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很多参战国都有军与集团军的编制,这两种编制有何区别?

新史往今来


在斯大林格勒覆灭的德国第六集团军,1942年时隶属于“南方集团军群”,下辖步兵第4军、第8军、第11军和第14装甲军,加上集团军直属部队约计20多个师30万人,司令官为接替赖歇瑙陆军元帅的保卢斯上将(巴巴罗萨计划拟定主要参谋军官)。

在诺曼底登陆后,美国名将巴顿指挥的第三集团军在1944年底曾先后下辖六个军42个师,总兵力也保持在30万人以上;在阿拉曼击败隆美尔的英国第八集团军,在蒙哥马利接任司令官时下辖三个军10个师、8个独立旅,总兵力超过22万余人。

(保卢斯)

从上述编成可以看出,字面理解,“集团军”是若干“军”级部队组成的战役集团,是“军”的上级单位,美、英、德等西方主流军队编制也基本遵循了这一原则,集团军下辖军、军下辖师或旅等。但是根据战役目标、任务性质的不同,集团军的编制和兵力并不固定,比如巴顿的第三集团军在北非初建时仅有98000人,而到了1945年初已经超过35万人,毙伤和俘虏德军140万(后面是德军大规模投降)以上。

相比较而言,苏联红军由于战争初期伤亡惨重造成普遍缺额,它的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在1942年底仅有6到8个师不足5万人,比如崔可夫的近卫第八集团军在1944年下辖四个近卫步兵军,兵力却只有76000人,这还是满员率较高的精锐部队,其他部队的情况可想而知。



(崔可夫)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是苏德双方对于战役补充的态度不同,纳粹德军以尽量补充现有部队的战损为主,而斯大林更热衷于建立新番号的部队,所以苏联红军的方面军、集团军数量很多,但单位兵员较少。

一般说来,“军”的番号是基本固定的,所辖的师虽然偶而会有调出和调入,但骨干师轻易不动,可以认为是一种常态化的编制;而“集团军”大多是战时编成的重兵集团,番号和所辖部队变化较大,比如前文提到的崔可夫近卫第八集团军,就是由“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他本人指挥的第62集团军改换番号而来,所以有其临时性和不固定性。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最早拨给红军的是“第八路军”的番号,一个月后即更改为“第18集团军”,遭到了八路军方面的抵制,原因就是作为战时番号,蒋介石可以随时找借口取消部队建制,包藏一定的祸心。

(巴顿)

不过第18集团军没有“军”的编制,仍然只是下辖第115、第120和第129师,算是特殊情况;而这个集团军的兵力更是难以估算,许多建制重庆方面既不掌握也不承认。

国民党军队在抗战时期也以集团军为野战兵团的主要编成,淞沪战役中番号和指挥序列的复杂成为深刻教训,因此在1938年南岳军事会议后,修正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战区----集团军---军---师的序列。当然,中央军精锐和杂牌军的集团军实力也肯定不尽相同,王耀武成立第24集团军时,下辖第73、第74、第79、第100军共四个绝对主力军,人马超过15万;而川军杨森的第30集团军在长沙会战期间,只有两个军的番号和不足5万人马。



比较另类的是二战日本军队,它没有“集团军”这一编制,而是在军队规模急剧扩大后,演变成大本营---总军---方面军---军---师团的序列模式,但日军的师团由于编制较大兵员数量较多,几乎等于其他国家的军级单位,因此日本的“军”可以视为集团军建制,比如驻扎武汉的日寇第11军,高峰时期下辖7个师团20多万人马,与英、美、德的集团军兵力基本相同。

综合二战各国实际情况,军长的军衔以少将和中将居多,集团军司令的军衔以中将和上将居多,保卢斯是个意外情况。

战争实践证明,指挥层级越复杂,越不利于部队的调动和作战灵活性,人民军队在解放战争时期成立的四大野战军,对比西方的编制等同于:野战军---集团军群、兵团---集团军,下辖军以及师。解放后随着军事改革,经过几十年的演变,目前军级建制逐渐升格为诸兵种合成的现代化“集团军”,师级建制则逐渐修改为诸兵种合成的“合成旅”,不再有军和师的建制与番号,既保证跟上“合成建军”的时代脚步,也减少了不必要的指挥层级。

(第18集团军总司令)


度度狼gg


感觉很多回答都并不靠谱。

二战期间,参战国军队从人数规模上,战役层面的指挥架构一般会分为:方面军(战区)、集团军群——集团军(兵团)——军——师(旅)等几个层次。

方面军(战区)就不用说了,比如前苏联的乌克兰方面军、西南方面军等等,一般是指某一个战略层面的军力全部,有可能包括陆海空军,一般可以独立进行一个战略方向的作战,比如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元帅都曾作为方面军总司令;盟军则是战区,比如太平洋战区是尼米兹和麦克阿瑟俩人,欧洲战区则是大名鼎鼎的艾森豪威尔……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红军时期也曾有方面军的建制:第一、二、四方面军。解放战争时期的四大野战军,也可以理解为方面军。

集团军群,个人感觉是比方面军、战区略微低一点的临时性合成战略指挥架构,多见于二战时期的盟军,兵力与苏联的方面军相似,但由于上层还有艾森豪威尔、麦克阿瑟这样的战区级指挥官,所以诸如布雷德利、巴顿这样的集团军群司令的独立自主权,没有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那么大。

接下来说集团军,作为二战期间的基本合成战役兵团,集团军与解放战争时期PLA的兵团差相仿佛,一般下辖若干军或者整编师、纵队,总兵力一般都在10万人以上,在上级(方面军、野战军、集团军群)辖下遂行战役作战任务,一般可独立完成某个特定的战役任务,比如济南战役时围点集团和打援集团,。依任务、装备和编成,可区分为诸兵种合成军团(有的称野战集团军)、坦克集团军、空军集团军、防空集团军、战略火箭集团军等。集团军通常在战时编设。值得一提的是,集团军也是目前PLA的基本战役指挥单位。

再说军,军是比较传统的战役战术指挥单位,在二战期间,一般在集团军群或者集团军的辖下,具体负责某个战术方向的作战任务。

军与集团军区别就在于,军是比较传统和常态的军事单位,一般可能包括从后方留守基地、训练、后勤等相对固定,另外规模较小,不大会经场变动;而集团军在二战期间,有临时、机动、变动编组的因素在,一般情况下比军的人数规模要大很多;两者所承载的任务也有不同,军的任务相对简单,多是战役战术层面,集团军的任务则要相对负责,甚至有可能到战略层面,集团军的人数一般要多于军,甚至可能下辖若干个军。


搬不动的小强


好评回答

理论上来说肯定不一样啊,英语里集团军是Army,与陆军同词,可见其最初设历史的规模之高,其指挥官当然是“司令”;而军只是corp,比集团军先出现,是师的上一级。以往大多数国家都严格按照集团军-军-师的编制,少数个例除外,但是随着冷战后各国大规模裁减陆军,“师”的上一级部队就不再局限于先“军”后“集团军”了。 但是解放军的“集团军”与“军”的问题倒不是冷战裁军造成而是自己弄的,1985年以前都是军区-军-师的编制,在很多人的认识中“集团军”是具有很高机械化和合成化的兵团,因此当1985年后把坦克师、炮兵师、高炮师、工兵旅、防化团等一大批技术部队编入步兵军后,这些合成化水平大增的军就被自信的称作“集团军”了。但是这只是现实这些部队的合成化水平,在军内的报纸刊物上还是以“军长”来称呼其指挥官。[收起]


不在年轻


军组成集团军,比如二战时期的苏联坦克集团军。在苏联,军是最大的战术单位,叫做战役-战术兵团,而集团军则属于战略-战役兵团,较大的战役兵团,方面军则是战略兵团。

图为苏联的坦克集团军宣传画,苏联二战结束后在集团军里编入了直升机部队,使得部队战斗力更加强大。


我们以苏联近卫红旗坦克第一集团军为例,他下设有多个军、旅、师、团部队,比如近卫坦克第3军,近卫坦克第13军,近卫坦克第9军,摩步第6军等多个军级编制的部队,其规模最大的时候,一个集团军有7万多人,700多辆各类坦克,4500辆汽车,1300辆装甲车辆,3000余门火炮,甚至在二战结束后,还编入了导弹旅、防空导弹旅,作战力量达到了巅峰,配备了圆点弹道导弹、蛙-7战术火箭,现在的俄罗斯近卫红旗坦克第一集团军还编入了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集团军属的航空兵部队还有一个直升机大队的编制。

如今的俄罗斯坦克集团军规模比起苏联时期已经缩小很多了。大规模陆地战役集群已经不适合未来的战争了。


而军的规模就比集团军小多了,军下属的是师,还是以苏联为例子,苏联的近卫坦克第3军下属有一个坦克师,一个摩步师,一个坦克旅,一个摩步旅还有担任预备队的几个团,以及其他的团级保障部队,一个军最多可以有300多辆坦克,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没有达到过,只有200多辆,但是二战结束后,近卫坦克第3军装备了300多辆T80主战坦克,堪称强大。

苏联陆军二战时期就是依靠强大的坦克集团军赢得了战争。


其他的国家也大都如此,比如德国和我国,都编制了集团军,集团军下设军。然而现在各国除了俄罗斯外都不再编制如此庞大的集团军,目前我国以军取代了集团军,集团军只在战时组件,相当于苏联过去的方面军,我国的军一般下设两个机械化师或者两个机械化旅,还有火箭旅、炮兵旅、运输保障部队等,集团军这样大规模的战役陆军单位,已经逐步进入历史。


回答者简介:张浩,亚太智库研究员,《舰载武器》杂志评论员,在《兵器》、《舰载武器》等多家军事期刊发表《现代山地战怎么打》、《共和国炮艇小传》、《夺滩奇兵》等文章30余篇,在海军作战理论和海上作战武器装备等领域有独特见解,著有《预警机、电子战机》一书,获得军迷群体一致好评。


海事先锋


集团军英文是Army,军团是Corps。国内经常翻译错。新四军臂章就写成N4A(New 4 Army),典型的中式英语。

集团军在一战之前就出现了。美国内战时便有集团军。不过当时不是固定编制,只是一种命名。指挥官是少将,相当于军团,下辖师。

一战时按照军师旅团的层级编组军队。若干军编为集团军,上将司令,负责一个战役方向。当时军队规模比以前的规模大多了,总司令直接指挥的军数量太多,很不方便灵活。

军应该叫军团,在古罗马时代就有,是独立的战役单位。

拿破仑时期,军团是指挥机构,辖若干师,也是战役单位。指挥官有元帅,也有少将。

一战时军团指挥官是中将。

现在一般都以师为作战单位,很少有成编制的军。美国的军只是一个指挥机构。战时再调配若干师和辅助支援部队。

苏联在二战时的集团军由于武器不足,直接下辖若干师。

中国的军一般是军队的通称。或者指一只独立的军队。岳家军,戚家军。

中国民国时期是以师为作战单位。军也是临时指挥机构。

随后军作为军阀的第一级分支出现。张作霖在直奉战争中自立镇威军,下分几个军。不过大部分还是以师为单位。唐生智就是湘军第一师。

冯玉祥建立国民军,下面也分三个军。

北伐战争,国民革命军以军为单位,取消旅。军才大规模出现。后来几经反复,内战时双方都以军为单位,还建立更大的兵团。解放军后来就以军为战役单位,延续至今。

军本来就是一个临时机构。集团军辖军。大裁军时军改集团军,和苏联一样了。但是通常还是称之为军。


天明遥遥山海关


通常来说,集团军是由若干个军或是师组成的军事单位,隶属于集团军群或方面军。集团军是基本战役兵团。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的编制都有不同。德国陆军的集团军一般都下辖有几个军,各军又下辖几个师。当然军和师的数量是不固定的。德国的集团军有大量固有的后勤和加强单位,是大型的战役集团。而军则是一种中间编制,自己的固有单位不多;苏联则不同,小型的苏联集团军直接管辖几个师(一般是3个师),大型的苏联集团军则也有军这一级的中间编制。苏联的普通大型集团军编制也不怎么固定。但坦克集团军则是按固定编制来组织。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德军的“非洲装甲集团军”,一度也只有2个师,并没有军。而德国集团军最大的情况下,甚至可能管辖超过20多个师。德国的普通集团军和所谓装甲集团军,名义上不同,实际上区别不大:普通集团军也可能管辖装甲师和装甲军,而装甲集团军也可能根本一个装甲师和装甲军都没有,只有一些步兵师和军。德国的普通军和装甲军的区别稍大一些,但普通军也可能管辖装甲师,装甲军也可能管辖步兵师。


朱世巍


大的集团军单位,兵力也可以达到苏军一般方面军的实力规模,比如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德军第六集团军,巴顿的第三集团军,兵力都达到甚至超过了30万人。国共内战时的兵团,则编有2-3个军和若干个师,兵力5-15万人不等。现在解放军陆军的集团军,则不同于二战的集团军和内战的兵团,它是旧编制“步兵军”的升级,强调诸兵种的有机合成,直属若干个师/旅,兵力只有3-7万人。


大大昌1


集团军有两种,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集团军下面有军;中国和前苏联的集团军下面没有军的编制,直辖师、旅。

所以,美国的集团军规模很大。朝鲜战争时期美国在朝鲜的部队全部属于第8集团军,有三个军,下辖7个美军师,加上英联邦师、土耳其旅等各国部队和与美军混编的韩国师,还有各种支援部队等,有几十万人。

二战时期苏联的集团军下面也有步兵军、坦克军等编制,一个集团军多者可有十几万人。二战后苏军充实了摩托化步兵师、坦克师的编制,一个师的规模比二战时大了许多,所以集团军下不再有军的编制,而是直辖若干师。

我国于80年代仿照苏军做法组建集团军,将原来的军改造为诸兵种合成化的集团军,集团军下辖师和旅。


金戈铁马


军和集团军多见于二战,抗战国民党军也编有军和集团军建制。今天来谈一下西方国家军和集团军编制。由于二战欧洲战场规模很大,所以大的编制是集团军群(德军),方面军(苏军),集团军(美英)。基本作战单位是师,主要战役单位是集团军。德军的集团军群一般下辖军或师,规模和编制主要由作战任务决定。苏军主要是集团军辖军,个别集团军(次要任务)辖师编制。在大的战役中,主要突击编制为集团军,几个师往往无法改变战役结果,因为双方参战规模非常庞大,都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军队。


军情大家谈


二战中,中国的集团军下辖两个或数个军,编制不等,各集团军差距甚大。苏联的集团军则直接辖师旅,一般六七个。

英美的集团军则实际编制两三个军,力量相对强大些。德国的集团军则与英美类似。

差距不过是称呼的原因,德国军队采取集团军群,集团军,军,师,团的编制。苏联军队则有,方向,方面军,集团军,师,团编制。美国是战区总部、集团军,军,师,团。大家都是一样的五级编制。中国则与美国接近,也是战区,集团军(路军、军团、兵团),军,师,团,还是五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