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特廣東潮汕習俗文化漫畫

01紙影

獨特廣東潮汕習俗文化漫畫

紙影戲

潮汕地區的紙影戲,本是由南宋時期從福建地區傳入的紙影演變而來,後來逐步演化,從紙影到木偶,從平面到“圓身”,演變出著名的鐵枝木偶戲。作為我國四大木偶品種——提線木偶、杖頭木偶、布袋木偶、鐵枝木偶之一。

02南糖

獨特廣東潮汕習俗文化漫畫

南糖

南糖是潮汕地區名點之一,其中最出名的當屬普寧南糖。南糖選料精闢,工藝獨特,貨真價實,別有風味。

其主要用料是:精選花生米、新鮮豬油、優質麥芽糖和白砂糖。製作時把花生用豬油煎炸熟扣,鋪平放在盤上,再把豬油、麥芽糖、白砂糖(按一定比例配料)混和,下鍋加熱,使熔化一體,變成膠狀,稱為“苷”,然後把“苷”澆灌在炸花生上面,均勻地滲透在炸花生周圍即凝成南糖。

03 草粿豆花

獨特廣東潮汕習俗文化漫畫

草粿豆花

相信潮汕的小夥伴小時候都有吃過,只是現在似乎正慢慢的淡出我們的視野!

“夏日豆腐遍街頭,串巷叫賣四方行。清口解渴適時令,呼賣聲調如潮樂。”這是潮汕民間曾經流行的一句民謠,形象地道出了潮汕城鄉夏日民俗風情一景:潮汕的夏日,暑氣逼人,潮汕人在村頭巷尾納涼時總會聽到叫賣豆花(即豆腐花)之聲,在暑氣的“壓迫”下,趕緊掏錢買一碗清香滑潤的豆花打牙祭。

與豆花齊名的另外一種小吃是草粿,同屬潮人世代相傳的夏日清涼解渴傳統小吃,為“姐妹品種”。對於老一輩的人來說,草粿、豆花這兩種食品是許多人兒時記憶裡的美味。草粿色澤黑亮,豆花則白淨無暇,一黑一白,構成潮汕人夏日解暑小吃的主色調。

04 水庫洗浴

獨特廣東潮汕習俗文化漫畫

水庫洗浴

小時候真的天不怕地不怕,約上三五個熊孩子就到水庫游泳,現在想起來真是後怕,萬一出什麼事嗨真哭乞鬼聽!

05 出花園

獨特廣東潮汕習俗文化漫畫

出花園

出花園是廣東省潮汕地區一種獨有的漢族傳統民俗,屬於成人禮習俗,年滿15週歲(也有地方定為虛歲15週歲)的孩子要“出花園”。 不過各地習俗不同,有的地方只給女孩“出花園”;有些地方要先求神問卜,獲知沒有“忌諱”“衝撞”,才能舉行儀式。

不過在潮汕這種習俗概念沒那麼強,如果是揭陽的,那你樂了,基本這一天全家都以你為中心,你說啥一般都會盡量滿足你。你可以自己獨自吃一隻雞,以前會是很幸福的,現在吃的好的,不像以前一年也沒幾點肉腥見到。全天你也不用幹一點兒活,你就玩就行了。還有親朋好友拿的禮金或禮品,非常爽。但也是你最後一次這麼爽,過了七夕,你就是大人了,就不再享有孩子該有的寵愛和享樂了,該為家庭和父母分擔一些責任了。

06 腸粉

獨特廣東潮汕習俗文化漫畫

腸粉

腸粉是早餐宵夜皆宜的選擇,算得上是惠來人最喜愛的美食之一,畢竟幾塊錢就能解決一頓飯,好吃又不貴。經常聽到在外的遊子說:最想念的家鄉的美食就是一條簡簡單單的腸粉,雖然每家店的製作用料不同,各有特色,但重要的是家鄉的味道!

07 英歌舞

獨特廣東潮汕習俗文化漫畫

英歌舞

英歌舞是流行於潮汕地區的一種舞蹈形式,可追溯到明代。演員造型為梁山泊好漢形象,舞蹈動作健壯有力,節奏強烈。舞后還有歌舞小戲,稱“英歌后棚” 。英歌舞屬漢族廣場情緒舞蹈,汕頭市濠江區,潮陽區,普寧市,汕尾市甲子鎮和惠來是英歌舞最盛行的地區。

08 做忌

獨特廣東潮汕習俗文化漫畫

做忌

潮汕人除了逢年過節,拜神拜祖之外,還要“拜忌”。即每年於祖先逝世之日,在自家廳堂上設壇拜祭,以表紀念。但潮汕人卻把“忌”說為“欺7”,這可能是因“忌”字有多個義項,取其中之一而變音;或者是古漢語“忌”是個多種讀法的異音字。潮汕人自古就是這麼說,代代相傳至今。供桌後會擺放一張長凳,聽老人家說這一天祖先會過來看望子孫,並且會坐在那張凳子上吃飯,真的我就信了。

拜忌習俗,解放初曾一度廢止,因土改時祖龕、家神牌、香爐、忌椅全部被拆毀燒掉,不便拜祭。上世紀70年代又漸漸有所恢復,改革開放後,拜神拜祖之風又盛行起來。現在已有很大改變,因為很多在不同時期的原因破費對的祠堂重修,不少人把歷代祖先的牌位供奉到祠堂,每逢春節、清明、春分等重要節日一起拜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