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灭吴与“卧薪尝胆”

“卧薪尝胆”一词,现今主要用于形容一个人不惧怕失败与屈辱,敢于拼搏。该词取自越王勾践在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忍辱负重,发愤图强,最终战胜吴国的故事。

勾践灭吴与“卧薪尝胆”

人物简介:

勾践(约前520年—前465年),春秋末年越国国君,也是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身边的主要人物,大夫范蠡、文种。

夫差(约前528年—前473年),春秋末年吴国国君,身边主要人物:相国伍子胥、太宰伯噽(pi,三声)。

故事详情:

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攻打越国,将勾践五千人马围困于会稽(今苏州一带),越王无奈之下,只能听从范蠡的意见,派大夫文种向吴王求和,表示愿意向吴国称臣。此时,吴国相国伍子胥坚决反对,向吴王说到:这次是灭掉越国的最好时机,如果错过,恐怕以后会给吴国招来横祸,让吴王一时半会没了主意。另一边,范蠡向越王建议,吴国太宰伯噽生性贪婪,可以从他这里打开缺口。于是越国向伯噽赠送钱财和美女,让其在吴王面前将越王的意见多多传达。此举果然奏效,吴王同意了越王勾践的求和。

勾践灭吴与“卧薪尝胆”

前492年,勾践携大夫范蠡、文种及家眷到吴国,吴王夫差为了试探勾践是否真心臣服于自己,便将勾践一行安排在简陋的石屋,做一些奴仆的工作。勾践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给吴王喂马,范蠡、文种等人也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就这样过了两年多时间,吴王对勾践的警惕和防备之心日渐消除,觉得吴王已经完全屈服于自己了,于是便释放他们一行回到越国。

很多人误以为“卧薪尝胆”一词描述的是勾践在吴国称臣期间的事情,其实并非如此。勾践回国之后,害怕自己因条件的优越和时间的推移,忘了在吴国称臣期间受到的各种屈辱,便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饭前必须要尝一尝;睡觉时也要让条件刻意艰苦一些,在床下铺上柴草,用这些方式提醒自己不要忘了复仇大业。

另一方面,勾践重用范蠡、文种,大力发展生产,与百姓同甘共苦,激励全国人民发愤图强,军队实力得到快速提升,具备了与吴国抗争的能力。他与文种谋划之后,抓住吴王好色这一特点,向吴王进贡了西施、郑旦两位绝色美女,使得吴王夫差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同时大肆收购吴国粮食,使其粮库空虚;赠送木料,让吴国大兴土木,国民怨声载道;还设置计谋,使吴王杀了谋臣伍子胥,吴国国力日渐衰微。

勾践灭吴与“卧薪尝胆”

前482年至前476年,经过笠泽之战等几次交战,越国最终灭掉吴国,吴王夫差自杀身亡。越王勾践在复仇之后,继续向北扩大势力,相继灭掉了齐鲁诸侯,成为战国末期的一大霸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