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也和米财网小编一样最近不断被“药神”刷屏了吧

想必大家也和米财网小编一样最近不断被“药神”刷屏了吧,正版药太贵,于是病人被推向了“仿制药”,而“假药贩子”被判无罪。这不仅是法律的温度,也是社会从法制向法治演进的缩影。

法律总是要不断完善和修订的,但法律的权威也需要维护。所以,情理与法律之间的矛盾,总是充满了争议和博弈。

想必大家也和米财网小编一样最近不断被“药神”刷屏了吧

网贷行业有没有类似的争议和博弈?有。

比如,催收。

借款人与出借人之间存在天然的利益冲突,两者间的矛盾难以调和,只能平衡。

但在辱母杀人案曝光后,社会舆论对暴力催收的口诛笔伐便不绝如缕,借款人与出借人之间的平衡便被打破了。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套路贷”案例曝光后,许多民间借贷的借款人就都成了“受害人”。

想必大家也和米财网小编一样最近不断被“药神”刷屏了吧

于是,一道道监管政策不断压下,不允许暴力催收、坚决打击套路贷,无一不是在保护借款人。

不仅如此,与借款人受到“无微不至”的保护不同,出借人的权益被侵害后,等待他们的可能还有“非法集资参与人”的尴尬身份。

每当谈及“暴力催收”问题,出借人就会与借款人及围观网友爆发激烈的口水战:既然是凭本事借的钱,如果要赖账,为什么不凭本事去赖,而是要寻求他人的庇护?

不能使用暴力,不能言语威胁,不能骚扰无关人员。电话不能多打,短信要注意语气,说话要注意态度,次数不能太多。借钱的反而成了大爷,甚至还有许多老赖组成联盟,恶意欠钱不还,甚至到处抹黑平台,他们相信,只要平台倒了,他们的钱就更加不用还了。

想必大家也和米财网小编一样最近不断被“药神”刷屏了吧

因为政府部门对借款人的过度保护,作为出借人的“代理人”,部分网贷平台正在被推向“催收”和“假标”的两难境地。要么违规催收,要么违规自融填窟窿,孰轻孰重?在当前环境下,还真不好说。

部分平台的“被迫违规”,看似荒诞而拙劣,实则残酷而真实。“我不是药神”正在网贷行业上演,但结局很难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