元吉在他們兄弟之間挑撥離間,其實李建成也知道,自己真的不如李世民,也有殺李世民的動機。而李元吉站在哥哥李建成這一邊,為他加油打氣,更堅定了李建成殺李世民的決心。
李建成非沒有機會殺李世民,不過他做事猶豫不決。有一個很棘手的問題,讓李建成遲遲不敢動手,那就是李世民手握兵權,手底下兵多將廣,太子駕馭不了。李建成不僅僅畏懼李世民,也畏懼他身邊那幫人。所以,對從李世民身邊的人,威逼利誘。誰知道李世民有一幫忠實粉,李建成收買不了。比如尉遲恭,李建成拉攏不行,就派刺客去殺他,由於尉遲恭武力過人,李建成派去的人都沒有成功。事情敗露以後,李世民就更加提防著李建成,李建成殺李世民的難度係數又增加不少,但還是不敢使用武力,也就暗地裡鬥。李建成見李世民的老部下拉不攏,想辦法奪取李世民的兵權,然後乘機殺掉。所以,李元吉借討伐突厥的機會,先奪取李世民的兵權,然後趁機殺掉李世民。事情敗露,就看誰的手快了。
於是,歷史上著名的“玄武門之變”就這樣發生了。有人會問,李建成為什麼等這麼久殺李世民,為什麼非要奪他的兵權。其實,李建成並非這一兩次想殺李世民,史書裡面也有記載,李建成曾經在李世民的酒裡面下毒,李世民吐血數升,但是沒死。所以,李世民一直提防著李建成。假如,李建成直接使用武力,以他的實力,根本不是李世民的對手,所以必須奪取李世民的兵權以後,才能除掉他。事實證明,李建成並非不想殺李世民,也不是不夠狠,而是自己的實力不夠。
孟子說史
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是必然的!主要原因在於李淵而不在李建成。
太原起義反隋是李世民鼓動李淵的,也可說成是李世民的謀略。天下大半都是李世民打下來的,能征善戰的大將跟隨的也是李世民,可以誇張的說除了皇帝和太子都是李世民的。這是玄武門之變的跟本原因。
李淵的優柔寡斷是直接原因,一個不是太子不是皇帝的人得到天下百姓的擁戴,得到朝中掌權大臣的擁護,作為皇帝該怎麼做不用說都知道,天下打下來後就應該果斷收兵權,打壓朋黨。他一樣都沒做,導致李世民既有將軍大臣的擁護,又有軍隊做後盾,他不反誰反。當中壓根就沒李建成什麼事,他也不可能像朱棣一樣,朱棣是打仗打出來的手握軍權威信又大,而李建成只不過是個後勤補給,戰亂年代後勤跟作戰部隊不論是在權力還是威望上都沒得比。
這隻就是個名字
敢動。
皇家爭奪權力你死我活,自然要發動,既然有了決心,就要魚死網破。勝利了,什麼都是自己的,包括位子女人。失敗了,什麼都保不住,自己的項上人頭,還有自己心愛的妻子。李世民不是不知道。
大隋朝王子之間也有鬥爭,楊勇如何輸的,楊廣如何勝利的,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李世民是一個思維很縝密的人,自然不會放棄機會。
即使李建成比朱棣強大一百倍,既然賭了,還要付出全部精力。否則不如平心靜氣裝孫子。
李治亞文史博客
今天早上剛回答了一個問題。李世民跟朱棣是同一類人。都有當大帝的才幹奈何都不是長子。如果李建成換成朱棣。李世民就不敢輕舉妄動了。如果李建成有朱棣的才幹,他的戰功就會跟李世民相差無幾。加上太子身份的加持,本來五五開就變成九一開。李世民如果敢反就是就是九死一生。不過另一方面,如果是朱棣,他可能就不會猜忌李世民,不怕李世民奪皇位。要是能兄弟聯手,唐朝可能走向另一個巔峰。當然也有可能先下手為強,那麼李世民就沒得機會。李建成登基,永樂盛世提前幾百年。其實朱棣是被逼反的,朱狁文太傻,根基不穩就想著殺叔叔,把一手好牌打爛了。
嗨鏘學長
玄武門之變本質上是突然襲擊,偶發事件。李淵是站在太子一邊的,太子的地位很穩固,就一條李淵建成和元吉沒想到李世民殺兄屠弟逼父做的這樣狠。後來皇帝傳到李世民一系,歷史被洗白美化了,掩蓋了李世民的梟雄本質。
亢龍有悔44
那就不好說了!當李世民遇上朱棣,同樣是跟隨父親南征北戰的將才,誰更厲害,就要看手底下誰的猛將多了!李世民應該更厲害一些,大唐開國的戰爭幾乎大半是李世民打下的,朱棣只是乘明惠帝年幼無知又沒有統帥能力而取得皇位,雖然後來北伐韃靼和瓦刺,有所建樹,但是都不夠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