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於九天之上:爲什麼蘇俄的空降兵成爲了常青樹?順應了歷史進程

動於九天之上:為什麼蘇俄的空降兵成為了常青樹?順應了歷史進程

在蘇聯武裝力量69年的歷史中,沒有哪支部隊能夠像蘇聯空降兵一樣,成為蘇聯武裝力量的常青樹。這背後其實有著非常重要的戰略考量。

空降兵之所以有著這麼多的訓練資源,以至於成為蘇俄武裝力量的常青樹是因為蘇聯的國防政策在這些時間裡一直是積極防禦。早在二戰開始之前,蘇聯的國防學說主要分為兩種,分別是圖哈切夫斯基提出的大縱深理論和阿利克斯尼斯提出的空中打擊理論。有趣的是這兩個學說同時提高了空降兵的能力。這為後來的空降兵的建設留下了種子。

動於九天之上:為什麼蘇俄的空降兵成為了常青樹?順應了歷史進程

衛國戰爭結束後,世界陷入了冷戰。蘇聯雖然掌握著歐洲戰場的地面優勢,但是如果無法快速完成對歐洲的佔領,那麼美國就有可能利用海上優勢,源源不斷地向歐洲進行軍事援助。這就需要一支進攻速度極快的力量來完成對重要目標的佔領,空降兵就是非常合適的選擇。直至蘇聯解體,作為蘇聯武裝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空降兵都保持著極高的水平。

動於九天之上:為什麼蘇俄的空降兵成為了常青樹?順應了歷史進程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接管了蘇聯武裝力量的大部分。面對新軍事變革的衝擊和戰略目標的改變,俄羅斯武裝力量的建軍思路從打大規模戰爭變成了打贏高強度局部戰爭。這種戰爭需要參戰部隊有著極高的反應速度和較為靈活的組織。俄羅斯從家底裡翻了翻,於是又找到了空降兵。

現在,每當俄羅斯面對各種危機時,空降兵很少會缺席,作為俄羅斯為數不多的可以繼續砥礪前行的武裝力量,俄羅斯也將更加努力地培育這支偉大的部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