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为什么称作“菩萨”而不是“佛”?

甲冠天下替代抗生素生物制剂


观音菩萨,在无量劫以前就成佛果,叫:正法明如来。

为什么又叫观音菩萨呢?只因与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众生有缘,故显菩萨相,在这个世界坐大道场,度化众生。

他的道场在哪里?南海普陀山。虽有居处,却能应化十方观世之音随类化世。

转换用现代西方的语言:这就是宇宙中的超级智慧生命,南海普陀山星际星门基地。这看起来像宗教,其实已经远远超越宗教的范围。只要稍微了解一下你的奥妙,就能打开我们的心量,观察三世十方世界宇宙万物。

菩萨是众生成佛的必经身份,众生要成佛,必须先发大愿心,最主要的有四条,称为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可见,要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菩萨,并不容易。

从最初的发心发愿,直到成佛为止,都可称为菩萨,所以有凡夫菩萨与贤圣菩萨的不同。

通常在佛经中所说的菩萨,都是指阶位,只有十二个阶位是圣人,那就是从初地到十地,加上等觉、妙觉。其实,妙觉菩萨就是佛,等觉菩萨是即将成佛的大菩萨。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成佛,何其难!但是中国人特别有福报,中国流传着一乘圆顿佛法,能够在一心中观察六位:十信、住、向、地、等觉、妙觉,这是有名的一念成佛奥义。

更加微妙的禪宗,提撕向上一路:顿悟成佛、本来是佛。我们就要了解一下这个门派,千古以来,出现了无数的大祖师,这是中国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迹。不过到现在,还没有把这个现象与人类的文明进程联系起来考察,现代的人大多不知道这里面的奥妙意义。

中国人最熟悉的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弥勒菩萨、地藏菩萨等,便是等觉位的大菩萨。这是中国人修学佛法的榜样。从古至现在,仿照这些大菩萨修行的道人,无量无数。这是中华精神之魂。

大乘经典特别称道文殊师利的大智、普贤的大行、观世音的大悲、地藏王的大愿,所以这四大菩萨特别受到教徒的崇敬。我国五台山被认为是文殊师利的道场,峨眉山是普贤的道场,普陀山是观世音的道场,九华山是地藏的道场,称为四大名山。




圆拙



在〔观世音菩萨大悲陀羅尼经咒〕中是这样写的:菩萨从无量劫来,成就大慈大悲,善能修习无量陀罗尼门。为利益安乐一切众生,称为观音菩萨。又因为菩萨智慧无比,圆通无碍,称为观自在。

观音菩萨于久远劫已经修行成佛,佛号‘’正法明如来‘’。为了愍念众生,助佛弘化。而倒驾慈航,发大弘愿。普门示现,应众生之所需而度化之,所以名为普门。普门者:普谓,常遍,门者能通。只要人人心存慈悲之念,对待一切众生;心中时常怀着善良慈悲之愿;心中常怀知足感恩之想,那么人人皆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

观世音菩萨的三十二化身,他造形不同,身份不等。是观音菩萨为了教化众生,而随类示现的形象。因为众生的根机和处境千差万别,观世音菩萨要寻声救苦,就必须化成不同的形相去救度不同的众生。

〔大悲咒〕中的84尊大悲像,也是观音菩萨的化生,有慈眉善目的佛菩萨像,也有愤怒的金刚护法像。但都是观音菩萨度众生的需要,所以不能以外表来说明一个人的善恶,要从内心、动机来判断一个人的好坏。

依佛经中的记载,观音菩萨通常有两个主要的居所。一是在西方极乐世界,与大势至菩萨一起,在阿弥陀佛左右协助,接引众生。另一个应化道场,就是南海普陀山。早在唐朝,中国民间就有‘’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之说,由此可见,观音菩萨是与我们最亲近的一尊菩萨。以上所说都是观音菩萨慈悲变化度众生的妙法。

再说‘’菩萨‘’和‘’佛‘’称呼的意义:

佛陀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或无上正遍知觉的意思;

菩萨是觉有情~自觉觉他或正知觉的意思。


菩萨有凡夫、有圣人,因为佛经中通常称的菩萨,如不标明地前菩萨,也多指菩萨道的地上圣位菩萨。佛教的法门,(照北传系统的看法),有大乘和小乘之分。小乘是专修解脱道,大乘是修菩萨道。

菩萨道:是人天道及解脱道的相加。也就是说解脱生死而仍不离生死,以便随类化度有缘的众生者,便是大乘的菩萨道。

菩萨是:上求无上佛道而自己解脱生死,下化无量众生而同离生死苦海。


断烦恼障(我空)即解脱生死,解脱生死,即入涅槃,解脱是慧业。

断所知障(法空)即不离生死,不离生死,即度众生,度生是福业。

福慧双修是菩萨业,福慧圆满便是成佛!

根据佛经解释和法师开示恭敬而写,如有不敬,望众慈悲,布施欢喜。


学真真学


佛教对于佛与菩萨的界定是佛已圆满无碍而菩萨尚处于自觉觉他中。

菩萨有十阶位,称十地。其实十地菩萨就是佛,为正觉。在大乘佛教中菩萨被分为十地,从初地到四地焰慧地...到八地不动地再到十地大悲法云地,直至圆觉。

观音菩萨是大家最熟悉的一位菩萨,观音菩萨也称正法明如来,有的人也称观音佛。既然是佛那为什么又称菩萨呢?那是因为观音菩萨大慈大悲千处祈求千处应,处处行菩萨道,法雨遍洒。佛和菩萨在境界和行为上是不同的,具体不便在此广说。

观音菩萨是唯一一位被佛、道教共同供奉的菩萨。

大家熟知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就讲的是观世音菩萨的修道境界,也是所有修道者追求的境界。

观音菩萨也称观世音菩萨,史称,唐以前观音菩萨为观世音菩萨,是因为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讳而改称观音菩萨。关于这一说法本人不认同,原因是唐太宗很信佛,有《圣教序》为证。

总之,观音菩萨、观世音菩萨、观音佛、正法明如来都是一样的。

佛教是叫人向善、教人向善的,是叫人去除贪执的。现在很多出家人和所谓佛教徒都是打着佛教的旗号轻则欺世盗名重则杀盗淫妄,套路俗人钱财是常规。古语云地狱门前僧道多,说明坏事做大了做多了是要下地狱的。不深谈了,以上是一家之言欢迎大家探讨交流。

黄昌友《心经》《圣教序》书法来自网络,供欣赏。








手机用户52099700724


佛教分为大乘,小乘,密乘(非指藏密)

一般将觉者称为佛,菩萨,罗汉,在大乘,小乘,密乘中的意义又有少许的差别。



罗汉:自觉((一般)小乘教法的修习最终到达的果位)(只修自悟与禅定成就容易但是果位不高)

菩萨:自觉、觉他((指一般)密乘修法到达的果位)(应为菩提心没有修习圆满就修密法所以很多密宗修法者沦为罗刹,夜叉眷属)

佛: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大乘教法达到的果位)(应为很难所以大乘教法的成就者很少,多半是沦为教法受理与传播者而非证悟者)

菩萨是只达到自觉和觉他两个境界,尚未达到觉行圆满需到未来成就佛果的修行者,寺院中常供奉的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经典中说他早以达佛果而现菩萨身救度众生),大势至菩萨。

所以观世音菩萨,也还是需要修行的,应为需要证悟佛果,所以我们的功德也可以回向他,让菩萨福德势力具增长,常受法乐证菩提。


玉龙155173159


这里有一个故事,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有的朋友去过舟山群岛普陀山的,一定也听过这个故事。

话说当年观世音菩萨累世修行,行善事,度善人,终有一日,坐地成佛,而观世音菩萨坐地成佛的地点,就在普陀山潮音洞。此洞临近大海,洞中常能听到潮涨潮落,凝神静心,是个好地方。观世音菩萨修行有成,就要渡海成佛而去。

观世音菩萨出了潮音洞,化作一名渔妇,在东海海边显了一次圣,度化了当地的百姓,然后就要渡海而去。但是来到海边,突然佛道六识尽开的观世音菩萨听到万丈红尘之中,无数百姓凡人受苦受难的声音。回头望去,这一眼,就看穿了千世百劫,只觉世间这许多凡人,整世在红尘中熬煮,颇为不忍。这因为这一眼,观世音菩萨再不忍离去,又回到世间,度化世人。

是以,普陀山现在还有一处名胜,叫做不肯去观音庙。讲的便是观世音菩萨怜悯世人疾苦,不肯成佛的大仁大爱!


物慕忠信


简单说; 只有智慧功行已达到最高的园满境界的释迦牟尼才可称佛,佛教共分两派,一是小乘派,一是大乘派,佛在生前并未留下文字著作,其逝世后,由摩诃迦叶等弟子在七叶窟结集忆论出修行的目的在于"自己解脱”,此被后世称为小乘教派,另有以文殊师利等一批弟子在铁围山结集忆论出佛说教的目的是普度众生,此被后世称为大乘教派,但小乘派并不承认大乘派是佛的本意,观音与文殊师利同观点同为佛之第一代弟子,“菩萨”是相对于“佛”的表示语,也可理解为“佛”的预备期,据此,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因势而生。另外,与大乘教对立的小乘教派并没有“菩萨”之称,在老板的“西游记”中还可观察到,佛祖命摩诃迦叶为唐僧选取经书而摩诃迦叶拿送的却是无字经,由此可见,大、小乘对立的程度非同一般,大乘派势再大也不敢称佛。



滏水漁家


在其他诸佛世界中,有佛称为无忧德,菩萨称为离忧。也有佛称为宝山,菩萨称呼为义意。菩萨是一种称呼。

菩萨是最接近佛道的,因为诸烦恼未尽的缘故。

菩萨如月十四日,众人生疑若满若不满,虽能作佛,能说法,然未实成佛。佛如月十五日,满足无疑。

自觉复能觉他,是名菩萨。必当作佛。是名菩萨。

菩萨因为怜愍众生的缘故,发誓愿:我必当度脱一切众生。有愿景就会有烦恼,菩萨的愿景太大也就没能脱离烦恼。

还有一个原因,一世界无二佛。


1成亮1


仔细看观音为什么称为菩萨,而不称为佛。他是有讲究的。其中也反映出佛教的智慧。观音,又称观自再。就是提示人们,通过音达到修行。故观其音而修其身。通过音的震动而感觉自身的成在而达到圆满。故又称观自在。是佛的一个修行过程。引导向佛的方向的一种方式。通俗讲就是引向成佛的道路中。《西游记》观音的角色,对取经团队组织引导向西天取经,是否是作者故意安排与巧合不得而知。


中上行


观世音菩萨早已成佛,佛号为正法明如来。同一时间,不能有两尊佛同时出世。所以正法明如来,倒驾慈航,以菩萨身协助释迦摩尼佛,普度众生。如普门品所说,众生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如果没有成佛,怎么现佛身?没成佛说是佛,那不成大妄语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