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源於區塊鏈」 劉慈欣:《三體》躺著也中槍

“萬物源於區塊鏈” 劉慈欣:《三體》躺著也中槍

7月2日,巴比特、比原鏈創始人長鋏在朋友圈總結了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三體》對鏈圈產生的影響:

1.區塊鏈技術讓我們有可能像“三體人”那樣擁有一個透明、公正的決策系統,遠離詭計和欺詐。分佈式智能把我們帶到一個更高級的文明是可期待的。

2.“歌者資本”取名自《三體》中的“歌者文明”。

3.(比特大陸發佈的)“算豐AI芯片”的取名是出於對劉慈欣的景仰,“算豐(SOPHON)”即“智子”的英文名中譯。

4.區塊鏈是個分佈式系統,《三體》裡的搖籃系統就有分佈式系統的思想。

5.長鋏曾經從劉慈欣的人列計算機中獲得靈感,從而構思了人列區塊鏈。

6.《三體》寫出了區塊鏈的精髓,“黑暗森林法則”就是拜占庭將軍問題的宇宙版。

然而,非常尷尬的是“大劉”劉慈欣(三體的作者)對此表示,“我沒想到他們能從三體中讀出這麼多區塊鏈思想。”

這件事很生動的反映了一種“區塊鏈現象”——萬物源於區塊鏈!

2018年什麼最火?區塊鏈說第二,估計也沒有敢稱第一的。

被過度追捧的區塊鏈

區塊鏈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點一經問世便有如傾盆雨、驚天雷,被解釋得神乎其神。業界大佬吆喝著區塊鏈改變世界,讓世界變得更美好,動輒改革這個,顛覆那個,開創各種先河......等等。且不說這是不是誇誇其談(其實就是),我們看到的是區塊鏈似乎是一把萬能鑰匙,一把可以通吃所有行業問題的鑰匙。

各種各樣的區塊鏈項目湧現,讓很多投資人慌得一筆,認為這是一個難得一遇的風口,如果不趕緊跟上,以後就沒有機會了。

而項目方們,只需要憑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分佈式賬本複製出了一個又一個相似的白皮書,外加一場拼腦洞大賽,新項目就誕生了。

嗯,這是一個新的世界,在這個世界,和區塊鏈相關的理論都是可行的、合理的。區塊鏈是什麼?本質?操作性?落地?別鬧,哪能管得了那麼多,還得忙著奔走相告,投資“賺錢”呢!

緊接著,大量的項目迅速死掉,然而這並不令人驚訝。為什會這樣?

首先,項目創業門檻低。一本白皮書,一個大開的腦洞,就可以“開天闢地”。

其次,資本湧入的太容易。你有項目我有錢,搭把夥來把錢賺(pian)!

最後,跟風現象嚴重,加劇行業泡沫。“我希望有個如你一般的人,如山間清爽的風,如古城溫暖的光。從清晨到夜晚,由山野到書房。只要是和區塊鏈相關,就好。”

被忽視的諸多瓶頸

技術瓶頸:直接相關的便是安全問題、系統的穩定性問題。

性能瓶頸:目前最為成熟的區塊鏈應用比特幣每秒交易在7筆左右,相對於目前VISA信用卡公佈的每秒44萬筆交易的記錄依舊相差甚遠。某些項目宣傳的每秒上萬交易,目前根本難以應用。

政策瓶頸:由於區塊鏈觸及到誠信、去中心化等敏感邊緣,國家也在不斷的研究與探索中試圖找到恰當、適度的監管手段。目前來看,哪些在安全範圍內、哪些在安全範圍外,尚且不明朗。

所以,無視它的優劣勢,一味的吹捧,勢必造成行業的混亂。也由此而產生許多概念型區塊鏈項目或者說偽區塊鏈項目,以及漫天飛舞的“空氣幣”。

基於以上的問題,可以看出,區塊鏈不是萬能的,不見得適用於所有的行業。比如對處理速度要求較高、儲存量較大、隱私性較強、安全要求高的項目。比如一些需要官方認證的行業,能否做到去中心化,也有待探討。

區塊鏈,毫無疑問是新生事物,新事物誕生的初期總會面臨光怪陸離的亂象。但是,理性的探索會給它成熟的機會,而最終時間也將給我們一個更好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