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的「保研」夏令營是在打造雙贏,還是創造不公?

火爆的“保研”夏令营是在打造双赢,还是创造不公?

近年來,保研夏令營備受熱捧。對於嚮往讀研的學生而言,它是能拿到高校讀研“綠卡”的快捷通道;對於渴求優秀生源的高校而言,它是能搶奪到高質量學生的新“戰場”。

保研夏令營火爆暑期,逐年升溫

早在2007年,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就舉辦了第一屆全國優秀大學生夏令營活動,不少學生已經由此獲得推免資格入校學習。

近年來,保研夏令營日漸火爆。據不完全統計,在2017年,全國有21個省市自治區的高校都開設了暑期保研夏令營,涵蓋了國內大部分985高校和211高校。而今年的保研夏令營則更受歡迎,目前至少已有60多所高校開設了“保研夏令營”且很多規模在不斷擴大。

火爆的“保研”夏令营是在打造双赢,还是创造不公?

據報道,相較去年,

今年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與基礎醫學保研夏令營擬招收營員從去年的250人增至300人;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夏令營擬招收的法學碩士營員從去年的不超過90人提至130人;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今年夏令營擬招收名額增多2人;


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今年的夏令營增加10人。

“保研夏令營對許多重點大學和學生而言是雙贏的。”同濟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張端鴻說,

對於高校而言,通過夏令營活動,


學校的相關學科或院系更加系統地將培養過程展示給學生,讓優質師資跟學生有近距離的接觸機會,由此有效促進學生對學校的瞭解,是學校“吸粉”的良機;


對於學生而言,


參加夏令營實際上就是在尋找潛在的入學機會,如果成為了學校的優秀營員,就能在考研或者保研的過程中佔據很大的優勢。

記者發現,各高校的保研夏令營活動內容一般是

邀請各高校知名教授參與活動,向營員介紹對應學科的培養目標、培養方案、師資隊伍和培養教育方式;


活動形式包括參觀訪問、專題講座、師生互動交流等。


時間則短至2-3天,長至一週。

火爆的“保研”夏令营是在打造双赢,还是创造不公?

高校吸引人才的新途徑

在國家研究生統一招生考試的基本制度框架下,推薦免試和普通招考是目前碩士研究生選拔的兩種主流方式。現階段,二者明顯的區別之一體現在招生對象。推免針對的只有高校應屆畢業生,而普通招考方式則包括所有符合條件的應屆生和往屆生。

“近年來,我國研究生招生數量逐年增加,許多高校都希望能夠在擴大招生數量的同時保證學生質量。”張端鴻認為,

現行的研究生選拔方式以筆試為主,由分數決定,不可避免地出現“高分低能”現象,並不能全面展示學生素質,滿足高校選拔研究生的要求。正因如此,保研夏令營成為了高校招生的新途徑。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參加夏令營的學生,高校要求並不低。大部分高校都對學生的成績或學術水平有所要求。

火爆的“保研”夏令营是在打造双赢,还是创造不公?

例如

武漢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要求申請學生要為“USNews或QS世界大學排名前300名高校、全國重點大學、省部級重點大學,或所在學科為全國重點學科、在最新一輪學科水平評估中排名靠前的本科三年級在校生。”


四川大學法學院要求為“全國高校第四輪學科評估法學學科排名B類及以上學校2019年法學專業本科應屆畢業生。四級不低於570,六級不低於430,或託福、雅思和GRE等考試成績優秀。”等等。

“我們舉辦夏令營是為了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加強學風建設,將夏令營與其他措施相結合,改革培養選擇機制。”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馮華教授也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通過夏令營活動確實可以發現和選拔一部分優秀學生,但是不能“就夏令營看夏令營”,而是應該把夏令營活動放到研究生選拔和培養的轉型期大背景下看待。

學生贏得高校“綠卡”並非易事

由於夏令營一般包食宿、報銷往返車費,為了增加自己被優秀高校選中的幾率,很多學生在暑期趕場,一口氣報上很多個夏令營的情況也大大存在。

火爆的“保研”夏令营是在打造双赢,还是创造不公?

但是,面對“粥少僧多”的競爭局面,要想突破重圍贏得高校“綠卡”卻並非易事。據中國教育報統計,各高校夏令營招生人數與報名人數之比約為1∶5,而優秀營員的名額更是稀缺

參加三場夏令營活動的劉雨婷,對每一場都印象深刻,

“在夏令營裡,優秀的人很多,大家的目標也都很明確,所以活動中的每一個環節都像是競爭和考驗,人人都希望儘可能多地展示自己,給老師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招生辦公室張洪進老師則建議,想要在夏令營中脫穎而出的學生可以從大一進校後就開始著手進行準備。

一方面,要注重對專業知識,特別是專業主幹課程知識的積累,對學術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


另一方面,要多多參與各類競賽及活動,通過活動提升自己的實踐和動手能力。在這方面,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實際應用能力,以及紮實的數理基礎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希望通過夏令營活動和麵試可以更好地瞭解學生各方面的情況,考查學生各方面能力。同學們可以注重培養自己的科學精神,多一些批判精神、多一些質疑精神,打破‘老師講,學生聽’的格局。”汪壽陽告訴記者。

是否會影響公平競爭?

獲得資格參與夏令營的學生,在其就讀的本科學校就是優秀學生,參與“夏令營”活動的綜合表現一般都不會太差。所以,招生單位的年度計劃名額和接收推免生的指標數就成為參與學生是否被錄取的重要因素,很多名校推免生數量佔招生計劃總數比例逐年攀升,有的院系大部分專業的招生計劃都指向推免生。

火爆的“保研”夏令营是在打造双赢,还是创造不公?

“對於一部分學生和學校而言,這並不是一個好消息。”在張端鴻看來,對於重點高校中的“下游高校”而言,儘管他們也被教育部賦予了推免研究生的資格,這部分學生如果沒有通過保研夏令營跟其他高校達成意向,會有較高几率留在本校,但是

保研夏令營的出現,則很有可能導致學校的優質生源流失

“另外,很多重點大學通過保研夏令營招手了更多的優秀生源,留給統考的名額自然就會減少,這就加大了通過考試進入重點大學讀研的難度。”張端鴻告訴記者。

火爆的“保研”夏令营是在打造双赢,还是创造不公?

對此,北京大學教務部副部長盧曉東教授則認為,目前高校研究生院利用夏令營搶奪生源體現了高校教育發展的生命力,並不會影響學生公平競爭和雙向自由選擇,

“各高校應藉此破除學校對於自身優秀生源的保護,減少學校外推資格和內推資格的阻礙,增加學生的學習選擇自由”。

火爆的“保研”夏令营是在打造双赢,还是创造不公?

因此,高校研究生院應擴大宣傳的力度,讓更多的學子瞭解保研夏令營活動。通過參加夏令營獲得更多的鍛鍊提升、進入自己夢寐以求高校的機會。

快把這個消息轉發給更多的小夥伴吧!

對此

你有什麼想說的

大家都在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